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享基站的可能性有多大? Jasan,心有多远,远方就有多远。 其实通信网络共享是分为几个层面的,有幸了解过欧洲运营商的基站共享,或许可以借鉴: 1. passive 无源设备共享:即铁塔、机房等不需要电力的无源设备共享,这个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大的趋势,那个国家没有几个运营商呢,欧洲是做的最早的,现在很多运营商早就实现了共享,另外在东南亚和印度等地,此类共享也非常多。这种情况通常只有室外的铁塔实现了共享。 2. 第三方铁塔公司模式:除了运营商的自己协商共享之外,还有一种“铁塔公司"的模式,美国的铁塔公司,全球到处买运营商的铁塔,然后再出租给几个运营商使用,甚至可以租赁给拥有专网的企业挂微波天线使用,是有很好的盈利模式的。在这种模式会有 2 种 scenario。 2.1:基本与模式 1 类似,共享铁塔,运营商不在拥有铁塔的资产,也不用负责维护,只需要向铁塔公司租赁使用权。而在 1 的模式下,铁塔资产是归属于某一个运营商的,他要负责维护等,而且具有是否出租的决定权,另外的运营商向此运营商租赁。 2.2:但其实一个基站机房内还有很多设备是可以共用的,比如:高压变压器、交流转直流的电源设备等配套的设备,在模式 1 和模式 2.1 下,往往只是室外高耸入云的铁塔共享了,而机房都没有共享,这主要牵涉到“安全和信任问题”和“维护责任主体”问题,例如:我的机房你进来了,捣乱怎么办?如果同一个电源柜,谁到底用了多少电?坏了归谁来维护呢?为什么是我去,而不是你去处理等等狗咬狗一嘴毛的问题。 所以需要 2.2 模式,在模式 2 的情况下因为存在了一个“受信任”的第三方,可以实现“机房”和“空调”“电源”的共享了,运营商基本上交租金就可以了,更大程度的实现了“铁塔”、“机房”、“空调”、“环境监控”、甚至”给基站设备供电的电源柜整流器“等的共享,运营商只需要交租金、装设备,提出对站点和环境的要求既可以了,国内的”铁塔公司“应该会在下一阶段向此模式发展,但目前还只是在努力的找 3 个运营商要铁塔资产。 3. 运营商联合成立合资公司模式:欧洲就有运营商联合成立第三方公司,例如英国的 xx 和 xx 等,成立之后,负责所有基站和机房的共享和维护等,这个变数比较多,我稍微展开下吧 3.1 可以共享机房、基站,将来重合区域的机房可以退租、基站可以拆掉,绝对的能节省不少 OPEX;比如联通和电信一起搞一个,抱团和移动竞争,但既然已经有了“国家铁塔公司”,如果只是简单的上面的共享模式,已毫无必要,除了“铁塔公司”工作不力或者有心偏向移动的情况下。如果是这种情况则会极大的伤害电信行业的共享进度。 3.2 在进一步的共享,双方的移动回传网络的共享,基站到 BSC/RNC/EPC 之间的传输链路的共享,例如:光缆的共享,甚至逻辑链路的共享,这个就要看商业的信任程度了。 3.3 共享的运营商彻底将“基础网络”拿出来交给合资公司,只保留必要的核心网等设备和市场部分,后端的网络维护和工程建设,全部纳入到合资公司,真正实现彻底的共享。 3.4 基站容量的共享:不解释了,举例子吧:假设联通在北京没有基站,那么联通用户可以漫游到电信的基站上,而显示的网络依旧是联通,依旧是联通的资费,甚至用户根本不知道联通在北京没有基站。 运营商之间的共享模式,还有一些细分的 scenario,不展开一一讨论了,那么从上面的集中情况来分析: 模式 1:毫无必要,因为“国家铁塔公司”已经在了,而且 3 个运营商都要乖乖的交出基站; 模式 2.1 毫无必要,道路如上; 模式 2.2 也无必要,应该由“国家铁塔公司“在未来逐步实现; 模式 3.1 无必要,道理如上; 模式 3.2、3.3 从抱团取暖和节省费用,以及竞争上来说,很有必要,但这样一来,两家基本上就类似于合并了。 模式 3.4:极有可能,考虑到移动 4G 的基站数量远远超过联通和电信的总和,没办法,财大气粗土豪像。而联通和电信再拼命建设也赶不上了,钱是问题,时间也是问题,但归根结底是钱的问题。那如果你有空白区域没有覆盖,come on 漫游到我这里来,手机上依旧显示的是你家的网络,同理,我的空白区域也类似。突然联通和电信都多了几十万基站。 如果要共享,我认为也是 3.4 模式,其他模式经过分析也基本上无必要了。其实 3.4 模式,也应该是虚拟运营商发展的方向,但即使如此,也需要较大的投资,这要看虚拟运营商的魄力了,篇幅有限,更细节的就不展开了,否则就太啰嗦了。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