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的小算盘:Facebook真能让所有人免费上网吗? 宋宇航,世界说|主编 世界说专员屈直发自美国硅谷 当扎克伯格充满情怀地宣布 Facebook 免费上网计划的时候,他应该不会想到,两年后迎接他的不是欢呼和喝彩,而是铺天盖地的抗议与谴责,这个免费上网计划相继在印度和埃及遭禁。 2013 年 8 月,美国最大社交网站 Facebook 的 CEO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宣布 http://internet.org 计划启动。http://internet.org 计划有一个宏伟的目标:让全世界人民能免费上网。他曾掷地有声地说:“互联是一种基本人权。(Connectivity is a basic human right.)”扎克伯格在他的 Facebook 上写道:“现在,全世界有 27 亿网民,但这只是全球人口的 1/3。”扎克伯格把目光聚焦在“剩下的 50 亿人”,其中有很多不发达国家,那里的人即使有手机,也“负担不起比手机还贵的网费”。 △图中的女孩说:“不好意思,我正跟 Facebook 上的朋友说话呢。”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Facebook 将和一些不太发达国家的运营商合作,只要装上 Facebook 开发的 App “Free Basics”(免费基本网),就可以免费使用移动网络,无碍地浏览互联网内容了。 于是 Free Basics 开始了它的征途,从赞比亚的广袤草原,到加纳的炎炎沙漠,从危地马拉的巍峨雪山,到伊拉克的硝烟战场。扎克伯格在两年内让 17 个国家享受到了免费网络。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可以与世界互联的梦想,貌似在十年内可以实现了。 直到一封公开信的出现。 一封由 67 家互联网公司的公开信在 Facebook 上迅速传开。“亲爱的扎克伯格先生”,信中说,“http://internet.org 违反了网络中立性原则,威胁了言论自由、机会平等、安全、隐私和创新。” △2015 年 5 月 18 日 67 家互联网公司联名致信扎克伯格,谴责其违反网络中立性原则 因为 Free Basics 和真正的互联网有所不同,通过它只能登陆几个主要网站,比如 Facebook、Messenger、维基百科、AccuWeather 等。扎克伯格因此招致了很多怀疑,Free Basics 真能如他所言,让每一个人都“与世界互联”吗? 扎克伯格期待通过他的免费上网计划实现“双赢”。Facebook 可以借此再次拓展它的用户量,并通过 Free Basics 平台盈利。而网络运营商呢,他们发现很多安装了 Free Basics 的用户一上网,就根本停不下来,很多人开始愿意付费上网了。 △印度居民于 2016 年 1 月 2 日在班加罗尔街道抗议 Facebook 的 Free Basics 服务(来源:法新社) 印度人民冲到了抗议的最前沿。信件像台风一样涌入了印度的网络规范机关,消极评论和谩骂充斥了 Google Play 上 Flipkart(Facebook 在印度的 Free Basics 应用)的评论区。线上的谴责迅速蔓延到了线下。2015 年 4 月,新德里人民走上街头,高呼“救救互联网!”印度以外,津巴布韦、巴西、巴基斯坦、巴拉圭、巴拿马、印度尼西亚都开始了抗议活动。有人甚至成立了一个名为 http://nofakeinternet.org 的网站,声称扎克伯格的 Free Basics 是“假互联网”。网站中称 Facebook,以自由开放为借口,控制了整个互联网世界。 接着,印度的立法部门以违反“网络中立”原则为由暂停了 Free Basics 在印度的运营,埃及也宣布取消境内所有 Free Basics 服务。 扎克伯格的免费上网计划为何会遭到抵制?他违反的“网络中立性原则”到底有何深意? 网络中立性原则,也叫网络平等原则。这个原则规定,任何政府和网络供应商都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网站和用户,每一种内容和平台。比如,电信局不能规定“看 XX 新闻要多交钱,看腾讯新闻就可以少交钱”,中国移动也不能突然有一天说:“刷 A 微博我们会让你网速快,刷 B 微博我们会让你网速慢”。简而言之,信息高速路上,没有快车道和慢车道;网络面前,人人平等。 这个原则最先由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吴修铭(Tim Wu)在 2003 年提出,迅速获得互联网界的广泛认可。2010 年,网络中立性原则被联邦通信委员会作为准则。虽然世界大多数国家还没有把网络中立性原则写进法律,但却是一种“行业标准”,或者 “从业规范”。 那么扎克伯格怎么违反了互联网中立原则呢? Free Basics 表面上给网络修了千万条通向世界贫穷地方的路,实则却给互联网筑起了一道道墙。Facebook 建了 Free Basics,所以 Facebook 就可以规定,让和它利益相关的网站进来,让和它利益冲突的网站出去。抗议者指出,Facebook 嘴上说着扶弱济贫,但实际上却是从根源(网络供应商)上垄断了整个互联网。和 Facebook 合作的这些网络供应商也是一样,他们等于是告诉用户:“如果你不交钱,那你只能上这么几个我让你上的网站。想要全部的互联网,那你得拿钱来!” 虽然扎克伯格辩解:“对于那些付不起网费的人而言,给他一些网站上,总比什么都看不了强。”他还说,我们想让地里劳作的农民知道明天的天气,山村小学的儿童可以用维基百科认识外面的世界。不过这样的辩解在汹涌的质疑面前还是显得无力。 美国的联邦通信委员会就在“网络中立性原则”上栽过跟头。 2014 年 5 月,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汤姆·维勒(Tom Wheeler)曾允许 AT&T, Comcast, Verizon 等网络运营商开通“网络快车道”。这意味着,Google、Netflix、Facebook 可以向运营商缴费,让他们网站的网速变快。而没钱交快车道费用的新兴网络公司,就只能用窄窄的带宽,更加无法与传统互联网巨头竞争。 规定一出,美国国内就炸了锅。美国知名脱口秀主持人约翰·奥利弗(John Oliver)呼吁网民抗议,四百万条评论挤爆了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评论区,Mozilla 公司把它们的产品火狐浏览器的主页修改成了抗议网页。总统奥巴马亲自表态支持网络中立性原则。“自互联网诞生之日起,它就象征着开放、平等、和自由。”奥巴马在 2014 年 11 月的白宫声明中说,“网络中立性原则能让创新者生存,放弃了这个原则,等于放弃了互联网。” 终于,联邦通信委员会收回成命。 而扎克伯格再一次在“网络中立性原则”上栽了跟头。 免费上网计划听起来不错,除了 Facebook 之外,有没有别的公司有让全世界人民都能上网的雄心? 有。比如 Google。 Google 在 2013 年宣布了 Loon 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在世界各地放气球,每一个气球都是一个网络连接口,这样无论是沙漠还是密林,高山还是海岛,都可以连上网了。与之相关的还有 Google 的 Fiber 计划,与 Facebook 不同的是,Google 在 Fiber 计划里自己做运营商,用低价吸引更多的人上网。Google 认为,比手机还贵的网费,根源不在于网线的铺设成本,而在于网络运营商的垄断。让更多人上网的策略不仅要和已达成垄断的网络供应商合作,也要自身加入供应商的行列和他们竞争。 2013 年 6 月,Google 在新西兰放了第一个实验气球,从此以后,Google 在新西兰、巴西等地不断实验,并和各国网络供应商商谈。虽然直到今日,Google 的 Loon 计划还在实验阶段,但并没有提出类似 Free Basics 的“局限互联网”的策略,也没有人指责 Google 的 Loon 计划违反过网络中立性原则。 有意思的是,Facebook 宣布 http://internet.org 比 Google 宣布 Loon 计划晚了两个月,而在两年后的今天,Google 还在谨慎实验,http://internet.org 的 Free Basics 却已经登陆了 17 个国家。 或许,Facebook 在疯狂的商业竞速下如饥似渴地把互联网带向全世界时,需要扪心自问,是否必须以违反“网络中立性原则”这个“行业标准”为代价? (如需引用、转载请联系世界说,知乎日报已获授权) 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globusnews 发自知乎专栏「世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