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肠子是怎么形成的? 知乎用户,丁香医生编辑 想补充下胚胎发育过程里肠子在腹腔的定位。 大肠(这里且指结肠)是基本被韧带固定在腹部基本绕外周一圈的。而小肠在这一圈大肠中间“简单”地堆在肚子里,后面连着扇形的系膜(想象小肠的每个横断面都像个吹泡泡用的塑料把),使得小肠可以在肚子里有一定运动余地(肠子需要蠕动)但又不至于(在一般状况下)乱到打结。系膜里有血管(想想扇骨,放射状),根部连到腹主动脉上(扇柄——如果用布或面纸做一个扇形,固定它的根部然后把它随意揉成一团,基本就是小肠在肚子里的状态)。 之所以肝在右、胰在左、小肠在中间、大肠绕个圈,很大原因是胚胎发育中一个叫“中肠袢”的管子以一条过肚脐的水平轴转了几转。这个“中肠”是原始消化管的一个部分,最终生发成十二指肠后半段、空回肠以及大部分结肠。另有前肠、后肠不表。自觉这是个有趣的过程,希望以下内容看上去也能稍微有趣。 中肠是一根管子,上面有连着后背的腹膜,刚开始它和胚胎一样长,后来长得比较快,比胚胎长了,就在体腔里弯成一个跟鼻梁一个平面的 C 形。C 形顶端和肚脐上一个叫“卵黄蒂”的结构相连。这个 U 形就被称作“中肠袢”,肚脐点以上的叫头支,以下的叫尾支。 由于头支长得快,尾支长得稍慢,所以从胚胎腹面来看中肠袢就逆时针地转了 90 度——这个可以拿段鼠标线什么的做个实验——这样,尾支就从方右上绕到左下,头支就从下方方继续不断生长。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中肠袢长得很快,肚子里又有其它器官在发育(之后又退化消失),空间狭窄,所以肠袢就暂时突进肚脐里(尾支在上,头支在下)。 头支在脐腔里长成一团,尾支还是长长的一根。后来腹腔里一些器官退化了腾出地方肠袢就回到腹腔里。头支在后面,先退回,尾支在前面,后退回,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肠袢又逆时针转了 180 度(为什么??)。由此,总共逆时针旋转 270 度的中肠袢回到腹腔中,用鼠标线做实验就知道这样水平的肠袢会变成冠状面(人体横行纵切面)的尾支由右下绕到左上、一团头支盘在中间的形状。 另外,胃、肝、胰共同来自前肠。胃泡背侧面生长快形成大弯,腹侧面生长慢形成小弯,后由于背腹系膜生长速度不同步(背侧快)使胃沿自身长轴旋转 90 度,大弯到左,小弯到右。肝和胰最初的生发结构在前肠末端,胃转位的时候它后面的一段十二指肠(同样来自前肠)跟着小弯转向右边,于是肝脏在右胰腺在左。 心脏转位太复杂,留给牛人…… 并不是没有旋转方向错误的情况。“镜面人”就是内脏转位方向成功与大多数人完全相反而出现的。另外一些不成功的转位则会导致先天性的外科疾病。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