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法律角度评价「扶老人险」? 张俊杰,基督徒;保险/法律 一、保险责任 本产品主要条款由两部分构成。主险条款是《个人责任保险条款》,主要是针对个人在法律事件中因过失导致承担赔偿责任(主要是侵权责任)以及法律诉讼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另外为了适应产品需要,增加了附加条款。该附加条款缩减保险责任,即仅赔偿法律费用。同时在其宣传文案中增加了“全年的法律咨询服务”,这个咨询服务并没有明确的条款内容。 我没有查询该保险公司在保监会备案的产品费率是多少,不过,如果缩减了保险责任范围,则应当相应减少保险费支出才好。这一问题留给精算或产品开发人士评价吧。 二、合规风险 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第五十条规定: 保险公司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依据《保险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进行处罚 (三)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 依此规定,保险公司可能面临的合规风险包括: 《个人责任保险条款》肯定是保险公司在保监会备案的条款。但附加条款是否备案尚未可知(不过备案包括事后备案)。 产品的费率是否相较单纯主险条款有所下调?否则产品费率可能对消费者而言不够公平。 增加的“全年的法律咨询服务”超出保险条款的涵盖范围,是否算是“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 参照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保监罚〔2015〕5 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保监罚〔2014〕9 号) 两个处罚决定书的案例,此次扶老人险,保险公司的宣传内容也与备案条款不一致。因此,我认为也可能面临合规风险。 三、结论 互联网保险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正焕发勃勃生机。各项创新层出不穷,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面,也拓展了消费者对保险的认知。这是值得鼓励的。不过在现有监管制度下,保险公司设计产品还是应当再谨慎些。产品研发、合规审核及销售前台应当更紧密地合作配合,保证产品的健康发展。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