怎么才能很好地解决掉焚烧秸秆问题? 孙亚飞,分子美食家/专栏http://zhuanlan.zhihu.com/renchouduodushu 这个项目还是很有体会,自己就做。这两天手头正在读一本书,《纤维素生物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算是对秸秆应用技术说得比较透彻的,但是也提出了实际应用中的困难:原材料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的问题,技术上则存在原料中成分不统一的问题。 先把问题说清楚,作为农业副产品,秸秆也是季节性收割,但工厂却不能随停随开,即使是间歇性生产企业也要考虑收款和人员的问题,而连续性生产甚至都不考虑过年过节,那么这个矛盾需要解决,通行的办法是建立仓储,这个方式就涉及第二个问题——区域性问题。 农产品生产区域性的问题,不是像工业品点到点那么简单,而是从面集中到点,如果不能集中起来,那么仓储的问题无法解决,农民还是觉得一把火烧得干净。由面及点,那么直接的问题就是运输问题,可是秸秆的密度太小,运输成本高,所以这就直接导致现在的秸秆应用技术还是只能服务于农业方面,原地处理,多数用的是还田的老招数,这一招效率低下,而且发酵会好氧,会与下一茬的作物根争氧气,显然不是首选,可是要采用其他方式原地处理呢?这又对第三个问题——技术问题提出了考验。 原料的成分对于不同农作物和产地来说是不同的,除了焚烧这么具有暴力美学的手法外,其他手段还真的不得不去考虑这个问题,包括普适性很强的发酵手段,比如对于甘蔗渣和稻秸秆来说,由于木质素含量不同,结构也有区别,那么酸洗条件也不一样,而且原地处理意味着要建很多小工厂,工艺很复杂的根本就不可能推广。 以上问题考虑的还没有考虑人的因素,我们国家的地是由农民承包的,那么要推广这些技术就势必要跟每一户打交道,这些都是实际的困难。 说完问题所在来回答题主的疑问(问题是一环一环问出来的,所以倒过来说): 1、先解决人的问题,无论农民还是农场主都会面临一个选择,如果不焚烧,收益是否更高?假如秸秆的收购价格为 0(这里之所以假定为 0,是因为目前秸秆没有形成商业上的交易,而其自身又是废弃物,价格无论是正还是负都不好定,只好定个 0 做基数,其实无论实际是多少只是参考系坐标轴定在哪儿的问题),农场主好办,法律就解决了,焚烧就重罚,他跑不掉,农民则是题主反映的问题,那只能反其道而行了,必须依赖补贴。 2、技术问题,其实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切割粉碎和初步降解的问题,如果直接拿到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随便一个化学出身的毕业僧都能提出一堆解决办法,但前提是怎么得到?现实中曾遇到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同样的发酵技术要从麦秸秆复制到棕榈空国串中,应用方首先提出的就是我们粉碎不到那么细怎么办?看起来很傻吧,但这种问题真的不是那么简单。所幸的是,对于工厂来说,机械上的改进还是可以实现的,这也间接说明,依靠小户农民就地处理秸秆是不太现实的。 3、技术上需要工厂来实现,那么就要说区域性问题了,直观说就是运输问题;这个其实就是工厂设计的问题了,太大了,运输成本太高,太小了,单批次生产成本太高,总会有一个平衡点;政策性补贴是一条路子,但只能作为引导手段,如果作为商业行为,只能随行就市,补贴不能持续补充到企业,这是不正当也不能持久的方式。 4、好了,现在处理秸秆的工厂搭建起来了,而且工厂也确定了处理秸秆的工艺,并且也能顺利地收到原料,最终就是一个季节性问题,直观说就是仓储问题,作物收割后会突然需要很大一片地方来存放收集起来的秸秆,面临的矛盾是两个:场地和防火防腐,场地需要政策协调,而防火防腐则是工厂的责任所在。 其实对于书生空谈来说,像上面这样分析下来,似乎都不是问题,或者都可以解决,可是实际去做则是另一回事,我个人现在也在做这样的项目,深知其中一步一个坎儿,最关键的就是,谁出钱?技术流是这样的:可以花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可是投资人却是这样的:要花钱解决的问题都是问题。so…… 最后提一下我们在做的项目,是纤维素发酵乙醇的项目,众所周知这里的核心问题是酶,如果有一种方式降低酶的成本这项目就可行了,而路线我们已经开发出来了。细节不再广告了,也涉及技术秘密。 此外,比较有竞争力的几类项目是:1、发酵制腐植酸肥料,省去酸洗,只需要粉碎即可,需要额外添加氮素(氯化铵即可),纤维素流失率较高;2、高能燃烧棒,切割后干燥除去水分高压粘合,有些地区在试点,据说耗能有些大 hold 不住;3、造纸与纺织,但都要解决原材料中色素的问题;4、碳纤维,其实竹炭纤维早在爱迪生时代就有了,现在炒作实在很过时,但如果能推广到麦秆、稻秆和玉米也好啊……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