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十分钟就能学会并可以终生受用的技能? 汪惟,何事惊慌!!!!!!!!!!!!!!!!!! 1. 如果在旅途中你洗了衣服想一夜就干,把衣服和毛巾一起拧。 先说个旅行的。出门旅行 T 恤如果一晚上弄不干,第二天有行程放背包里一天就臭了。这不行。 想要快干。 先把衣服拧到自己拧不出水, 然后把衣服平放在酒店的大浴巾上和毛巾搓成一卷,卷成一条和毛巾一起拧干。 如果觉得不够干,换毛巾反面 / 换条毛巾再拧一遍。 如果一个人 or 拧不动,可以挂在水龙头或者把手上拧。 这时候衣服比洗衣机甩干更干一些,晾一夜第二天绝对可以上路。 袜子也能做干,但太厚的衣服就不适用了。还有,可利用酒店烘干机时请及时利用烘干机。 2. 如果想要专心一点而身边太吵,可以戴个主动降噪耳机。 针对飞机、地铁、空调的声音、讲话的声音,旅行和办公都有用。 哪怕不用接上音乐,只要打开降噪,就有一种瞬间把门关上的感觉。 对付嘈杂的环境音特别有效,瞬间进入更专心的状态。 而且买便宜的(200 多块),效果也不差。 主动降噪耳机效果好是因为要释放反向声波,所以有需要额外供电所以有一坨。 3. 人类的记忆和经验靠不住,如果有事要提醒,所有提醒都要两次或更多。 我去日本的工厂参观,其实工厂设备没什么。 但是工厂的管理细致程度,比我参观过的多家国内工厂都高得多。 比如: 仓库拍照并划定存放区域,物有定位。门外图片提示,门内定位提示。 洗手必须洗够 30 秒,红外线计时,有声音提示结束。吹风必须吹够 30 秒,否则不开门。洗手姿势、吹风姿势、粘毛姿势都有图示标准。 仅一次性手套一样,就有多种多处多次看板提示。手套颜色与用途的区分、手套破损情况标准、每处手套存放数量标准。 我问厂长,这种东西不是说一次教会了靠员工自觉就行了吗,实在不行用看板提示一次就行了啊,为什么要提示这么多次呢? 厂长说,如果只是简单告知或者为了惩罚,那提示一次就行了。 但是如果是为了执行,必须在入口处、操作处、休息处反复提醒,才能彻底减少错误的几率。 (同理,如果软件、网站有重要功能需要引导用户使用,也需要多个地方反复提醒用户) (同样的,提醒你自己,公司内的储物柜、打印机的注意、容易丢的笔都要及时贴上以作提醒) (甚至,你可以管理你的办公桌。手机定位存放,资料定位……) 相信我,实施之后超省时间省精力。 4. 不能照相的地方,用录音功能记录大量信息。 这是我一个记者朋友教我的。 有时候因为工作原因去一些厨房和工厂,有些场合不能照相,不允许。 这个时候可以打开手机的录音,把看到的东西、信息按顺序念给手机听。 对着麦克风讲话是一个特别自然的行为,没什么人会管你。 声音的记录能力很强的,说的时候也不用记忆,可以记录大量信息。 很多时候事后要写报告,在现场就可以把想到的点用录音全部记录下来,后期报告整理起来简直浑然天成。(用录音的时候本来就有一个思考整理过程了呢) 5. 用知识管理工具,对碎片资料进行整理搜集。 接上条,当你有了大量碎片信息,一定要整理。 收集后不整理等于零,不好好整理找不到还不如不整理。 图为我的餐饮资料本,都是餐厅的宣传单、外卖单。 去一次商场就拿一张,还有菜单什么的。 按菜系分了三本,平时有需要,随时可以看可以用,信息非常多。 对于网上的碎片资料,以前我是傻傻地用 Word 复制粘贴这种古老的方式。 现在用一些类似于有道云笔记的知识管理工具。 操作简单,学会之后超省时间,大大提高效率。 关键是很多软件都对这些知识管理工具开放了接口,能直接把微信、微博、知乎等平台的资料收藏进来。浏览器上的内容也有插件“网页剪藏”收进来,这样所有平台的资料就整合到了一起。 然后再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分类 + 搜索,找东西分分钟。如图↓ 现在大概 1~2 个月会特意整理一次。每次整理的同时也是对知识类的一个重新梳理。 (虽然还有很多待整理的 T_T) 好的,that‘s all! 谢谢观看!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