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彬,科普作家 哭是人类的情绪表达方式,对婴儿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可能因为饥饿、寒冷抑或是情绪低落而放声大哭。 通常家长一见到婴儿啼哭,就会去抚慰他,或者是抱着他轻轻摇晃。然而即使是承受力极佳的父母,对婴儿长时间的哭声恐怕也难以招架。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能耐心地摇晃,动作轻柔而又充满爱意。但是如果婴儿仍啼哭不止,他们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甚至会愤怒抑或使劲地摇晃宝宝,使其安静下来。殊不知这种行为,很有可能将他们手中的小天使从人间送到天堂。 婴儿的头颈很脆弱 轻微的摇晃对婴儿脑部神经发育也是有益的,但如果摇晃过于剧烈,婴儿的大脑、颈部可能会受到伤害。 婴儿的大脑与身体的比例,与成年人不一样。根据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大脑重量占自身体重的 27% 左右 [1];成年后,人类的大脑平均重量大约 1.5 公斤,只有自身体重的 2.5%。 此外,出生 5 个月之内的婴儿,他们的大脑、颈部肌肉以及颈椎发育都不完善。这也是导致其头颈脆弱的主要原因。 如果使劲地摇晃他们,会使大脑和颈椎受损的风险大大提升。 什么是摇晃婴儿综合征? 所谓「摇晃婴儿综合征(SBS)」,在国外也叫「虐待性头部创伤」。与一般的轻轻摇晃不同,这种行为是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猛烈摇晃婴儿,从而使其出现脑出血、眼睛出血等情况,严重者可致死亡,即使是存活下来,长大后也很有可能智力低下、发育不良。 尽管摇晃婴儿综合症很早就有人记录,但真正从科学角度去认识它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从外表来看,患儿没有被虐待的痕迹或体外创伤。 十多年前,英国的一场官司让摇晃婴儿综合征家喻户晓,并使得人们能够从科学角度上去认识它: 1997 年,英国保姆 Louise Woodward 被指控谋杀一名年仅 8 个月大的婴儿 Eappen。但是 Eappen 死时并无明显外伤,律师和医生在漫长的求证中才发现,孩子的死很有可能是保姆使劲摇晃其头部所致。尽管最后真相大白,确实是保姆所为,但 Eappen 早已离开人世。 摇晃婴儿综合征自此深入人心,很多人知道了,它其实是人为带来的恶意创伤。 猛烈摇晃的后果有多严重? 猛烈摇晃婴儿能破坏婴儿正在发育的大脑,脑部血管通常在剧烈摇晃下破裂,从而出现脑出血以及眼睛出血等症状。 根据美国国家摇晃婴儿综合征中心(National Center on Shaken Baby Syndrome)的资料显示,每 10 万名两岁以下的婴儿,就有 16~33 名婴儿会出现摇晃婴儿综合征,在这些婴儿当中,约有 1/3 的婴儿情况会比较严重,甚至死亡 [2]。 在摇晃婴儿综合征受害者中,男婴要比女婴的比例高很多,占了 61%,或许是因为男婴更让父母或保姆烦躁不安。 统计的资料还显示,大约有 41% 的婴儿,曾遭受二次伤害,也就是说,这种婴儿虐待行为经常性地出现在婴儿身上。 很多婴儿遭到伤害之后,即使在与死神的抗战中捡回一条命,但是他们在智力乃至于身体发育方面,都会异于常人。 如何避免悲剧发生? 1. 大多悲剧出于疏忽 在美国,大约每年约有 1 500 名婴儿因疏忽或是虐待而死亡,其中 78% 是由于父母或家庭保姆疏忽所导致,其中 18% 是由于遭受有意或无意摇晃,出现摇晃婴儿综合征死亡的。 因此,有意识地避免用力摇晃宝宝十分重要。 2. 后「爸」更需耐心 有资料显明,父母离异后,婴儿母亲身边的男朋友,会对婴儿构成潜在的威胁。 如同非洲狮子的丛林法则一样,新狮王取代老狮王的地位后,一场对老狮王遗留下来的幼狮的屠戮在所难免。人类社会也遵循着相似的法则,只不过它更隐蔽,更难以察觉。在母亲面前,陌生的成年男性对婴儿充满爱意,看上去很有安全感,但当让他们与婴儿独处的时候,他们平日对婴儿压抑已久的厌恶感,很有可能在婴儿的一次哭闹中爆发。事实上,很多摇晃婴儿综合征的案例,就出现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 3.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美国学者对摇晃婴儿综合征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 他们发现,尽管摇晃婴儿综合征发生在不同的社会阶层,跟父母的教育、社会地位没有直接关联,但是父母的经济水平以及生活压力,与摇晃婴儿综合征高度相关。 显然,在压力之下,即使是平日耐性极好的父母可能也会对自己的孩子施予「毒手」,尽管这样做可能是无意的。 之所以说无意的行为也会导致摇晃婴儿综合征,这是因为除了人为主观意识上的暴力倾向外,在父母陪婴儿玩耍时,不当的行为也可能会引起该症状。 4. 不要高举抛接 很多大人喜欢高举抛接婴儿,因为这种感官上的刺激,有时能逗乐婴儿,所以很多大人都喜欢这样做。 但是如果在抛起婴儿后,没能同时接住婴儿的身体和头部,那么婴儿的头部在惯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头部与躯干极易形成错位,婴儿脆弱的颈部肌肉和颈椎难以招架这种压力,容易引起伤害。 荡秋千、摇摇车的原理也类似。所以父母陪孩子外出游玩,即使他们哭喊着想去玩,父母也不要轻易满足他们的需求,只有在确保安全或者有家长监护的情况下,才可让他们玩耍。 该文章由作者独家授权丁香医生使用, 并授权知乎、知乎日报发布,拒绝其它任何形式的转载 参考文献: 1. Dobbing J& Sands J. comparative aspects of the brain growth. Early Human Development. 1979, 311, 79-83. 2. http://dontshake.org 关注「丁香妈妈」( Dingxiangmami ),做健康女性,做更好的妈妈。 发自知乎专栏「丁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