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友为什么对于百公里加速和所谓「推背感」特别看重? Brandon Lu,人生如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 答案放前面: 对消费者,这是一个可以量化比较并且很容易亲身体验出差别的性能指标;对宣传和媒体,这是一个可以量化比较并且容易测量的性能指标;对研发和厂家,这是一个可以量化比较的最重要的整车动力性指标 对于普通消费者、媒体和研发人员,单一数值型的指标总比复杂数组指标容易理解和对比,数据型的指标总是比两维曲线型的指标好理解和对比,两维曲线总比三维曲面好对比;单向望大或者望小的指标总比区间型的指标好对比。说人话就是,拿俩数放在一起比个大小就知道谁好谁坏是最简单的,所以要把复杂的信息处理成简单好比较的信息。现在比亚迪混动车的热销也说明,消费者对 0-100 加速还是很看重的。 对于消费者,在比较两辆车的动力性时,比较 0-100 加速时间显然比研究两辆车发动机的万有特性曲线更容易。而且一般驾驶水平的消费者都可以通过找段车少的路面一脚全油门下去感受一下加速特性,简单粗暴,行之有效。我拿到新车也会忍不住来脚全油门感受一下轮胎略微打滑,一下子窜出去的推背感。 对宣传和媒体,向客户描述车辆的性能时,总用什么换挡平顺,指向精准这种词恐怕有点略显空洞,拿数据说话就专业多了。而且 0-100 测起来也容易,找段直道开就是了,稍微训练下就能开出很专业的成绩。所以你看各大媒体每次评测都少不了制动距离和 0-100 加速,却从来很少见有人测过最高车速 ^_^ 至于换挡平顺性,我还没见有媒体拿 AVL Drive 去测过呢 对于研发,我们也喜欢用单一数值来进行比较和考核啊。拿两辆车的去测怠速噪声,要是把频域曲线拿出来,看起来一会儿这个高一会儿那个高的也不好比较,还是处理成单一数值好理解。要不然为啥燃油经济性要通过跑标准工况最后合成一个数值啊,直接比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外特性曲线,车辆滑行曲线啥的不是信息量更大么。而且,在产品开发前期,0-100 的加速就是整车的关键特性之一,动力总成的选择、速比的选择啥的都要考虑这项特性的。这项特性本身就很关键。 其实所谓油门前段灵敏啥的属于踏板 - 加速特性,一般厂家会有一条“完美”的踏板 - 加速特性曲线,这是加速踏板的控制策略,一般前段会“略松”,以免他答案中所说的难以控制。后面会追求线性,就是给多少输入就有多少加速度输出。 而加速特性往往是指全油门情况下的最大加速特性,这时候踏板踩到底,也不存在什么好不好控制。有的车前段加速好,后段差一些,但是考虑到定位就是城市使用的小车,也没什么问题。有的车前段稍慢,后段线性,这种在高速上就游刃有余。这些都是从车辆的定位和目标客户的需求出发来设计的,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至于推背感,让客户能感觉到明显的加速度变化并不难,是可以通过标定来实现的。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