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灵敏显色技术:化学家变身夏洛克 winningman,材料改变世界 在普通大众的刻板印象中,化学家的日常生活是下图这样的,研究的内容枯燥乏味,抑或高深莫测。 可是,化学家研究的东西也不一定那么不可琢磨,比如他们也可能摇身一变,成为破获刑事案件的重要贡献力量。 今天介绍的这几个化学家就非常接地气,盯上了可作为犯罪现场的重要证物之一:指纹。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来自澳大利亚的化学家 Paolo Falcaro 与其合作者 Kang Liang 发明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指纹显示方法。将留有指纹的表面经过特殊溶液(含有特定金属离子与金属配体)浸润处理,再将其洗掉,即可在紫外灯下观察到指纹的荧光显色轮廓。在塑料、玻璃、金属等多种表面上的效果都是杠杠的: 是什么东西能达到这么逆天的效果?原来,研究者采用处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配体离子其实是具有荧光性质 MOF(金属有机框架)的前体,这就解释了指纹显示是以荧光的方式。但是,为什么 MOF 能显示出指纹的轮廓呢?这是因为指纹中的残留物含有蛋白质、多肽、脂肪酸、无机盐等成分,而很多 MOF 前体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很强的亲和能力,这些 MOF 前体在指纹纹理中的生物大分子周围得到优先富集,局部的浓度过大使其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变为微小的晶体,以此完美还原了指纹的轮廓。 你以为化学家也就不过如此了是吗?No,另一伙化学家说,我们还可以从指纹中的痕量残留物中探测出你触碰过的化学品,如果你是天天琢磨制作炸药的恐怖分子,碰巧又在近期接触过黑索金(常见炸药成分之一,英文缩写 RDX,比 TNT 还要猛烈 1.5 倍)之类的,你的指纹就会让你原形毕露。 研究人员首先用金纳米粒子溶液浸润指纹表面,经过干燥与等离子体处理之后,再依次用 NADH 溶液与硫酸铜溶液依次浸润,这之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正常人的指纹,处理之后指纹显出红色,这是因为 NADH 还原了二价铜成为单质铜,单质铜沉积在金纳米粒子表面,会导致原本发绿光的金纳米粒子发光光谱产生红移。而对于残留有黑索金的指纹,NADH 会先与黑索金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也就无法去在下一步还原二价铜,因此还是呈现原始的绿色。 其实,指纹一直是分析化学家们重要的研究对象,一方面,化学家能让指纹显色更加灵敏,另一方面,能更精确的分析指纹上残留的物质。所以,化学家的手段很高明,他们坚信:小指纹,大信息! 参考文献: 1. Liang, K.; Carbonell, C.; Styles, M. J.; Ricco, R.; Cui, J.; Richardson, J. J.; Maspoch, D.; Caruso, F.; Falcaro, P., Biomimetic Replication of Microscop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 Patterns Using Printed Protein Patterns. Advanced Materials 2015,27 (45), 7293-7298. 2. Peng, T.; Qin, W.; Wang, K.; Shi, J.; Pan, C.; Li, D., Nanoplasmonic Imaging of Latent Fingerprints with Explosive RDX Residues.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5,87 (18), 9403-9407. 发自知乎专栏「高分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