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熟知的行业或领域,有哪些常出现的谣言,真相是什么? 德川咪咪,你将在不朽的诗篇里与时间同长 第一反应想到之前天涯的某张热帖,有个家伙声称自己是调查记者。说自己为了揭露“医疗垃圾流向餐桌”,在印刷前把版面换了,导致自己“从首席记者降到实习生”。 原帖还有大量“出门就是仇家”、“不敢暴露真实名字”、“敲门从来不开”、“身上全是伤”、“银行里没有一分存款”之类的。 我笑死了,那一天就指着这张 YY 帖过活了。 嘛,至于调查记者到底是怎么回事,就以我本人的第一次暗访为例,那是 20 岁那年的夏天,我的带教是 @纽太普 。 首先是有人举报说一个卖菜小贩被城管殴打成了植物人。 头一天,先去医院探访伤者,向他的主治医生问清伤情,并请医生以最专业、最谨慎的语言推断该伤情形成的原因。(至今还记得那个被称之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名词。) 次日,伤者家属带我们前往现场。(不过当时有个伤者家属突然放狠话说:“我一定会为我哥报仇的,咱家在道上也是有人的。”我有点害怕。) 分头采访目击者,交叉询问、比对、质疑事发过程。有些人跟我们把事发经过描述得活灵活现的,结果最后发现这人根本没在现场。能不能诚实点啊? 采访到中午,准备去吃饭。这时有人跑来跟我们说:“城管已经知道记者来了,你们小心。”(我有点害怕。 @纽太普 说:“你怕啥,他们就算知道记者来了,也不知道我们长啥样啊。你别慌慌张张的,镇定点,比如可以和我装成情侣。”) 慌了 5 分钟就不慌了。吃饭,讨论下午采访内容。 下午,去城管大队。人问我们干嘛来的,说是来做“迎世博特刊”的,结果居然被放进去了。 采访大队长,先诚恳为他洗脑,说了许多类似于“公开信息利大于弊”、“掩盖只会使流言肆虐”之类的。把他侃晕了以后,一一与其核对之前采访到的事实细节,大队长也回答了几个质疑。(大队长人好好,没有不讲理,还承认了许多过失。) 回报社,采访专家,写稿。 后来做调查记者,也从来都是如此坦坦荡荡,心安理得。 ——— 后续的分割 ——— 第二天当地警方打电话给我报条线记者,说“发这种稿子之前居然不知会我们一声!现在搞得我们很被动好吗?”条线记者(一个辣妹)大吼一声:“管我屁事!你睁大眼睛看看这个稿子是老娘写的吗!”挂电话。 这一天本地其他媒体与央视开始跟进。我们报纸则开始通过约稿、专访等方式,讨论城管制度的起源与利弊。 对了,这个线索是我找到的。当时纽太普同学入行一个月,遇到了我这样可遇不可求的实习生,获得了他从业生涯中第一个新闻奖。于是三个月后,他决定向我以身相许。 查看知乎原文 一点编辑手记 今晚推荐《养猪养出个神经病》,来自「流行文化小能手」 「猪肉不如从前的香」,就因为这句话,一家人开始了「自家餐桌の猪改良」计划。笑——拍桌笑——笑哭了——蜜汁沉默,大概就是这篇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