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发展的二三事(防止关门夹物) 赵鑫,只回答电梯类问题,其他请勿邀,谢谢! “电梯关门不能夹到东西”。不只是人,夹到物体也不行。 这个问题,是发展的,容我慢慢道来: 1、早期,所有电梯都是使用的检测关门时门板受到的阻力的装置,我们叫它安全触板。为什么不用红外线呢?因为技术不成熟。当时的红外线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 红外线设备很贵。 (2) 因为贵,红外线条数少,一般只配 1 条或 2 条。门之间只有一两条光线的话,很难保证能检测到手臂、儿童,根本不安全,所以配置红外线的同时还得保留安全触板。 (3) 因为光线条数少,一旦坏了一条,安全性大大降低。 (4) 红外线有发送和接收两端,坏任意一端这条线就废了。 2、科技在发展,电梯在进步。慢慢的,单条红外线被淘汰了,光幕发明出来了。 简单介绍下光幕:英文名 Multi-beam,由几十到几百条光线组成,其中任意一条光线被遮挡时,向电梯发送信号。 电梯门一般 1.8-2 米高,在这个垂直面上有几十到几百条光线,而且在大部分人体位置光线会更密集。这下安全多了吧? 之后,光幕越来越便宜,慢慢的,比安全触板还便宜。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光幕变成了主流,安全触板已经退居二线。 一般电梯标配光幕,无安全触板; 对电梯夹东西比较敏感的电梯,选购光幕 + 安全触板的组合。 3、其他还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主要是成本)没有成为主流黑科技。简单说下其中的代表 3D 光幕:一般光幕是 2D 平面,3D 光幕就是一个锥体三维区域。只要有符合条件的物体进入区域,就给电梯发送信号。 4、为什么我说这是个发展的问题,没有固定的单选答案?谁能保证以后就不会开发出“穿戴智能设备联动感应器”、“生物感应器”、甚至 AI 控制的电梯呢? 5、话说回来,就是什么都不装,安排个大妈负责开电梯,别挡门完全靠吼,也不是不行吧?这样算啥?“智能个性人型操作系统”吗? 以上 发自知乎专栏「Lif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