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防空洞一般的地铁站不止国内有,纽约也不少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1-16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地铁的站内装修随着时代变迁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IMG] 王兆洋,Mr. Why

    已经有几位大神说过了伦敦、巴黎和莫斯科的地铁,我大纽约怎能缺席呢。虽然我的回答还远不及几位大神,但是还是强行来答一下。

    纽约地铁,相比中国最近几十年建造的线路,陈旧太多了,所以进了纽约地铁总是有一种进了煤矿的感觉。早期的纽约地铁站台构造都大同小异,慢车停靠的车站基本都是站台 + 线路 + 柱子 + 线路 + 柱子 + 线路 + 柱子 + 线路 + 站台;如果有快车停靠,那就在中间再加上几座站台,站台上再加上两排柱子。为啥我要一直强调柱子,因为纽约地铁里柱子实在太多了,车站跨度一般都比较小,站台上的柱子简直比人还多。这算是早期车站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了。另外,站名一般都是用瓷砖在墙面上拼出来的,也是纽约地铁的一大特色。

    下面是 Time Square - 42nd Street 站,是纽约地铁最早开通的车站之一,开通于 98 年前的 1917 年 6 月 3 日,如今,这座车站拥有 5 层建筑,其中 3 层是站台,共有 17 条轨道,有 12 条线路的列车在此停靠。

    下面是 42nd St 站的 Downtown Platform

    [​IMG]

    下面是 42nd St 站的 Uptown Platform 和墙上的站名

    [​IMG]

    [​IMG]

    下图是 West Fourth Street - Washington Square 车站,上层站台开通于 83 年前的 1932 年,下层站台开通于 75 年前的 1940 年,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上层站台和轨道,可以看出车站的风格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IMG]

    [​IMG]

    在这些老旧的车站中,偶尔也能看到横跨线路的天桥,比如下图中的 168th St 站,不过仔细观看的话,站台的主体结构仍然是站台 + 线路 + 柱子的构造。

    [​IMG]

    40 年代,BMT(前 BRT)和 IRT 以及已经由 MTA 运营的 IND 三个系统完成了统一,由 MTA 一手运营,BMT 和 IND 融合为 MTA 下的 B 分部,而 IRT 由于车辆和隧道尺寸较小,无法与另外两家兼容,因而发展为 MTA 下的 A 分部。融合完成后,纽约地铁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但是随后在 60 年代遭遇了萎缩,乘客数下降、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车辆布满涂鸦、线路被关闭、犯罪率上升。到了 80 年代,纽约地铁的基础设施已经相当陈旧,近半数地铁车辆需要换新。于是,在政府财政拨款下,纽约地铁对大量车辆进行了维修和换新,并且还开通了 6 座新的车站,比如下图中的 Roosevelt Island 站,开通于 1989 年。

    [​IMG]

    虽然算不上漂亮,但是 bling bling 的风格还是和以前有很大不同的。然而,在 80 年代结束以后,纽约地铁很长时间没有开通新的车站。

    到了 2015 年,在时隔近 30 年之后,终于又有一座新的车站,34th Street - Hudson Yards 站开通了。车站里面的风格虽然仍然符合美国人一贯的比较“傻”的风格,但是于上世纪的那些车站相比,已经不能同日而语:

    [​IMG]

    车站的入口,也显得非常“高大上”:

    [​IMG]

    相比老旧车站简陋的入口,简直天壤之别:

    [​IMG]

    当然,这种反差的存在,也正默默诉说着这段古老地铁 110 余年的沧桑历史……

    参考资料和图片来源:

    History of the New York City Subway

    New York City Subway

    63rd Street Lines

    Times Square

    West Fourth Street

    168th Street (New York City Subway)

    Roosevelt Island (IND 63rd Street Line)

    34th Street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