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路,愿成为一个杰出的教育家 一些人永远也不能吃一斤半三文鱼和半斤羊肉。 就像一些人永远也不能一年看 200 本书。 ———大路语录 世间武功唯快不破。别闹了您半辈子了也就看了那么点书,甭跟我谈阅读速度。 听起来,真可笑呀。 “呦,这种人看书快都没办法消化 blablabla” 消化你二大爷呀,你以为是没炖烂的牛肉么? 哲学不会慢点看。专业书不会慢点看。 有时候就是闹脾气,快看怎么了,你一遍还没看完,大爷已经看了 6 次了。 快,是来源于大量的读书。 大量的读书培养出来的速度和鉴书能力。能让你更快的抓到好东西。 快,从来都是一般人不具备的能力。 因为,你一年读书上 200 都觉得不可思议,那年读书 500 的应该完全在您的世界之外。 快,不曾具备。说明并不擅长阅读,也不是极大的兴趣点在阅读上。 那就别谈第二个层面了,在快的基础上坚持。 工作 17 个小时也坚持。 困死也坚持。 生病也坚持。 别闹了,所有你看见的不可思议,都是别人的幕后人生。 先从五十本开始吧。一周一本,这是一个人类都可以完成的目标。 你会经历第一阶段,各种畅销和好读,这么多年,许多人都从什么如何阅读一本书,什么把时间当成朋友,什么小强升职记,什么 gtd,什么暗时间,什么吃掉最大的青蛙,什么象与骑象人开始入门……这第一步是了解时间,了解自己,了解逻辑和规律。 第二步,开始深入一门领域,比如历史,比如心理,比如经济,比如计算机 blabla。你会看到绝大多数别人都提到的书,你都看过了。深入一门,深入一人,深入周边。古龙到金庸这种转变就别说了。我指的是,您看女性作家,可以从波伏娃到伍尔夫,从萧红到王安忆,从张爱玲到梁凤仪。看多了没有高下,各有各的好处。门户之见在此时能消除的差不多。 因为,啥都吃过的人,一般都淡定,能吃出坏来么?能,但贵在总能看到好。胸襟和气度都出来了。 第三步,各种大部头,成为挚爱。因为数量和字数都不是问题。回归到本质和规律,我想还是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和人性,才是最终的归宿。太阳底下无新事在这个时候看,又是一种境界。老子庄子王阳明胡适钱穆曾国藩。从古拉格到定西孤儿院,从亩产万斤到年利 20% 的金融 p2p。别闹了,真的读书人不缺正见和常识。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最后的最后,您可以传递,分享。成为一个分享者或者另一个创造者。又或者这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散仙儿。 还有可能,所有一切理论都逐步内化成了您生活中的准则。 读书,再也不是一件纸上的事。 它,就在你的生活中,就在你的日子里。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