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猪,玩心很重的老小编辑 / 兢兢业业的铲屎将军 【很多图】 我 2012 年去突尼斯的时候,有幸去过撒哈拉。虽然撒哈拉在突尼斯境内的面积不大,但体验一下也还是足够了。贴一篇回来后写的游记吧。 位于北非的突尼斯,是个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国家。海水是指地中海,火焰则是荒凉的撒哈拉,海上升明月伴随着大漠孤烟直,是对突尼斯最形象的比喻。 如何与充满传奇色彩的撒哈拉近距离接触,是个课题,体验它的的寂静荒凉,看沙海与天际相连,欣赏太阳隐没在隆起的沙丘后面,似乎都不算离奇。当我坐上小飞机,在热风中直抵撒哈拉时,飞行员指着空旷沙漠里一些造型奇特的帐篷,告诉我即将着陆,我心里才砰砰打鼓呢,因为这地方给我的第一感觉,确实太“火星”了! 小飞机着陆后,我那颗老心脏更加跳的厉害,八成是恐高加晕机。所以我瞪着眼前那块写着“欢迎来到火星”的中文牌子,愣了。至少 10 秒!看看身边那位等待赞许的飞行员,我大声问他“Chinese?Are you sure?”他鸡吃米似的点头应和“yes!yes!yes!”脸也笑的像朵盛开的沙漠玫瑰,我能想象,他和这块“火星欢迎牌”都太需要来自中国的认可了。 即使对于一个我这样来自黄土高坡的人,撒哈拉也足够荒凉、空旷。骑上高大温顺的“沙漠之舟”单峰骆驼,我把自己从头到脚武装起来,打造成十足的“阿拉伯”范儿,既挡风防沙,又自我感觉洋溢着浓郁的北非风情,对的,也是为了留影好看!除了乘单峰骆驼,火星旅馆的沙漠摩托则更为刺激,专为喜欢速度感的男生准备。 随着傍晚来临,寂静的撒哈拉更像外星。我带着火星旅馆老板准备的红酒,踩着松软的细沙,深一脚浅一脚走到远处的沙丘上,把披挂的毯子铺开,坐在上面或者干脆躺着,饮着红酒看夕阳一点点染红天边。有风吹过,把头发吹乱了,撒哈拉傍晚的风柔情似水,所以头发就让它乱着吧。等天色黑透,带着微醺回到帐篷。雪白的床单,独立卫生间,有坐便,只是方便完要自己用木屑覆盖在排泄物上,可以理解,沙漠缺水。 沙漠里的晚饭真的很晚,有个超大的帐篷是餐厅,篝火就在那点上了。篝火下面埋着厨子新作的面饼和罐闷羊肉,原来沙漠里的篝火从来不只是为了热闹和浪漫。篝火之外,撒哈拉寂静依旧,随便找块平坦的沙丘躺下,能看到天上的流云慢慢远走,原来时间在沙漠以这样的形式存在,而不知不觉,身上已被一层细沙覆盖。而且我总感觉撒哈拉的沙粒是有表情的。走几步,那些细小颗粒的形态就变化了,风大,风小,风急,风缓时,沙子的表达都不一样。真的特别神奇。 在撒哈拉沙漠的火星旅馆,最触动我灵魂的,除了壮美的沙漠风景,还有那些不被打扰的短暂时光,有一片沙丘供跋涉、有一片日落属于我、有一个帐篷可独享……就够了。 就是乘着这样的小飞机(其实好像是空气滑翔机?),直抵撒哈拉火星旅馆。回忆起电影英国病人。 从飞机上,能看到这样如丝绸般的沙漠的形态。 飞行员指着帐篷告诉我,要着陆了。这就是我看到的第一眼火星旅馆。 不同角度的撒哈拉火星旅馆。飞机遇到气流上上下下,也是头晕。 这里曾经是一座火山,距离火星旅馆不远,第二天我在这里看的日出。 乘着“沙漠之舟”单峰驼在沙漠里行走漫步。 沙子很细,所以相机一定要裹上保鲜膜。 小飞机在夕阳中起飞了。 沙漠的夜晚,月亮很亮,天总不是很黑。 酒店很安静,白天是,晚上更是。 晚上帐篷周围会点起小蜡烛引路。 公共帐篷区域会根据人数多少点篝火。篝火里通常会埋馕饼和罐焖羊肉。聊着天,唱着歌,饭就做好了。据说这也是沙漠里最常见最方便的烹饪方式。 馕饼埋入篝火下面,很快就能烤好。瓦罐也埋在下面,里面装着羊肉,把罐子敲碎,羊肉就能吃了。就着饼吃羊肉,不刮风的话还是很赞,前提是要有红酒。 有朋友说会很无聊吧。其实如果呆两三天还好。继续开车往里走,有自然景观,火山岩啊什么的可以看,有很棒的回声,地貌也很特别。 这个酒店也是逆天,运了一些沙漠摩托进来,可以在酒店周围开摩托。男生大概会喜欢,我不喜欢,我喜欢骑骆驼。 帐篷公共就餐区的洗手盆,得节约用水,水很宝贵。 对,还有一种东西是撒哈拉特有的纪念品,一种叫叫“沙漠玫瑰”的晶体石头。图片是百度找的,我自己也有一个,包了很多层卫生纸带回来的。 百度百科这么解释的:沙漠玫瑰石(Desert Rose Stone)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即石膏,若由多片板状结晶交叉,形成簇群玫瑰状、发生在沙漠地区的土壤里,就俗称“沙漠玫瑰”。 撒哈拉火星的掌门人。有法国血统的这个男人,温柔的没边,会开越野车,会修越野车,会照顾女生,会观星象,会说法语,英语,阿拉伯语……没法弄。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