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肉类,红肉被正式列入「致癌名单」? 作为吃货你应该知道的 Jack Wang,学应用统计和生物的摄影工作者 这几天热炒的世卫组织新版“致癌名单”,终于出炉。不出意外的,加工肉类被列为 I 类致癌物,而红肉被列为了 II A 类致癌物。 作为肉食动物的我们,应该了解些什么? 1. 首先,最重要的,吃“肉”致癌,那我们还能吃肉吗? 答案是肯定的。自古以来,肉类就是“人类食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并且,这次被加入“致癌名单”的是红肉和加工肉类,鸡肉鱼肉等不在此列。 2. 被列为 I 类致癌物的加工肉类,指的是什么? 根据 WHO 的定义,加工肉类指代经过腌制,熏烤,或其他增加风味,和储藏时间手段处理的肉类。 常见的加工肉类有:热狗,火腿,香肠,午餐肉,培根,咸肉,熏肉… 3. 被列为 II 类致癌物的红肉,指的又是什么?肉不都是红的吗? 根据 WHO 的定义,红肉 指代所有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比如猪肉,牛肉,羊肉,马肉…… 注:鸡肉,鱼肉等“白肉”不在此列 4. 加工肉类和黄曲霉素被共同列入 I 类致癌物,这么说,培根和黄曲霉素毒性一样了? 并不。 致癌物分级是根据致癌证据强弱而定,与致癌性强弱(“毒性”)无关。 小 A 吃一口培根,小 B 吃一口黄曲霉素,谁先狗带? 5. 作为一个肉食动物,我现在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恐慌,肉类所提供的营养物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平衡的膳食中的肉类并不会使人们统统得上癌症。 但是,如果肉食已经是你食谱的全部,或者大多数的话,是时候进行改变了。 研究表明,每多摄入 85 克红肉,直肠癌风险增加 17%。 每多摄入 50 克加工肉类,直肠癌风险增加 18%。 而且,不单单是”远期”癌症的风险,长期摄入高盐的加工肉类和高油的红肉,也会显著增加”近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6. 这些我都懂,但是我每天能吃多少红肉……?是不是一块儿红烧肉都不能吃了? 和上一个问题的答案类似,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每个人的稳态都是复杂而又独立的,饮食,基因,运动频率,生活环境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个体,所以一个普适的安全值并不存在。 但是总体来说,吃红肉越多,风险越大。 虽然 WHO 方面并没有确定一个安全的摄入量,但是这里有其他一些机构的推荐值可以作为参考: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 一周不超过 500g 红肉摄入,尽可能少的加工肉类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每天畜禽肉类的摄入应该控制在 50-75g 左右。(注,此处并没有区分红肉白肉) 7. 除了控制红肉,加工肉类的摄入,饮食上怎样能降低癌症风险呢? 研究证明,高温加热的烘焙方式会产生一些可能诱发癌症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烹饪方式“淡化”这方面的风险。 8. 既然高温加热可能“诱癌”, 我只吃生肉可不可以呢? 并没有这方面的数据证实这一观点。 食用生肉还会提高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8. 作为生物系的吃货,你怎样看待“美食致癌”? 首先,我觉得“致癌”这个名词并不准确,很容易引起公众的恐慌,好像吃了它就一定会得癌症一样。 就像之前提到的,每个人的身体是独立而又复杂的。隔壁老 A 吃喝嫖赌抽大烟,活到一百赛神仙,而隔壁老 B 每天青菜沙拉三文鱼,结果患癌而终,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正确看待“致癌”这个名词,是理性讨论这个问题的基础。 其次,我认为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理想中的生命,是平衡的,快乐的。如果以不平衡,不快乐为代价延长生命,这延长出来的时间有什么意义呢? 很早之前就有论文指出,低等动物减少能量摄入能增加寿命,近来又有研究确认这个因素在猩猩中也成立,那我们真的要缩食长寿吗?生命迟早会有终结,极限的苛求那个理论的寿命极点,何苦? 最后,我认为这次“致癌名单”的更新,是一次很好的契机,让我们能重新审视自己的“食谱”,积极地改变生活方式,正视癌症对于生活的影响。过于担忧风险,强行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反而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了。 JW 于多伦多 10/26/2015 ——————————————— 发自知乎专栏「来聊聊我们的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