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用户 其实这个话题,我相信会引起所有银行人的共鸣,每一个银行人都生活在一个压力大并且不被理解的环境中,每位银行人来回答肯定都能洋洋洒洒写个万言书什么的,我先来抛砖引玉吧。 我觉得银行人最大的苦水,是不被理解。这里的不理解,既有来自客户方面的,包括个人客户和法人客户,也更多的来自于银行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支行与支行之间。先说客户,很多客户受舆论的影响和自身体验的影响,对银行业有很多误解: 第一是银行工资收入高,我觉得一切脱离实际的猜测都是不真实的,相比于我们银行人没日没夜付出的劳动和加班,还有带来的精神压力,这个收入只能说一般甚至偏低。以 2015 年为例,受经济大环境和银行自身经营的影响,我们的工资收入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我去年一年基本过着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状态,除去每个月要交的房贷,基本没什么盈余,没有多余的钱拿来做消费,都得存着面对各种意外支出,日子别提有多痛苦了。有一段时间甚至有活不下去的感觉……得亏我还赖在家里吃父母的,要不然真的无法生存。这真的是一个事实,你们不相信我也没有办法。 第二是银行工作轻松,其实我想说做哪一行都不容易,在外表光鲜的背后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努力。举个例子,客户来银行办理业务,觉得为什么办那么慢,排队为什么那么长。任何事物,存在即合理,银行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是深思熟虑经过无数次验证的结果,不是想当然的应该怎样怎样,有很多制度上、风险控制上的要求。其实我在做柜员的时候恨不得长四只手来帮客户办理业务,可是受到了很多条件的制约,我也只能按部就班的来。柜员们都特别能理解客户,也想办快一点,可是没办法啊,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但其实也是为了客户着想。不要以为为客户着想只是说说,举个例子,很多客户被诈骗都是被柜员们在柜台上发现的,因为我们有一整套完整、有效但不一定那么迅速的流程,帮助客户或者说是代替客户判断业务的风险。例如转账业务,我们都要核对再核对,审核再审核,生怕出了问题,在审核过程中判断这笔业务是否合理,是否包含危险。这说的是柜员,再说我们的客户经理,风里来雨里去,上班时间跑客户,下班时间加班整理材料,与各级部门沟通,与领导沟通,各种会议,想想起来真是可怕。客户经理还承担着很大的精神压力,一旦你的客户出了问题,你也很难善始善终,所谓的“尽职免责”在我看来,就是一句笑话,黑锅总要有人背,你不背,谁来背。 所以银行与客户之间需要多一些相互理解,银行职员会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帮您解决问题,不会谁装作没事人一样,我们既是银行员工,也是客户,能理解您的那份心。希望客户能够放缓心态,不是特别急的事要相信我们会处理,有的时候您就是催死我们,我们也只能这样。虽然这样说并没有什么卵用,但银行与客户之间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在这里请求媒体们就别添乱了……)。 其实我真正想写的内容是银行内部之间的相互理解,这才是制约银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所谓机构越臃肿,效率越底下。我上班时间并不久,不满五年,但我在某大行机关已经干了四年了,毫不夸张的说,我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但其实干活累我不怕,我怕的是与各部门、各支行之间的沟通,真的是,要多难有多难。银行内部有一条非常清晰的鄙视链。简单的说,就是干法人的看不起搞零售的,搞零售的看不起搞运管的,搞运管的看不起搞内控的……其实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对别的专业要么羡慕要死,要么嗤之以鼻。所以在别的部门找你办事的时候各种卡你,各种让你不顺,但一般也是照着规矩来,就是利用规则让你不爽。比如支行营销一个信贷客户搞的要死,材料写了五六斤,各种部门来来回回七八十趟,结果审批部门一句害怕风险,或者该企业不符合 XXXX 条件就给枪毙了,真是把人给玩死了,我这经常有客户经理来我这吐槽,说“TMD 授信审批那帮孙子都是吃 shit 的,老子跑一笔业务干了三个月,他一句话就给我们枪毙了,要枪毙你早说啊,整天让我们干这干那,结果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这个时候一般就拍拍他的肩膀。再比如,搞零售的看不起运管的,零售是营销部门,各种业务都得干,结果到了运管那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个不敢搞那个不敢碰,出了问题他们不想担,有时候真是想吐血。然后其实银行内部对内控都是很反感的,觉得他们没事找事,这也是风险那也是风险,这个不让你搞那个让你写汇报材料。我想说,大家都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都不容易。 我认真的想了一下,完成一项工作我可能需要三个小时,各部门沟通让该项工作运转起来,可能需要三天,这真的不是危言耸听,事实就是如此。上班才几年,我已经不堪其扰并对银行的未来表示忧心忡忡,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当年的激情真的是流失的透透的了……唉。我曾经认真思考过原因,无非是管理的问题和人的问题,但其实问题大家都知道,就是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去进行改革,我看着也很急,但也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随波逐流,最后被磨平了棱角。 对不起,歪楼了……变成倒苦水了。上述内容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确,写的也很乱,写的不好不要骂我,我欢迎各位同仁来这里吐槽。这也是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以上,谢谢! 知乎用户,这一寸相思 一寸灰 ... - 声明:不接受反驳,不接受人肉,不接受询问,禁止任何形式转载。(作者仅授权知乎日报刊载) 作为一个本专业、本行业、本职工作问题,可以写的东西毕竟很多。然而浅显的、固化的、常见的想法,这个答案都不会涉及。如有雷同,算我抄你。 -- 在银行,人事就是一切。 出自堺雅人饰演男主的日剧《半泽直树》,半泽直树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因为家庭经营的小厂有了银行贷款,于是立志进入银行业。【单独说这句话的原因是,当明白这句话你才够资格算进入这个行业了。当你叫喊业务大过天,工作什么苦累的时候,抱歉,你只是个服务员而已。】 在此我想问一下,中国社会中大多数人为什么选择自己所读的专业?为什么要选择去银行工作? 我相信大部分人这个回答会是:呃 ,谈不上喜欢,或许甚至有讨厌,但是热门啊…好找工作啊…光鲜、看起来高大上。之类的。 对此我不评价,仅仅题外话一句,如果你抱有类似的心理活动,请不要选择银行,乃至金融业。 你不适合。想要在金融业出头,真的需要出身,天赋。这两样很重要。 题外话说完,我要讲的第一个“苦水”是: 1、“云世袭”严重 银行是一个阶级固化严重的行业,大部分人需要背景才能达到心目中的那个位置。 我在知乎答题这么久,关于金融、银行、证券的回答很少。究其根本原因除了懒外,就是因为夏虫不可语于冰。尤其是银行业,好的回答非常少,以前还可以看到某些好的匿名回答。但是你懂的,被一些客户经理、网点主任、一级支行负责人的回答压在下面。 说实话,你能接受我刚才说的那几个级别就是你职业生涯顶点这个设定吗? 不能请看其他答案,也可以给我点反对。谢谢~(哈哈 果然有人开始点反对了 笑) 有些事生来就注定了。 2、专业能力难以施展 毫不客气的说,银行业内 99% 的从业人员仅需要中学知识即可胜任,嗯 我说的就是你懂的那些岗位。 1% 的人,或许具有编模型,算系数,做投行业务的能力、背景、人脉。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群体中,受制于体制、监管,很多提高效率的想法,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大大浪费,整天就是做些设计理财产品、到处搞点纯标资产之类的看似高大上实际也就那样的业务。 而他们同层次的人(比如同学、朋友之类,嗯 ,我绝对不是在说我的朋友 T。T)早就在一级市场上独当一面了。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什么是容易的。 像半泽直树这样从年轻开始就抱有经世济民理想,不同流合污、不被老员工所改变,初心不改的理想主义者太少了。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这个能力在职业初期得不到培养,在职业顶点又失去了热血。 想起来 PS4 刚入华的时候,做审批的那些中年人怀着多年前的梦想也好,怀着职业道德责任也好,竟然硬生生被一个 90 后的举报毁掉了。卧勒个大槽。 3、监管严苛,难以匹配实际经济形势 银行监管之严苛在金融业内没有其二。看看上证,看看 P2P,看看保险,他们出过多少问题? 而银行,真正出大问题的时候,民众是看不到的。反正我大一开始就不看非财经记者写的报道了,常识错误比奇高,术语都讲不对。对于金融狗来说时间即资本,偏见即优势。 这样的严苛环境下,错位的监管伤害了真正需要银行的人。市场的手已催生了许多抢食的手,政府的手又做着违背市场的举措。到头来最受伤的并不是银行。 这里不展开,反正你看看买股票、P2P、保险的傻逼们就知道老百姓多么缺少这方面的知识。 不过我澄清,我并不同情这样的人,借用《龙樱》的话来说就是,笨蛋只能一辈子被骗。社会的规则是聪明人定的,不想被骗的话就去学习吧!笨蛋和丑女都滚去上东大吧。 弱者可以被同情,但永远不会被投资。 4、当你借不到钱时就提高利息,世界永远不缺投机者 我很讨厌银行的这个特点。金融中介的作用,是帮助市场参与者,还有帮助市场本身提高效率。 很显然,银行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差。但是这个锅,银行也不能全背。 投机者之所以盛行,即是人类内心的贪欲,也是马车行驶后的惯性,你不走,偌大的质量惯性会带你飞,毕竟“空” 比 “满” 更难,一个人是如此,一个行业是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大厦将倾之不倾,能挽此颓势否?我们拭目以待。 房地产建安与不良是天朝银行业一个定时炸弹。 5、 会有某些失去智商的人成为你的领导 会有某些失去尊严的人成为你的领导 会有某些明明是错的东西大行其道 庙堂之上,朽木为官, 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道, 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这是体制内的弊病,千古长存,不细说。 我觉得,读书人,特别是干金融这一行的读书人,还是要有点像半泽那样的经世济民的情怀。 赠张载 * 横渠四句共勉: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以上。 -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