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有任何正面意义吗? 贾释真,化學工程碩士在讀 大团圆结局——无论是对于电影还是川尻松子来说。 至于有没有正能量,我相信只要一部电影能给观众带来思考,这就是 ta 积极的一面了。 首先,有人说《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从松子本人的角度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完全就是在讲自己的苦难史。但是,我觉得人生本来就是“第一人称”的,“配角”也只能说这部作品恰巧不是以 ta 的第一人称拍摄而已,而这并不会改变你以主人(第一人称)的身份上演自己精彩人生的事实。其次,分享一下我在看知乎上所有问题下答案时的感受,好答案不在于对错,在于让思想获得更多自由,在于看完答案之后的思考以及对已有认知结构的创造性。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一些自己的思考。 贯穿松子一生的是一个从小“未被实现的愿望”,以心理学为角度分析的话,《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女主松子的悲剧人生? - 王瑞的回答 ,@王瑞 的回答我十分赞同。 《松子的坑洞,用一生去填补》 一个人是地狱,两个人也是地狱,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好。——川尻松子 但是在这里,我觉得用“未被实现的愿望”(借鉴精神分析的相关知识,由于童年创伤造成的潜意识的压抑对个体人格和行为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是贯穿人生的)来表达松子更加恰当。松子的一生用精神分析 @俞林鑫 老师的答案都能解释,有兴趣的知友可以了解一下。 我把松子身边人分为以下三类: 亲人:父亲,久美(妹),纪夫(弟),笙(甥)。 男人:阿龙(学生),佐伯(白牙老师)、徹也(作家),冈野健夫(情夫),岛津贤治(理发师),内海光司(小鲜肉)。 真爱:东惠 家(亲人)是松子受到伤害同时穷其一生试图拯救的地方。 小时候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每天怀着欣喜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归来,满以为父亲手中包装精美的盒子是送给自己的礼物,没想到父亲只是将左手拎着的公事包冰冷的塞到了自己怀里,径直走向了楼上的久美房间,并“哐”的一声关上了房门。自从松子懂事以来,久美的房间便是充满了阳光——父亲的爱,她是那么的渴望感受阳光的温暖,但是父亲总是无情的关上房间的门。 在应该学会“爱”的年龄得不到爱,在形成“自我”的关键阶段得到的全是父亲冰冷的对待,使得松子只能带着遍体鳞伤面目全非的“自我”一边坚强的生活一边奋力的将支离破碎的“我”修补完整。这就是也许就是松子“苦难”一生的真正原因吧。——当然,我自己并不觉得松子的一生是苦难的悲惨的,相反我觉得她是幸运的。 相信大家对松子的鬼脸记忆深刻,我们看看这个滑稽动作的始作俑者是谁,对,是父亲。 为了能得到父亲的爱(对于松子来说,这种哪怕只是自己做鬼脸博父亲一笑,得到父亲在自己身上多一秒的停留也是弥足珍贵的爱),松子随时都准备着能取悦父亲,我觉得这种取悦是幸运的,而不像其他人说的那样是卑微的,松子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就是得不到父亲的爱,她不允许自己的支离破碎,她在努力获得父亲的认可,从而获得完整的自我,一个具备“爱”属性的完整的人,同时也是在替父亲赎罪。 妹妹久美的依赖——羸弱的久美是很依赖姐姐松子的,每天松子都会到久美床前告诉她自己身边的新鲜事儿,让足不出户的久美除了感受病痛的纠缠还能对世界怀有一丝美好的憧憬。 弟弟纪夫的愤怒——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纪夫,纪夫在这场家族悲剧当中是一个潜在的牺牲者。父亲所有的温暖都给了久美,所有的暴怒全给了松子,而纪夫和松子一样,对父亲是十分敬重的,一方面他要极力维护父亲在家庭中的威严,一方面他也十分渴望能像久美一样得到父亲的爱,但是他却不能像松子一样,将渴望通过极端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作为父亲唯一的儿子,他只能默默的承受着所有的委屈。 松子自身的苦难——这是不言而喻的。 从家里面三个孩子的遭遇来看,所有的悲剧都是由那个自己就不懂“爱”,支离破碎的父亲造成的。关于父亲的这一切,在松子的潜意识里其实是明白的,松子就是另一个父亲,她在试图修复自己与父亲关系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父亲完成他“未被实现的愿望”——父亲在童年也是未得到父母关爱。 松子的人生是大团圆,她是川尻家族悲剧的终结者。父亲——松子——笙,他们是川尻家族悲剧的一脉相承。 父亲一生都未实现自己的愿望——获得“爱”的能力,完整的“自我”。 松子在生命将终结时实现了——躺在地板上的松子幻想着(我也不能确定这里应该用“幻想”还是“幻觉”,毕竟“幻觉”是用于精神病的,是带有病理性的,松子也的确到医院拿过精神科类药物,但是,从始至终我都认为松子比任何人都活得清醒明白)为久美设计了一个甜美的发型,并且说: 看到这里,我实在难掩激动的心情,松子办到了,她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爱她恨着的妹妹久美。 上帝即是爱。你以前有打心眼里恨过人吗?能为这个人真心祈祷吗?人心是脆弱的,为本应憎恨的人祈祷,这不太可能,可是,借助上帝的力量,却是可以做到的,宽恕不可宽恕的人,并且爱他,这就是上帝的爱。 松子就是上帝,松子就能做到如此的爱,可惜,松子自己却不知道其实自己早就已经将“愿望”实现了。虽晚,倒也算是在活着的时候了却了自己的唯一心愿。 笙在松子姑姑的帮助下实现了——笙的女朋友在参加青年海外协助队出发去乌兹别克斯坦之前的一通电话里说番话: 人的价值,不在于得到什么,在于,付出了什么吧。 我觉得是松子借笙女朋友之口告诉笙,应该如何去追寻自己的幸福如何给身边的人爱。在受纪夫所托帮忙整理松子姑姑遗物的过程中,那些破烂和遇到的人,帮助笙还原了一个模糊的松子姑姑形象,也算见证了松子的一生,正是这种旁观,才使得一句简单的话足以扭转川尻家族悲剧的故事。 对于整部电影的基调,乍看是诙谐幽默的,不管是遇到棘手状况时松子的鬼脸,坐牢的 MV 模式,还是和阿龙一块儿吞大把安眠药(我想应该是安眠药)时阿龙的“贪生怕死”,都是能博君一笑的 (*^__^*) ,我觉得这种表达方式和 让子弹飞 异曲同工。 讲述松子生活的每一个场景都是相对悲伤的,比如被冤枉偷钱、情夫的背叛、阿龙组织追捕落难,这些事件本身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要如何把近乎所有的苦难一气呵成的呈现到观众面前并且保障不落窠臼——陷入悲伤抒情的氛围,中间的一些插科打诨、诙谐幽默也就显得那么的从容不迫了,毕竟在看电影的两小时时间内观众是全神贯注的(至少我是),谁也不想全程泪点看得个伤春悲秋。所以,两个小时的电影负责讲悲伤的故事,而思考则留给电影结束后的长长久久。 @王瑞 答案中的背景音乐部分写得非常好。 先写到这里,总算是把亲人这条线写完了,等回了老校区再接着写。 与其说松子是在“爱”那些男人,不如说是在对自我进行救赎。 多年以后在一个雨夜的巷道里,阿龙见到了松子,寒暄几句之后,就在阿龙转身准备离开的那一刻,松子毫无悬念的挽留了阿龙。 又是熟悉的大雨磅礴,熟悉的车厢内的两个身影。 松子把离开学校以后发生的事,全都告诉了我,和家里断绝关系,跟男人同居又被抛弃,做于是女郎,杀合伙人,进监狱等等,全部。——龙洋一 有朋友说,松子是在博取同情,把自己过去的悲惨告诉龙,是为了索取“爱”。这我就不能苟同了,阿龙本身的“自我”就是支离破碎的,怎么能给松子“爱”呢? “爱”不是你给出去的,而是溢出去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杯子,杯子里装的水就是你的能量,在自己都是“半壶水响叮当”朝不保夕的时候,怎么能给别人带去幸福、带去爱? 就在阿龙说出那句“抱歉”的一刻——承认当年修学旅行时投钱的人就是自己,我明白了,当年还在上初中的那个男人是爱松子的。这是一个虐心的故事,那时候的阿龙确实是不知道自己已经爱上了老师松子的,然而更加可悲的是,阿龙和松子一样,从小就不知道“被爱”是什么感觉,也就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将自己的爱传达给松子,恰巧撞上青春期的叛逆。叛逆 + 不恰当的表达爱 = 伤害。这个伤害造成的直接后果——松子被迫离开学校。 那一瞬间,我觉得我的人生完了。 间接后果——对久美的恨、对川尻家族悲剧的抗拒,终于在这一瞬间爆发,松子在极度紧张 + 愤怒 + 委屈的心情下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愤然离开了这个从小就未曾给予过自己温暖的“建筑”——对于松子来说,这里只是一座冷冰冰的建筑,不是家。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松子离开时的“热烈”,正表明了她千万般的不舍。这里有一个细节,在收拾行李的整个过程中松子都是十分激动的,无论是粗暴的往行李包里塞衣服,还是久美进来后用近乎哽咽的声音说着。 我要离开,我要离开。 以及与久美的“搏斗”,这些场景都是喧嚣的、热烈的,却在一阵翻箱倒柜的翻找时捡起落在地上的信封——里面装着自己成年时穿着和服父亲为自己照的那张照片,只在这一刻,松子是平静的。我想正是此刻短短的平静,松子为自己的离开举行一场只有自己出席的仪式,而这时的热烈丝毫不亚于疯狂的外显行为,这也是鬼脸最后一次出现在松子的生命中。 反正都是孤单生活,一个人不如两个人——就是在这样卑微的内心召唤下,松子决定和阿龙一块儿孤单上路。松子慢慢的发现,原来龙和自己是一样的,都是未能在童年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这不是我的牵强附会),都是两个“自我”已面目全非的个体,这使得两颗本就支离破碎的心贴得更加紧密。 确实“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松子也知道,从她离开家的那天起她就已经知道,自己那从小都未能实现的愿望,只有靠自己才能完成。她真心的爱着身边的每一个男人,徹也留下一句“活着,真是对不起”便永远的离开了松子;龙洋一在出狱后扔下了一直等着自己的松子,再一次开始了自己的小混混生活。徹也和龙洋一是一类人(当然,也和松子一样),到最后即使松子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爱,也未能将其救赎。虽然他们三人都是从小没能得到过来自家庭温暖的人,但是只有松子是在努力的活着,并且打心底里希望自己能一点一点的完整,我想这就是松子身上的“正能量”吧。 到最后,松子不再爱任何人,也不再允许任何人闯入自己的生活,而选择一间临河(很像家乡的那条河)的房子一个人过着重复的日子。 在松子一生的男人中(龙洋一、徹也、冈野健夫、岛津贤治、内海光司),真正能算得上爱的,就只有龙洋一和徹也(至少从我的认知结构来讲是这样的)。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