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哈利波特剧院版赫敏的角色由黑人演员扮演? 张田Tiffany,人在纽约的戏剧工作者 我想先提出一个巨大的命题供大家思考。如果在戏剧选角时,我们摒弃演员的种族、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标准,戏剧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又会变成什么样? 我的老师理查德 - 谢克纳 1989 年时写过一篇学术文章“Race Free, Gender Free, Body-Type Free, Age Free Casting”讨论这种可能性。 在一个自由的、非传统、没有思维束缚的选角方式中,不管你是白人、黑人、亚洲人,不管你是年轻还是年老,不管你高矮胖瘦,不管你有什么身体特征,你都可以出演任何一个你喜欢的角色。 这种极端性的假设也许过于先锋所以不那么现实,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在戏剧历史上,伟大的男性角色比女性角色多得多。从古希腊、伊丽莎白时期,到文艺复兴,甚至当代戏剧,绝大多数的角色都是男性。我们当然应该期待更多的剧作家创作伟大的女性角色,但就现状而言,这注定了女性演员要比男性演员获得更少的表演机会吗?相同的情况当然也发生在种族的问题上。黑人演员要比白人演员拥有更少的表演机会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戏剧作品在试图扭转这种已经极端倾斜了几百年的天平。之前已经有答案提到过了《悲惨世界》中的黑人沙威、亚裔爱波宁。 另外一个例子是 2015 年 8 月在百老汇上演的《汉密尔顿》。它讲述了几位美国“国父”级别的人物亚历山大 - 汉密尔顿、乔治 - 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托马斯 - 杰佛逊(美国第三任总统)、詹姆斯 - 麦迪逊(美国第四任总统)作为年轻造反者,征战沙场、撰写宪法、探讨经济局势,互相之间口诛笔伐,但又情深意切的故事。 虽然演员服装和舞台设计都得到了真实的还原,但有趣的是《汉密尔顿》中的角色几乎全部是由黑人和拉丁裔演员扮演。 好像从没听到有人表示我们“国父”怎么能是黑人和拉丁裔呀。有人问林 - 曼努尔 - 米兰达少数族裔扮演“国父”是否会让观众因为觉得不真实而频繁出戏时,他说,“我们的演员表看上去就和现在的美国一样。” 如果,我们愿意接受这个每一位演员都拥有相同表演机会的前提,一个人的演唱、舞蹈、表演技巧才是最根本的评判标准,那我们进行下面的讨论。 在戏剧中,我们是否有可能将角色特征与演员特征分离?一个有技巧有经验的演员是否能够表演任何所需的性别、种族、年龄、身体特征等?一个演员可以为了饰演一个光头角色可以把头发剃光;一个演员可以学习其他地区的方言和口音;一个演员可以通过演出扮演盲人、残疾人;一个演员可以扮演不同年龄的角色…… 就算赫敏这个角色是白人,为什么,一位黑人演员不能扮演赫敏呢? 我们已经非常习惯主流戏剧舞台上各种与演员自身特征不相符的角色扮演,但是性别和种族的概念,由于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仿佛在角色扮演中还是很难逾越。 不过,一些昙花一现跨越性别和种族演出的例子包括,女演员菲奥娜 - 肖扮演了 1995 年英国国家戏剧院作品中的理查二世。 百老汇 2015 年的话剧《金拉米游戏》和 1975 年的音乐剧《新绿野仙踪》,以及 2015 年的 NBC 直播的复排版也启用了黑人演员饰演其中的角色。 这是电影中可爱的桃乐丝。 这是音乐剧《新绿野仙踪》2015 年版本中的桃乐丝。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观众大可以评论演员和自己心目中的角色是否符合,但选角这件事,其实包含的内容远远不止一个外表那么简单。最后,开放自由的选角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首先,演员可以有机会表演被种族、性别、年龄和身体特征所限制和禁锢的其它角色。其次,这会鼓励观众和演员批判性的评价文本,而不仅仅通过简单的视觉认知来判断演员的角色。再次,这会继续削弱戏剧和现实之间已经非常微弱的联系。最后,演员和观众都会更加容易将那些原本被视为“生理特征”的概念理解为更加灵活的、处于历史条件下的特征。 所以,我的结论是,这位黑人演员演的如何,的确还需要等到看后才能做出评价。但是,从戏剧选角发展的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好消息。 References Schechner, R. (1989). "Race Free, Gender Free, Body-Type Free, Age Free Casting." TDR 33(1): 4-12. 李梅里,伦敦歌剧演员PKU|RAM|GSMD 说选黑人演员演赫敏是因为政治正确的人,并不了解英国舞台和戏剧。 在英国,尤其是艺术界,肤色的差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演员水平如何,能不能演好角色。演员并不一定要符合所演角色的年龄,肤色,甚至性别。黑人演白人角色,白人演亚裔角色,男演员演女角,快五十多岁的女演员演十多岁的少女等等,在英国的舞台都屡见不鲜。比如说,歌剧音乐剧的角色中是亚裔或非裔的有多少?屈指可数。如果所有白人角色都只能由白人演员饰演,那众多优秀的亚裔和非裔演员都直接改行得了。作为中国人,我就在英国演过施洗者约翰,凯撒大帝,奥伯伦,纳喀索斯,甚至狩猎神阿特米斯,这些没一个是亚裔角色,里面甚至有一个是女性角色。除了有个好朋友嘲笑我没胸毛之外(囧),观众们都习以为常丝毫不引以为怪。 电影、插图和戏剧中的形象只是导演和艺术家自己的诠释;书中赫敏的真正形象如何,是留给读者自己去诠释的。其实部分中国读者对于他们喜爱的人物是白人的执念比英国人更高,当然这跟电影中沃森深入人心的形象有关。反正这剧的市场也不是在中国,导演没必要考虑中国观众能否接受赫敏由黑人演员饰演。 罗琳说的是“white skin was never specified ”,仅表示她从未在书中写明赫敏是白皮肤,她尊重将赫敏设想成黑人的想法,认为这样想也没有错。这跟“暗示赫敏是黑人”完全两码事。一个聪明的作者懂得如何给读者留下自己的想象空间,就算作者写作时把赫敏设想成一个白人女孩,读者和所有的二度创作仍然可以对于人物形象和种族有自己的诠释和理解,这与政治正确毫无关系。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