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别再认为意大利没有高层建筑了,他们可是全欧洲最早修摩天大楼的国家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11-06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为什么意大利没有超高层建筑?

    [​IMG] Tang,建筑学本科在读。

    多图预警!请先呼叫 WIFI。

    猜一猜这是哪座城市。

    [​IMG]

    [​IMG]

    [​IMG]

    你能猜到这是意大利的米兰吗?

    (本人拍摄,图一和图二摄于 Palazzo Lombardia 大厦 40 层,图三摄于 Pirelli 大厦 32 层,后悔当时没有带广角镜头= =!,因为这两座建筑都属于伦巴第大区政府总部大楼,只会在一年中特定的日子对外开放楼顶的观光大厅,对于在米兰或前往米兰旅行的朋友如果想登楼请先查询伦巴第大区政府官方网站的新闻部分,会不定时更新大楼对公众开放开放的具体时间和出入口。)

    如果按照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005 版以民用建筑高度大于 100 米即为超高层建筑,或者以美国 “skyscraper” 这个词的使用标准(150 米 /492 英尺)来划定的话,意大利都是有高层 / 超高层建筑的。

    • 拥有超过 150 米的超高层建筑的城市:米兰都灵
    • 拥有超过 100 米的高层建筑的城市:那不勒斯博洛尼亚罗马热那亚拉蒂纳布雷西亚里米尼切塞纳蒂科

    上面又可分为:

    • 有规划的大规模高层建筑群:米兰、那不勒斯
    • 有规划的小规模高层建筑群:罗马、热那亚、布雷西亚
    • 无规划小范围或独栋高层建筑:都灵、博洛尼亚、拉蒂纳、里米尼、切塞纳蒂科

    其中:

    • 米兰和那不勒斯的高层建筑群所在地称为:Centro Direzionale(布雷西亚也有这个称谓,不过个人感觉规模太小,仅仅两三栋高层建筑,故不列入其中),这里面又细分为自由规划商务区(米兰)和统一规划商务区(那不勒斯)
    • 罗马的高层建筑群所在地称为 E.U.R 区(前罗马万国博览会重建区)
    • 热那亚的高层建筑群分布在热那亚港一带(以热那亚世贸中心建筑群为主)

    剩下的都灵、拉蒂纳、里米尼、切塞纳蒂科要么是分散在城市各处要么就是孤零零的一栋,尤其是后三座城市,面积小、人口少、城区都是两三层的居民楼里面突然耸立一座 30 层左右的高层建筑,很惊悚,略奇葩,后面简单提一下。

    首先提一下Centro Direzionale(指向性中心,类似于北美的 CBD,但不完全等于),按照时间顺序先写米兰后写那不勒斯,关于六十年代米兰 CD 区域的形成,先说说这段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

    二战结束后,意大利满目疮痍,经济崩溃,以米兰为代表的一些工业中心城市遭受地毯式轰炸,绝大部分城区已被夷为平地。米兰历史中心区虽然被保留了下来但是单体建筑受损严重,这种状况下,曾经繁荣至极的意北地区首屈一指的都会必须重新站起来,抖掉灰尘开始重建。

    1947 年,美国 “马歇尔计划” 正式启动,巨额资金输入西欧地区,意大利所获得的援助金额居于欧洲第四位(次于英法德三国),到 1951 年计划结束时,西欧诸国除德国外其余国家的国民经济已恢复至战前水平,此时的意大利经济已经开始高速发展,进入经济奇迹时期(Miracolo economico italiano),之后 1953 年爆发的 “朝鲜战争” 所对金属和其他产品的需求再次刺激意大利的经济,到 1957 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成立,作为六个创始会员国之一,大量的投资和出口贸易使得意大利的经济进入最繁荣年代,1951-1963 年,意大利 GDP 增长率高达 5.8%,这个速度在欧洲仅次于德国,在 OECD 组织里则仅位于日本之后。1960 年,第 17 届夏季奥运会在首都罗马举办,整个国家的经济成绩单已相当抢眼,总量已稳居欧洲第四,西方阵营第六,跻身资本主义第一方阵,成功地完成了一个从相对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简单说了下当时的经济状况,即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空前的提升(北部地区尤甚,南方也在发展,但是步伐明显要落后于北方),空前繁荣的状况下,人均汽车的拥有量大幅增长(也得益于菲亚特在战后大量设计销售的一些实用且价格低廉的小汽车)。人们纷纷涌入城市,南方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涌入北方发达地区(以工业大三角为主),并且因为当时各城市绝大部分行业都分布在历史城区,并且历史中心区的道路都是已沿用上百年,完全适应不了城市人口暴增所带来的地面交通的大规模发展,以至于交通拥堵状况越来越严重(那时罗马正在建设第一条地铁,米兰还在计划之中),另一方面,已跻身发达经济体,并且仍在高速发展,米兰作为经济奇迹时期表现最为耀眼的城市,对于持续打造第三产业中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于是,在各方面因素的推动下,米兰于 1953 年推出新城市规划,这个新蓝图中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打造 “Centro Direzionale di Milano” ,也就是所谓的米兰服务业中心区。(说起来还和浦东陆家嘴计划有点像哈哈)

    在这个规划中配套了应有的交通基础设施:

    • 将两条城区高速公路的交汇点设于此地。(哈哈这个计划直到今天也没有实现,当然也不可能实现了)
    • 建设一条地铁线穿过此区域。
    • 建设一座新的火车站并连接大区和国家铁路。
    • 建设一条快速电车线路至米兰北部的布里安扎。(这个计划也是从未实现过)

    四项基础设施规划中仅仅完成了一半,即第二项的地铁线路(1969 年通车的地铁二号线)以及一座新的火车站(加里波第门火车站),另外两项则永远停留在 53 年规划的图纸上沉沉睡去。

    虽然公路部分没有如预期所想象的那样建设畅通,但是轨道交通的建设无疑使这个地区成为当时米兰最为便捷的区域,曾经比较荒凉的城郊结合区如今一下子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辐射的范围因为大区铁路线的广泛建设而延展至整个都会区。交通问题解决的同时,为了重整这一大块区域,米兰开始进行了大规模征地拆迁,范围大致是由今天的中央车站(Stazione Centrale)、新门(Porta Nuova)以及加里波第门(Porta Garibaldi)三地所围合的区域。

    但是,这只是刚刚开始,1955 年和 1 布满未来感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群要诞生在亚平宁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了。

    那仅仅只是设想,只是图纸,那是几千公里外的纽约和芝加哥。

    这个区域建设的每一步都很困难,虽然是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重建年代,但是人们的观念却依旧没有太大的变化,历史中心城区并没有完完全全如同罗马和佛罗伦萨那样被规整地用严苛的法律保留下来,而是允许开发进行建设,人们依旧喜欢生活在历史区域里,第三产业核心区也没有如预期的那样移至 CDM 区域,而是更进一步地在老城区内加速扩张,更令规划建设者头疼的是“十字轴”计划(即上面提到的两条城区高速路十字交叉汇聚于此的计划)因为强拆和征地成本的问题引起米兰各区人们的强烈反对,最后闹到市议会不得不下令停止该计划,最终选择了放弃。其他的规划也因为各种问题丛生工程进展相当缓慢而渐渐地淡出视野直到六十年代被完全停止。

    划定的区域内,仍有大片大片空出未经建设的土地,已经开始建设的区域因为高层建筑和其他设施同步施工然而却各自规划而显得十分拥挤和混乱,以至于最终形成了一种脱离了现实环境并在狭窄的街道上建设大尺度的建筑物,区域内疏密分布不均的状况,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 1978 年(此时一些土地仍然荒芜没有被利用)到最后新的城市规划出台,这些区域这一次被定义为:“Interesse Pubblico”公共利益),不得在此区域进行任何大规模建筑建设和发展,于是 53 年开始的 CD 计划到此刻就划上句号,没能完成的部分就自然被放弃了。

    于是,曾经看起来让人觉得未来之城近在咫尺的计划至此完全谢幕。虽然最终没能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完整的商务区(如今天的巴黎 “拉德芳斯” 或者伦敦的 “金丝雀码头” ),但是已完成的部分如今看来还残留有当初经济辉煌时期所拥有的信心和力量,接下来就回到这个讨论的题目上面来,即 “六十年代经济奇迹时期” 的摩天大楼。

    整个区域内无疑最为亮眼的建筑就是由建筑师 Gio Ponti 和结构师 Pier Luigi Nervi 联合设计的 Pirelli 大厦,走出中央车站,每个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座侧面看起来像利剑一样刺向天空的高层建筑,这座建筑的名气之大到不仅全世界大学建筑系的学生对它了如指掌,就连很多普通意大利居民都能对它说上一二。Pirelli 大厦于 1956 年 7 月 12 日开始兴建,于 1960 年 4 月 4 日竣工启用,从 1958 年结构封顶到 1966 年间都是欧盟第一高楼。

    [​IMG]

    这是当时 Pirelli 大厦封顶时《星期天邮报》的大幅宣传画报道,标题的意思是:欧洲最高楼已封顶。下面介绍内容中有提到:127 米的高度,是欧洲最高和世界第三高的钢筋混凝土大厦。127 米,32 层在 1960 年的确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高度,尤其是在对于建设高层建筑相对保守的欧洲城市来讲。(除开美国本土和南美洲的三座高楼,这个高度在当时的亚洲、非洲、大洋洲、西欧地区都是毫无争议的第一,后来崛起的摩天之都如香港、上海的高楼在当时都远不及此)

    [​IMG]

    七十年代的 Pirelli 大厦俯瞰的历史照片,钻石型的平面是 Gio Ponti 的设计特征之一。这座建筑也打破了当时横扫全球的国际主义风格,没有采取传统的框架建筑结构,而是将 30 层楼板挂在四排直立的混凝土墙板上,1978 年以前一直是倍耐力轮胎集团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后来因为大楼管理成本太高,1978 年 6 月正式将大楼卖给伦巴第大区政府,后者将其用作大区政府总部所在地。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这座大楼和这块区域已牢牢和『经济奇迹』时期的辉煌捆绑在一起,作为经济繁荣最巅峰的标志之一(米兰市官方的各种介绍内容中也曾多次提到),直到今天仍然不显过时,仍然是米兰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经典的外形也引来其他高层建筑的争相模仿(纽约 MetLife 大厦)、巴塞罗那 Banco Atlantico 大厦、巴塞尔 Lonza 集团大厦等),127 米的高度统治米兰第一高度长达 49 年之久,2009 年才被伦巴第大区新总部大楼以 161.3 米的高度打破。同时作为意大利最高楼长达 35 年,在 1995 年被那不勒斯的意大利国家电信大厦以 129 米的高度超越。

    当然除了最具代表性的 Pirelli 大厦,还有同一时期竣工的 Galfa 大厦以及 Breda 大厦。(Breda 大厦也是一座有象征意义的高层建筑,后面会有提到)

    [​IMG]

    七十年代初的米兰奥斯塔公爵广场夜景,前面的高楼就是 Pirelli 大厦,后面通体亮灯是 Galfa 大厦(1956-1959,102.5 米,31 层,米兰第一座全玻璃幕墙高层建筑)。四周环绕的十层至二十层不等的中高层建筑的区域就是 Centro Direzionale 区域。

    [​IMG]

    七十年代米兰的 Centro Direzionale 区的历史照片(被荒废的地块,今为新 Porta Nuova 公园所在地),可以看到后面的已建成的区域的高层建筑。

    1960 年前后,米兰 Centro Direzionale 区域的高层建筑群基本成型,作为欧洲战后比较早规划也是最早建设完成的高层建筑群,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欧洲城市(尤其是被战火猛烈摧毁的城市,诸如米兰、法兰克福之类)在慢慢尝试兴建大量的高层建筑。所以在这里我先回答题主的一部分问题,就是意大利虽然在建筑方面的确是相对保守的,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尝试和世界潮流接轨,米兰的高层建筑群除了顺应那个时代的某些实际需要,还有一部分含义即为战后重建的象征意义(即认可摩天大楼是经济繁荣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标志),这个建筑群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已完工,也并非建在无人问津的地方,只是一般的旅游者很少关注到这里罢了,所以,听说意大利没有高层建筑这完全是被误导了,并且从高层建筑集中兴建的时间线上来说意大利比我们中国要早二三十年左右。

    这里提一下前面说的 Breda 大厦,1954 年竣工,117 米,30 层,落成后立即取代 1940 年揭幕的在热那亚的 Piacentini 大厦在意大利的第一高度,同时也是欧盟第一高,这座楼的外表看起来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特别之处,无论是造型还是内部功用其实与当时世界其他地区的高楼别无二致,但是它重要就重要在:

    米兰第一座打破 1934 年法西斯年代所制定的城市规划法律,(即 Albertini 规划,规定最高高度不得超过米兰大教堂顶端的金色圣母玛利亚雕像,大教堂尖顶达到 108.5 米 + 圣母玛利亚雕像 4.16 米),当然这也是传统最高高度,Breda 大厦作为战后意大利复兴的代表建筑之一打破了这几百年来米兰天际线的规则,同时也是意大利第一座允许在浴室装有通风设备的住宅建筑(之前法律规定是禁止),这座当时欧洲最高的住宅大楼配备有直接连接楼内邮局的气压传送信装置,铸铁浴缸配有加热和恒温调节功能,厨房设有垃圾处理设备,以及采用节能标准在所有公寓装有空调(地下装有冷却水设备维持在 14 度),这些种种在今天看来一点儿也不稀奇,甚至看起来都算过时了,但是在 61 年前的今天,这简直很多普通百姓都无法想象的超级现代的生活,让人仰望的高层公寓配有一切现代化设施,因此,这个公寓在当时被称为: “Palazzo per ricchi(富人大楼)”,可以想象这座当时最高的住宅大楼每套公寓的售价也不菲吧……

    [​IMG]

    (本人拍摄,摄于 Repubblica 广场)

    另外还有一栋高层建筑提一下(建筑系的学生应该都了解这个建筑,喜爱建筑的可以看看):Velasca 大厦

    这座建筑不得了……BBPR 设计,106 米,26 层,1958 年竣工,其实这都没什么可以值得说,无非是经济奇迹年代的一座高层建筑而已,之所以提它完全是它所处的位置和外形!先说地理位置,Velasca 大厦处在米兰历史核心区中的核心区……离全市原点米兰大教堂直线距离 400 米,走路只用五分钟左右就可达到,位置近就算了,外观直到今天还处于争议之中,说好看和设计很棒的与丑哭煞风景要求拆掉的各占一半,至于美丑每个人的审美都不一样,你们自己看吧,反正都入选了美国 CNN 和英国《卫报》评选的世界 10 大 /21 大最丑建筑的,这个楼不仅上榜并且在《卫报》里被评为世界第一丑……至于造型来源是米兰市区的 Sforzesco 城堡的瞭望塔。地理位置和造型决定了它注定从出生就要遭受各种正负面评价,不过至少在所看到的建筑史论书上对这个建筑的评价还是不错的。

    [​IMG]

    Velasca 大厦的历史照片,确实看起来还是挺突兀的。

    [​IMG]

    本人拍摄(摄于 Torre Velasca)

    好了,限于篇幅的原因米兰六十年代的高层建筑就介绍到这里了,Velasca 大厦和 Pirelli 大厦直到现在都是米兰的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到米兰对建筑感兴趣的人可以去拜访这两处地方,都处在旅游交通核心区位置。

    下面简单说一下米兰的超高层建筑。

    米兰的超高层建筑分布在两个区域(CD 区域附近的Porta Nuova 新商务区Citylife 前展览中心重建区),全市超高层建筑(高度等于或超过 150 米)的兴建也就是最近十年内的事情,以 Palazzo Lombardia 大厦为开端,到今天为止一共有三座建筑封顶超过 150 米,按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是:

    1. 安联大厦(50 层,含天线 247 米,2015 年竣工启用,设计由矶崎新和 Andrea Maffei 合作完成)
    2. 联合信贷银行大厦(31 层,231 米,2012 启用,由西萨 · 佩里设计)
    3. 伦巴第大区政府新总部(43 层,161.3 米,2009 年启用,由贝聿铭和合作伙伴公司设计)

    其中安联大厦位于 Citylife 区域,后两者位于 Porta Nuova 重建项目区域。

    [​IMG]

    [​IMG]

    因为建筑体量都特别大,所以为了让大家对这个建筑有个直观清晰的印象,所以选择的是 Google Earth 3D 效果截图,上图为联合信贷银行大厦,下图为伦巴第大区总部大楼。

    安联大厦因为刚竣工启用所以 3D 视图暂时还没有,所以给大家放上曾经的效果图(建成后和效果图几乎一样):

    [​IMG]

    [​IMG]

    最右侧的直立的高层就是 50 层的安联大厦,算上天线是现在欧盟内第六高大楼,意大利第一高。

    中间弯曲的超高层是里伯斯金设计的,将于 2017 年完工,左边扭曲的超高层是扎哈设计的,将于明年完工,高度分别是 168 米和 175 米。

    三座高楼也就称为 “Tre Torri”,即 “三塔”。

    最后附一张自己拍摄的 Porta Nuova 新商务区的模型,这个模型里面亮灯的即为项目新建筑,几乎清一色的都是高层 / 超高层建筑,这里面百分之八十的建筑都已竣工和投入使用(包括中间的新 Porta Nuova 公园),其中有两座建筑至今还未动工 / 项目取消:一个是正前方亮灯的四四方方的这座超高层,另一座是公园旁长弧形的展览中心以及旁边的高层酒店(展览中心地块现在建设了一座小型的展馆),除此之外所有的建筑都按照原造型和规格建成投入使用。

    [​IMG]

    米兰部分的新旧商务区全部介绍完毕,六十年代 CD 区域的高层和二十一世纪的超高层都有所涉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实地现场看看。

    下面开始介绍那不勒斯的 Centro Direzionale 区域:

    那不勒斯的 CD 区域是区域差,起步晚,设计强,标准高,管理烂,现状已无力吐槽= =!

    还是先简单说下历史,比米兰稍晚一些开始进行战后城市规划,那不勒斯虽然在经济欠发达的南部,但是无论是城市面积还是人口还是经济规模都是南部最大,在意大利全国也就仅次于罗马和米兰位居第三位(历史上作为那不勒斯王国的首都,城市和人口规模一度是欧洲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中心城市之一)。

    六十年代中期,与罗马米兰一样因为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进步,历史城区的交通拥堵越来越厉害,为了缓解市内的交通,决定将商务区域迁出老城,当局发现老城东部有一个巨大的废弃工业区,约 110 公顷的土地,拍板定下发展为那不勒斯新商务区。于是那不勒斯的 Centro Direzionale 区域就开始了规划。

    和米兰不同的是,那不勒斯是专门进行整块区域严格规划,米兰虽然建设有些混乱但是进度非常快,但那不勒斯就为了这个方案从六十年代一直拖……拖到……八十年代初(1982 年)……才最终决定……采用日本著名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师丹下健三的项目规划,委托他对这个当时在整个意大利乃至南欧都算最大的商业集群体进行设计。

    三年后,1985 年,这个区域全部清理完毕,所有项目统一动工兴建。

    为什么说区域差呢,虽然和米兰一样都靠近当地的最大的火车站——中央车站,也都为此地兴建了地铁线路连接中央车站和老城区,但是!!!米兰的商务区位于住宅区和历史城区之间,而那不勒斯的商务区位于历史城区、监狱和大型工业区之间……这个监狱还是意大利南部最大的监狱(Poggioreale 监狱),和商务区仅一路一墙之隔……意味着推开窗,四周有可能的景象就是要么是戒备森严的监狱,要么是各种冷却塔储藏罐大货车满地跑的工业区,要么就是那不勒斯那让人感到绝望的一线天似的挤得密不透风的老城区……即使有大海和火山,总之这个地理位置有些尴尬,另外那不勒斯的治安不太好是全球闻名,这里的治安同样不好有些许地方可能更严重,于是这个商务区在这个略糟糕的地段开始向前迈进。

    运气不错的是那不勒斯 CD 计划启动的时候,正好赶上意大利“第二次经济奇迹”,其实这次和六十年代的那次相比算不上经济奇迹,但是因为增长率高于西欧大部分国家,并且整体经济相对稳健,全国 GDP 超越英国位居西方第五(次于美日德法四国),人均 GDP 到 1991 年超越英法两个欧洲传统强国,位居西方大国第四位(仅次于美日德三国),整个国家的经济再一次迈入一个新高度,超越西欧老牌大国,所以被很多人称为“意大利第二次经济奇迹”。财力的保证,使得那不勒斯的 CD 区域五年内就几乎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按现在意大利的状况估计要十年二十年左右甚至无限拖延= =)

    丹下健三规划得的确还算是很不错的,人车分流这一点做的非常好,地下车行道(车行道上方的隧道顶并没有封死,而是每隔一段距离就会留一片采光区域),地面都是大型公共广场和绿化带以及人行道,布满了一些雕塑和喷泉。整个区域被划分为 18 个“ISOLA(岛)”,每个岛都有相对应的建筑物,所以要寻找某个建筑只用事先在导览图上找到相应的岛的名字(编号从 A 到 G),每个建筑的编号就是字母加数字(A1、B2 之类的)。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自己拍的没有这些图片效果好,就不拿出来了)

    看起来很炫对不对!尤其是在意村这种保守派占上风的国家,站在这一块区域分分钟感觉假装在美帝 / 加村 / 澳村……

    丹下健三是总体规划,单体建筑还请了包括 Renzo Piano 等在内的一些建筑大师进行设计,规格和标准都很高啊,砸钱也砸得多啊,一栋楼正面背面各修三个观光电梯,两栋楼一共修了十二个观光电梯……修这么多是要别人坐到二三十层看二十公里外的维苏威火山喷发吗……

    这个商务区比米兰的商务区要大,内容要丰富,交通也还好,里面设有有那不勒斯两个大学的分校区,诸多银行的办公楼,假日酒店 CD 区域分店,一些政府办事机构,医院,警察局……总之看起来就是一个微缩摩天小城市。

    又要说但是了!!!管理的实在不知道怎么吐槽……不愧是那不勒斯,这也就十几年的时间,大部分自动扶梯都坏了,有的只剩下骨架了,风吹雨淋也没人管,很多地方瓷砖和玻璃碎裂也没人管,植株乱长了也没人管,地铁站设施现在不全了也没人完善这也就算了,关键是……一些高楼是整体的人去楼空啊……比如说刚说到的那个全玻璃幕墙的外立面装有六个观光电梯双子大厦,整栋楼三十层左右全搬空了,一楼大堂的玻璃门被锁着,地上各种文件散落一地,上面全是灰尘,天花板灯也破了,前面的楼层单位分布指示牌七歪八扭的都生锈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像遭受过 911 袭击但是楼没塌一样……很多无家可归的流浪的人就睡在丹下健三设计的本来是营造立体空间的夹层里……所以你看到就是生锈了坏掉了的自动扶梯旁是一个流浪汉的小居室然后上去是看上去很美好实际里面人去楼空的空壳子高楼……这就是现状……米兰的商务区都六十年了虽然旧但是好歹整洁有序啊……

    当然白天还是可以看看的,地中海的海风从高楼中间吹过来,你站在大理石广场中央,假装一下在美西海岸吧……但是天快要黑了赶紧回酒店歇着……那不勒斯的治安你们都懂得,这里尤甚……

    那不勒斯的 CD 就说到这里,没有什么具体可以拿出来说的单体建筑,建筑 7 座 100 米以上的,其中最高的国家电信大厦 129 米,曾经超越 Pirelli 大厦成为意大利最高,剩下的六座在 70 到 88 米之间,然后有一些低层建筑环绕其间,规划完成度基本上非常高,远观算是意大利最现代的区域之一,但是不可接近亵玩焉。



    本来要说下罗马的 EUR 区域的,但是后来想了想 EUR 虽然是现代化区域,但是实在是没有超高层建筑,就连高层都只有两三座,最高不过 20 层左右,和题主提问关联度太低,有机会以后再详说。



    说说都灵的两座超高层建筑……

    说来也是巧,撇开米兰 citylife 区的刚竣工的安联大厦不说,米兰最高三座的另外两座是联合信贷银行大厦和伦巴第大区政府大楼……都灵作为米兰的小伙伴,虽然名气不如米兰大,经济没有米兰好,人口没有米兰多,交通没有米兰便利,面积没有米兰广……总之……和米兰不在一个量级上面……但是!!!都灵的高楼却追齐甚至超过米兰的高楼,而这两座高楼的所有者和米兰是完全一模一样的性质:分别是联合圣保罗银行大厦和皮埃蒙特大区政府大楼……米兰的联合信贷银行是意大利第一大银行,联合圣保罗是第二大……米兰请西萨 · 佩里和贝聿铭及其伙伴联合事务所设计,都灵请伦佐 · 皮亚诺和福克萨斯设计……总之你米兰要请大设计师,那我们也要,你们政府盖高楼,我们也要,你们银行修摩天,我们也要……最终在政府大楼方面都灵后来居上以 209 米的高度力压米兰的 161.3 米,在银行方面米兰的联合信贷总部以 231 米将都灵的联合圣保罗总部的 167.25 米踩在脚下,当然这北方两个大都会的掐架未来还将继续……当然都灵因为毕竟非金融中心所以没有米兰那样的大型商务区来集中摩天楼,所以论规模和视觉效果米兰是要强很多,都灵的话风格较简洁,实用为主,毕竟这是一个比较务实的工业中心城市。

    圣保罗银行总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IMG]

    皮埃蒙特大区政府大楼(即将竣工,图片来源于网络):

    [​IMG]

    [​IMG]

    热那亚:

    [​IMG]

    看到没,右边的这个高楼就是欧洲摩天楼的鼻祖!!!,Piacentini 大厦,1940 年二战时竣工启用,108 米,31 层,一直是欧洲第一高啊!后来在 1952 年被莫斯科的“七姐妹”中的一个“姐姐”给超过了,但是仍然保持欧盟第一高,直到 1954 年被米兰的 Breda 大厦超过……欧洲超过 100 米的第一高楼始于热那亚,我想肯定很多人都想不到……事实就是这样……现在热那亚也懒得去和米兰还有都灵争高楼了,虽然作为工业三角的一角还是有实力的。

    热那亚还有一座“铅笔大楼”,整个形状就是一支巨粗无比的铅笔……109 米,26 层,这里就不做介绍了。虽然不高但是是 SOM 设计的哈哈哈哈。

    想知道钱多了不知道该怎么花吗:

    请看下图:

    [​IMG]

    你们知道切塞纳蒂科在哪吗?不知道吧……

    - 它在艾米利亚 - 罗马涅大区(估计这个大区好多人都没听说过,不过是意大利富裕的大区之一)

    你们知道这个楼建于什么年代吗?

    -1952 年开始修建,1958 年竣工

    你们知道有多高吗?

    -118 米,35 层

    你们知道它的用途吗?

    - 商住混合

    你们知道这座建筑所在的这个城镇有多少人吗?

    -21016 人

    现在知道什么叫钱多了没地儿花了吧。两万人的小市镇修了 35 层高的住宅,打破米兰的 Breda 大厦勇夺欧盟第一高楼!!!……然后周边别的城市还有效仿的不过只修到 24 层就竣工了。

    这就是经济奇迹时期的意大利,修高楼嘛,分分钟的事儿,钱嘛,算个毛:)

    当然很惊悚的就是全是三四层的住宅突然耸立一座三四十层的高楼,突兀到不行,不过有钱怕什么……有钱就是美……

    现在的经济……米兰要建高楼都不是一拍板就开建……都要拖好久……因为……没钱……所以……我有些同学都想来中国谋职……但是……你们懂得……中国现在自己的建筑行业都夕阳西下了……所以……

    最后做一下总结:很多人想不到,意大利其实是欧洲诸国里最早修建摩天楼也是最早开始进行大型商务区建设的国家,当年热那亚的 Piacentini 大厦在 1940 年就超越 100 米,31 层的高度统治全欧洲第一高度长达 12 年,之后才被苏联的莫斯科那些斯大林式的尖顶高楼给超过,虽然在全欧洲不再是最高,但是在欧盟范围内仍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高,包括后来米兰的 Breda 大厦和 Pirelli 大厦,以及切塞纳蒂科的公寓楼,都牢牢掌控欧盟(当年是“欧共体”,1957 年建立)第一高度,1940 年到 1966 年这 26 年时间内论欧盟范围第一高楼始终在意大利境内,论西欧经济区范围,则在 1957 年让位于西班牙首都的马德里大厦位居第二,所以当我们现在谈论欧洲摩天楼的时候,几乎不会注意到意大利的存在,人们高谈阔论的都是伦敦、巴黎、法兰克福、鹿特丹、贝尼多姆等等拥有大群摩天楼的城市,但谁也不会想到,五十年前意大利却是西欧的高层建筑兴建最厉害的国家,时过境迁,人们已慢慢淡忘这一切,这些曾经高耸入云的高楼都已经破败,新的超高层建筑也只是稀稀拉拉地分布在城区的一些地方,远没有当年经济繁荣时高层建筑所带给人的战后新生的力量,意大利人虽然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面相对保守但绝对不讨厌高楼,也并没有觉得高层建筑代表庸俗和丑陋,只是在如今的经济、社会环境下想要大规模兴建超高层建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这样也不错,全世界城市都变成了纽约和香港的模样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提问者你应该把问题改为意大利为什么没有超过 300 米的超高层建筑:)

    (除标注本人拍摄的照片外,其余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建筑学人(头像黑底白字)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