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分拆百胜中国事业部会释放公司股东价值?其中的逻辑是什么? Troy爱跑步,有文化但没知识,所以上知乎补脑洞 “Following the separation, each standalone company will be able to intensify focus on its distinct commercial priorities, allocate its own resources to meet the needs of its business, and pursue distinct capital structures and capital allocation strategies. This will provide a clear investment thesis and visibility to attract a long-term investor base suited to each business” --- Greg Creed, CEO of Yum! 简而言之就是,百胜全球和百胜中国是两个不同的商业模式。百胜在国外是一个 franchisor model,自己经营的餐厅很少,主要通过把 KFC 必胜客这些牌子授权给别人做加盟,收管理费和特许经营费的模式,有 41K 多餐厅,但 95% 都是加盟的,直营店很少,2014 年的总收入是 63 亿刀。而百胜中国是一个“直营”模式,有 7000 个餐厅,只有 10% 是加盟的,2014 年的总收入是 68 亿刀。 可以发现,两种不同业务模式,加盟模式的餐厅数量是直营的 6 倍左右,但销售额是相当的。当这两种业务模式在同一上市实体时,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 1. ROI:公司每年的投资预算是应该投给加盟模式发展还是投给直营模式?单位投入直营模式的收入更高,但加盟模式的利润率会高于直营模式;两种模式混合时,对于单位单位投入的 ROI 计算会很模糊,不方便市场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判断和预测,对股东 / 投资人来说会很不透明(straight forward,不知道“透明”算不算到位的翻译),而不透明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是会导致估值上的折价的。 2. 估值:每种商业模式的估值水平(P / E,EV / EBITDA)都不相同,当两种模式混合时,通常会 SOTP(sum of the parts)的方式把业务分拆来看,通常情况会发现两块业务都没有获得市场上溢价的估值。再看百胜的情况,早几年因为中国业务太牛逼了,资本市场觉得百胜是一个每年 high teens 增长的公司,给的整体 P / E 都不错,公司觉得也就罢了。但这两年中国业务增速掉下来了,资本市场给不了高 P/E,反而在估值上拖累了全球业务。所以这个时候分拆,两边分分清楚,哪块被低估了就会很显而易见。 简而言之,我的看法是,以前中国业务繁荣的时候,带着资本市场给百胜高估值,全球的加盟业务跟着占了便宜,所以公司也不提分拆的事占便宜;现在中国业务下滑了,拖累了全球的加盟业务,所以要提分拆,让全球业务的估值回到合理水平。大致就是这么一个逻辑吧。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不同业务模式如果都到一定体量,互相之间也没有什么协同效应,当然应该是分开看对投资人 / 股东来说更好。 PS:早几年中国业务好的时候,有无数机构动过脑筋让百胜分拆中国业务去 A 股上市,但都吃了闭门羹,现在看来应该就是以前两个业务混一块时,全球业务确实是赚了中国高增长的便宜的,所以打死也不愿拆。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