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人民币刚加入的 SDR,是个「完美」制度但遭遇了「不完美」的人类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12-01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SDR 的创立过程有怎样的历史?各国货币所占权重是如何决定的?

    [​IMG] zou johnny,PE 投资/经济史研究/潜水重度爱好者

    SDR 的源起与凯恩斯直接有关。凯恩斯在二战末期虽然病重,但仍不忘指点山河,而其中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建立超主权的国际货币体系,取名为 bancor。但在凯恩斯的框架下,Bancor 与其说是一种货币,不如说是一种计价单位,黄金可以兑换成 bancor, 但是 bancor 无法兑换黄金。Bancor 是全球贸易的清算货币。任何拥有 bancor”盈余” 或者 “赤字”的国家都会支付额外的“税款”以保持经常项收支平衡。然而书生毕竟是书生,政治家们有着各自的算盘,bancor 也沉没在历史的山河之中。

    二战结束后,各国百废待新,急需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对美元的需求与日倍增(需要在美国购买资本品),因此也产生了美元荒的恐惧。幸好,马绍尔计划以及美国私人部门的境外投资,缓解了这部分忧虑。但美国自身经常项目顺差开始变为逆差(1950 年),随着逆差的扩大,西欧经济体的美元储备也随即以每年数十亿美元的速度增加。

    罗伯特特里芬将此概括为“特里芬难题”,即如果美国减少逆差,则其他国家的资金来源减少,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反之,美国继续扩大逆差,则美国对外负债则会相应增加,而美元的购买力相较黄金便开始缩水。因此特里芬提出,IMF 应该自身提供流动性支持世界经济发展。与之相对,戴高乐则提出美元拥有着“过度的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 ——他提出美元不应该是唯一的全球储备货币。在 1965 年 2 月,他甚至提出应该重返金本位,一时引起一阵波澜。

    法国的担心不无道理。在 1946 年到 1970 年间,美国仅有三年拥有经常项目盈余,其他年数均为赤字,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IMF 展开了一系列系统的研究,弗里茨・马赫卢普、特里芬以及威廉・菲尔纳等人组织了 11 国 32 名经济学家,史称贝拉乔小组。尽管 32 位经济学家并未达成一致,但是在 1964 年他们一起向 IMF 建议世界应该形成更为统一的国际储备机制。

    但达成共识并不容易,因为牵涉到四个重大问题:1)创造新的国际储备应该局限于少数国家,还是十国集团(英、美、瑞士、法国、日本、西德、意大利、瑞典、比利时、加拿大),抑或是全球经济体;2)应该是在 IMF 框架下还是框架外;3)这一新储备应该与黄金挂钩与否;4)决定权的归属。美国和法国,在当时就这些问题争论不休,事情也就耽搁下来。

    终于在 1969 年,在各方的妥协之下(与法国和英国经济萧条不无关系),“特殊提款权”被推上历史舞台。它依据各国在 IMF 的分额进行分配,供各成员国平衡国际收支。在 1973 年前它和黄金有着固定的 1:0.88 克比例。而在当时的设想下,SDR 是作为“国际货币系统的主要储备货币”而设计的。正当人们以为 SDR 将长期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存在之时,在第一年对外提供 34 亿美元等值 SDR 额度之后,美国突然出现大幅经常项赤字,原因是美国当时的基准利率较西欧为低,资本流动提速所致。随着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世界正式进入主权货币时代。在主权货币时代中,各国自己举债,自己负责,自己违约,那一种各国汇率恒定、通过 SDR 来调整经常项目不平衡的“办家家酒”一去不复返了。在 1981 年 SDR 最后一次扩充额度,但已不为各国所真正重视。

    事实上,SDR 作为超主权货币的尝试之所以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与美国脱钩黄金有关,更与金融主权、国际政治版图以及世界贸易投资协议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完美”的制度遇到了“不完美”的政治与人类,只能说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乌托邦式“的实验吧。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