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斯皮尔伯格的这部战争片,没有火炮,没有死亡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11-0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如何评价《间谍之桥》(Bridge of Spies)这部电影?

    [​IMG] 知乎用户,日出代码,日落剧场。

    前方剧透预警。

    这个月我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绝命海拔》(Everest),还有一部是就是《间谍之桥》(Bridge of Spies)。前者让我看到生命是如此的渺小,后者则告诉我自由是多么的可贵。

    我知道斯皮尔伯格,是从他“科幻片专业户”开始的,然而如今我觉得,他老爷子真正的绝杀,还是在描述战争上。《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听到这些名字的时候,你总会想起那个饱和度不高的黑白时代。人怎样在大国游戏中生存下去?人又是如何被发现,被定义的?

    此次的《间谍之桥》讲述的也是“战争”的故事,然而却没有火炮,没有死亡。

    What makes us both Americans?

    首先,这是信仰的战争。在法庭上,敌国间谍是否能得到公正的审判?他是否被赋予同等的权利?开篇,主角就卷入了爱国信仰与宪法信仰之间的战争。

    主角和前来交涉的 CIA 探员都有他国血统。一个是爱尔兰裔,一个是德裔。

    The rulebook, we call it the Constitution, and we agree to the rules. And that’s what makes us Americans. It’s all that makes us Americans​

    对规则的遵守,是美国建国的理想,也是他们成为美国人的理由。

    虽然法官最后的判决时是基于对未来交换间谍可能性的保守性判断,但是这一次,依旧是宪法之信仰赢了。到这里,我情不自禁为主角竖起大拇指。

    One for Two

    第二场战争,是生命的战争。柏林墙建成的那一天,美国留学生冒险去东德找自己的教授和女友,想要带他们去西德。然而当他和女友抵达柏林墙附近的时候,发现出口已经被封上,他也因此被监禁。后来他成为了交换间谍的筹码。

    政府希望主角用苏联间谍换回被俘虏的飞行员,而主角认为被监禁的留学生和飞行员同样重要。我在上中学的时候,老师曾经给我做过这样一道题:

    你是火车司机,你的火车已经失去了控制。你面前有两条轨道可以走。一条废弃的轨道上有一个小孩在玩,另一条你正在行驶的轨道上有五个人在玩。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五个人的生命是否值得用一个人来换?其实这个问题在讨论的,就是生命的价值。她应当如何定义,又应当怎样衡量?

    同样地,在飞行员面前,学生的生命被放在什么位置,事实上决定了一个国家对待生命的态度。

    Is there any outcome here where I am not either detained or shot?

    最后一场战争,是自由的战争。整部影片有许多细节可以琢磨。在与间谍分别时,主角问他,你是否担心你的国家会惩罚你?他说,不担心。等会你就会知道。主角追问他,这要如何知道?他说,这在于他们是会拥抱我,还是将我请上汽车后座。

    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美国的飞行员从桥中央走到西德那一侧的时候,他的伙伴紧紧地拥抱了他。而间谍先生,则是默默地坐进了汽车后座。

    整部影片在东德的部分无时不刻不在展示东德的冷清萧条,苏联的虚伪功利。我想,导演自己在创作的时候也是有一定政治倾向的。混乱的东德街头与整洁的西德希尔顿酒店餐厅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告诉我们,看吧,自由是多么的可贵。

    说得直白一些,这甚至可以说是一部自由世界的主旋律片。一个国家的理想,都展示在这里了。可是,它不禁让我想起我的朋友亲人。我庆幸柏林墙已经不复存在,却又隐隐地害怕,我所爱的人们依旧活在另一种高墙之中。

    砖石已经瓦解,无形的阻碍依旧存在。然而冷战已经结束 24 年了。

    片尾主角回到美国,从轻轨的窗外望去,看见一群少年自由地翻越院地间的铁丝网。我在心中暗暗希望,冷战结束 50 年的时候,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能像他们一样沐浴在如此灿烂的阳光里。

    以上。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