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月黑风高剁手夜,又给自己的不理智找到一个理 (jie) 由 (kou)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12-1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为什么凌晨时分做出的决定总是非常糟糕?

    [​IMG] 小隐于小林,夏虫不可以语冰淇淋ʕ •ᴥ•ʔ

    我来抛个砖好了。

    人格心理学里有一个理论叫做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意思是个体对其思维和情绪、冲动或欲望以及行为表现的调节。而自我调节需要使用自我调节力量(self-regulatory strength)(怎么听起来这么中二),简而言之就是个体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自我调节力量和人的体力类似,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随着使用会逐渐消耗。也就是说,人在自我调节的时候需要消耗自我调节力量,调节得越多消耗得越多。

    自我调节力量的观点曾经被科学研究证实:有研究者找了一群饥饿的被试,把他们分成两组,然后拿出胡萝卜条和巧克力糖放在被试面前,一组被试只准吃胡萝卜条不准吃糖,因此他们需要自我调节(控制自己想吃糖的欲望,安抚自己吃不到糖而苦闷的内心);而另一组被试可以随便吃,因此他们不需要自我调节。随后研究者让这些被试进行一些无关的需要坚持的任务(同样需要自我调节),结果发现,之前进行过自我调节的被试,因为消耗了自我调节力量,会更难控制住自己想退出的意愿,更早地退出任务。这个实验的结果说明了自我调节力量是一种可以消耗的有限资源。

    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凌晨时分人容易做出糟糕的决定?因为在白天,身处社会中的我们不断地进行着自我调节,消耗着自我调节力量,经过一整天到了半夜,人的自我调节力量已经被消耗了很多,自我调节的能力大大地降低了。当我们一旦无法自我调节,即无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反应,便会表现得与平时相比更为不理智和冲动。有研究发现,自我调节能力低的人会表现得不被社会接受(如自恋)、不再关心自己是否能得到社会支持(比如和亲朋好友撕逼)、更少地帮助他人,并在与配偶的冲突中做出更多的破坏性行为(比如和对象吵架分手)……简而言之,就是会做出不理智的、冲动的、糟糕的决定,题主问题里的吵架拉黑、冲动剁手也是一种表现。

    当然,自我调节力量和体力一样也是可以恢复的。具体的恢复方法包括休息和睡眠、经历积极事件或者体验积极情绪(比如看喜剧),还有研究发现个体的动机以及一些相关因素可能也与自我调节力量的消耗和恢复有关。所以当你睡了一觉起床之后,自我调节力量恢复了,就会懊悔自己昨晚做的蠢事……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自我调节力量的总量虽然是有限的,但是也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上限,这和通过健身增强肌肉力量是一样的原理:自我调节力量总量的增加也要依靠有规律的锻炼。有实验发现,经过有规律的自我调节锻炼者(用其非利手进行各种任务)在之后需要自我调节力量的任务时,表现得要比没有经过锻炼的人好。

    所以题主不要慌,正所谓月黑风高剁手夜,到了半夜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是很正常的。如果想要避免的话,就通过锻炼增强自己的自我调节力量。实在不行,就别在凌晨做决定了~

    (感谢喻丰师兄的人格心理学课件><)

    Reference:

    Baumeister, R. F., & Vohs, K. D. (2003). Self-regulation and the executive function of the self. Handbook of self and identity, 1, 197-217.

    Gailliot, M. T., Plant, E. A., Butz, D. A., & Baumeister, R. F. (2007). Increasing self-regulatory strength can reduce the depleting effect of suppressing stereotyp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3(2), 281-294.

    Muraven, M., Tice, D. M., & Baumeister, R. F. (1998). Self-control as a limited resource: Regulatory depletion patter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3), 774.

    Schmeichel, B. J., & Baumeister, R. F. (2004). Self-regulatory strength.

    Tice, D. M., Baumeister, R. F., Shmueli, D., & Muraven, M. (2007). Restoring the self: Positive affect helps improve self-regulation following ego deple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3(3), 379-384.

    Vohs, K. D., & Ciarocco, N. J. (2004). Interpersonal functioning requires self-regulation.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