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处在底层的「老炮儿」,本就是有情有义的平凡人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1-07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如何评价电影《老炮儿》?

    [​IMG] 电子骑士,以一知当十用

    [​IMG]

    阳光不再灿烂的日子

    看到管虎新片《老炮儿》的第一感觉,就是马小军(《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冯裤子(《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老去,变成了本片里的张学军。日子不再灿烂,青春也已无关。如今的胡同六爷张学军开间小店,提笼遛鸟,呵斥小偷,一副市井闲人模样。但六爷毕竟是老了,他既管教不了自己的儿子,也干不动自己喜爱的女人……剩下的,只有这位老炮儿当年威震四九城的横刀传奇,以及挂在嘴上心里的那点“规矩”。

    《老炮儿》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塑造了张学军这样一个过气平民英雄兼底层混混的形象。写的不是他们当年茬架泡妞、意气风发的年代,而是年华老去之后,面对纷繁复杂、怪相迭出,让人无所适从的今日社会,各种固守,各种挣扎——既显得悲壮,又不时透出些许可笑和无奈。

    中国电影如今面子上金碧辉煌,骨子里却极缺少韩国电影(包括不少美国电影)的那般血气和硬气,绮靡、浮华、阴柔、造作的气质铺天盖地。从《老炮儿》的张学军身上,我们终于能嗅到一丝《老男孩》、《黄海》、《与犯罪的战争》等韩国电影的彪悍气息,同时也隐隐感到《美国往事》、《好家伙》、《花火》等帮伙片、犯罪片神灵附体。

    曾经风光过的京味儿电影早已衰落得不见踪影:王朔隐退,葛优也从顽主变成了全民葛大爷,冯小刚更是拍起了莎翁剧和洋气的北海道,忙着为一千个亿的老板圆梦。《老炮儿》则重新让人看到了京味儿电影的独特魅力,比如放肆不羁的角色个性、对社会不公的讽刺干预、骨子里高贵有尊严的小人物主人公、大胆平实的对白等等。它告诉我们,京味儿的电影,绝不是油滑的贫嘴调侃一切,也不是八旗子弟的遗老遗少气味。它应该是老舍笔下平民精神的再现:善良,有骨气有担当,藐视权贵,精神自由……

    导演管虎把《老炮儿》拍得很克制,没有像《厨子戏子痞子》那样夸张怪诞,或者《斗牛》那样充满隐喻色彩(而且冗长失控)。整部影片都是微晃镜头的写实风格,故事和角色都走平实简洁路数,看起来相当舒服。冯小刚最近几部导演作品并不令人满意, 这次担纲男主角却气场十足,演技出色!把一个既有江湖地位,又有平民气质的角色演绎得沉稳到位。在修理厂中,他拿出 2000 元钱要给吴亦凡饰演的富二代补车漆,以一种北京大爷特有的口吻说“不够我再补,多了就算补偿你”,结果却是周围富家子弟的一阵哄笑——六爷的气派,六爷的过时,六爷的隐忍,六爷的尴尬茫然,都在冯小刚的一个伸手,一个眼神里真切呈现,让人看得唏嘘不已。

    影片主要表现了两个矛盾:六爷与儿子的矛盾,六爷与富二代的矛盾。 其意则一,都是讲时代变迁,他张口闭口的“规矩”已经远去不在。世道变了,人心也变了。就好像《美国往事》或《教父》中,讲江湖道义,讲规矩,讲友谊的主人公,却被更加无所顾忌、毫无底线的家伙所取代。表面上,六爷是在拯救自己的儿子,对抗权贵,实际上,你更可以把他看做是扛着良心、责任、信念、尊严,如堂吉诃德般与巨人作战!更可悲的是,今天,你已经无法像古人一样“吾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了。你只能低头忍耐,埋葬掉因为聒噪被打手随手弄死的八哥——可以说,六爷越是落魄、颓唐、无助,越显出这个社会的冷漠、扭曲,以及主人公内心的价值。他心中的愤怒与不满,就像影片中那只从非洲捉来放到北京庭院里的鸵 鸟,不停躁动,总有一天要脱缰而出,自由奔跑。

    《老炮儿》绝对可以算今年甚至近年华语电影的重量级作品,但还是距离经典差一口气。特别是 影片后半段,显得过于煽情和温吞:吴亦凡那样的公子哥忽然显露出温顺贤良的好孩子一面,甚至对六爷敬重有加,这样的转折实在突兀;对账单的情节更像导演在表示“本人忠心无二,绝无反意”——权贵怎么可能拿“事关身家性命”(片中语)的对账单跟你搞决斗?……影片如果再拍得生猛、冷硬、决绝一点(比如在结尾不是让一 群老炮儿像取得精神胜利一样走出局子),也许能刻进观众心里去!

    本片毕竟还是过于理想化了。且不说如今已经难觅像六爷一样的北京人,也难以听到那么多北京俚语(北京早已非北京化了),就说六爷讲的规矩吧,他们这些六十年代前后出生的人,何曾有过一个讲规矩的完美时代?老北京的规矩,早在老舍时代就已经终结;部队大院子弟马小军和胡同混混张学军所推崇与追忆的光荣,不过是他们的青春想象。

    影片结尾,冯小刚饰演的六爷重新穿上军大衣,拿起战刀,踩着不稳固的冰层,向着对手冲去。其实,对岸的“敌人”根本不致命。只是六爷知道,与其憋屈地活着,不如趁最后的机会当最后一次“英雄”!在奔跑中,老炮儿终于重回《阳光灿烂的日子》……

    查看知乎原文
    北京老炮儿如何评价电影《老炮儿》?闷三酒驾交钱就能放人?


    感觉有点儿牵强,有点别扭。会被真正的老炮儿认可吗?

    [​IMG] 匿名用户

    脱离时代谈老炮儿是不完整的……

    影片好看,除了老戏骨小刚大叔,涵予叔倾情演出,还脱离不了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

    小刚大叔那个时代的老炮儿,本就是有情有义的平凡人……

    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不像现在,消停儿地过点早 9 晚 5 的小日子,也没人瞧着不顺眼,而老炮们主要活跃的年代,一句“大乱必大治”的号召下,整个社会乱做一锅粥,那年月,没有点混不吝的劲,是难以在那个时代生存的。当时我爷爷举家“返乡”,村里人欺生,平日里多有欺负,某日找了个由头,几个村里的混混把我二叔打了,我爸怒了,提了铁锹去混混家约架,1vs.3,对方服了,但也吃了亏,左耳至今听力不好,但从此村里无人再敢欺负……

    所以你看电影里的老炮儿们,其实都是平凡人,但要不是有点混不吝的劲,估计在那个时代得让人欺负死。

    这是第一种,也是最平凡,数目最大的炮儿们的生存状态……也就是灯罩儿叔那种,混不吝的劲有,但也不主动招惹谁。

    小刚大叔是混混的头儿,光混不吝是不行的,做事不占理的话,一是很难服众,二是约架也有规矩,得让对方心里真服,否则,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我,从此江湖血雨腥风,不得安宁。讲道理,认规矩,是不再为了打架而打架,是通过打架解决问题。规矩和道理,就是那个法律荒废时代的法律,是人和人之间默守的规矩和法律。

    所以你看,他们进局子不在乎,在乎的是说话办事占不占理,讲不讲规矩,否则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了。

    再说涵予大叔,大院里的孩子,其实蛮单纯的。这代表了混混里的特殊的一群,因为特殊时期的特殊原因,这些孩子实在是无事可做,约架于他们,与其说是为了规矩,不如说是无聊时的某种消遣,所以涵予大叔是 TMD 真心怀念约架的,也是老炮儿里一直忠诚于混混事业的,影片里叫来小混混的就是他,涵予大叔的家伙应该是枪刺,那个时代高富帅混混的标配。枪刺本身就是战利品,哪怕是从别人手里抢的,也算是“战利品”。

    刚叔那批老炮儿,只不过是特殊时期,为了生存而混的平凡人,时代褪去后,还原了作为普通人的本质,那种炮儿爷也是那个时代独有的,现在不会有,将来也不会再有……

    综合而言,影片基本真实,但忽略了一些细节。

    一是能混到老的老炮儿一般和警察叔叔关系都不错 ,甚至有些和警察是兄弟。76 年之后,有些根底清白的都做了协勤,辅警……

    二是能活下来的老混混,都是人精,活的没那么落魄。

    三是有些老混混也不怎么地道,电影有些过度美化了,比如我就被两个五十多的老混混讹过,列位想象下俩老混混讹十八、九岁自己孩子一样大的孩子的场景。和刚叔比,您说呢。这种是最混蛋的混混,不讲规矩和道理……

    四是有一种混混,其实是警察的线人。

    五是电影看看就得了,别太激动,生活没电影那么煽情,电影只不过借了老炮儿的壳子,谈了江湖,父子,时代这些个事,要是没小刚叔,涵予大叔,许阿姨这些个老戏骨,故事根本立不起来,有些老炮儿,其实就是地痞,流氓,混子儿,干点偷鸡摸狗,讹人碰瓷儿的事儿,真的别太文艺,太天真了。

    六是混混的儿子一半继续是混混,另一半做了正业。

    七是成年以后,才发现有些“讲究”其实蛮直指人心的。比如酒肉朋友少交,落难了帮你才是真兄弟。平时钩肩搭背,红白喜事就各种托辞不见的,也别指望遇到事情能帮你。

    义气也好,江湖规矩也罢,这部分反倒是老炮里最让人感动也最让人唏嘘的部分,片子开头也点了一下,张一山对李易峰被绑的漠然,以及小刚大叔对此的批评。这些“讲究”并没有被继承下来。

    八是关于碰杯子的事,晓波不是不懂,从小耳濡目染的,看都看会了,他只是装做不懂,借以表达自己的不屑和反抗,就像他一直叫六爷张学军一样,反应的是其实是父与子的矛盾……

    人心还得人心换,钱,是换不来的。

    各位帮忙留意下,车厂被六爷掰手指的那货,最后冰湖约架的时候出现没。

    --

    如需转载,请与我联系,谢谢。(知乎日报已获得授权)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