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我在一个你可能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国家,体验着贫穷和落后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1-18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较落后的非洲国家的生活是怎样的?

    [​IMG] 海馬,公众号:海泉湾湾

    讲点故事吧。(多图,手机党慎入)

    国家:科摩罗(没听过的自行搜索)

    时间:2013 年 8 月 -2014 年 1 月

    事项:协助科摩罗卫生局消灭疟疾

    --

    八月底深夜从白云机场出发,24 个小时候之后抵达科摩罗。飞机降落在一个小岛上面 - 科摩罗的首都莫埃利,后来才知道机场也是中国援建的。GDP 从全世界后面倒着数的国际,疟疾盛行,穆斯林国家,所以艾滋还好,具体数据不明。

    在将近半年的生活中,我才明白当地人的生活:简单。真的非常简单!穆斯林国家待人非常友善。岛上的中国人不多,我们去的时候也只有几个工程队和一个医疗队,中国人在当地的地位还好,不会出现要小费的情况。因为受到科摩罗卫生部的邀请,所以直接从 VIP 通道走,非常顺畅。因为是封闭的小岛,岛上民风非常淳朴,我们走在街上的时候也有当地的小孩说着蹩脚的中文“你好”向我们打招呼,去到偏僻的乡村也有有人对着我们喊“Jackie Chen”。因为全民服药项目在岛上取得的效益非常好,也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只要我们身穿特定的服装走出街道,迎接我们的都是笑脸。能够协助科摩罗作这样一件事情,自己也非常自豪。

    --、

    下面说说在当地的生活吧。

    吃:

    科摩罗大科岛是火山岩,岛上没有太多泥土,所以种菜不现实。主要经济作物就是香蕉、椰子、木薯这几种,也是当地人的主食。当地人吃的大米都是从马达加斯加进口过来,很多农作物来自中国,我们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小贩会拿着大蒜对我们喊:“Chine, Dasuan". 不过非常非常贵,将近 50 一公斤,奢侈品。当地人更多的吃法式面包,很多都是看着当地的小孩啃着一个芒果就这样子作为了一顿午饭。只有去到那里你才觉得有多么幸福。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在当地的餐馆吃过几顿饭,就是这样子的:

    [​IMG]

    一条小鱼的尾巴,几根炸香蕉还有几块木薯,我们竟然吃饱了。问了当地人,这一顿还是他们的豪华晚餐了,他们一般只有晚上才能吃上米饭,而且都是奢侈品了。

    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改善了生活,很多人都去法国务工,条件都有所改善。无论在哪里都有贫富差距,上层人的社会无法接触,所以不清楚。

    [​IMG]

    [​IMG]

    这个是我们在当地工作的时候,当地政府给他们配的工作餐,就是这样子的。他们吃的津津有味,尝过一次,只能当点心,不能当正餐,吃了和没吃一个样。

    [​IMG]

    这个是一次下乡的时候去到一户人家,看到他们摆放在门口的粮食。问了问当地人,说是芒果,不过具体的吃法不清楚,有了解的知友求科普。

    [​IMG]

    去逛超市的时候发现的中国商品,全球经济一体化就这样子了。(1 欧=498Kmf)

    [​IMG]

    这个比较高级,是副总统的家宴,也邀请了当地很多高级官员,这个应该不算吧。总统家宴比较丰盛,不过很多东西都是不合口味,主要是凉菜,只能当做一种体验了。

    [​IMG]

    [​IMG]

    经常去菜市场买鱼,就是这样子的了。第一个是鹦鹉鱼,我们没有吃过。第二个是石斑鱼,味道不错。穆斯林不能吃猪肉,幸好还有鱼。这里吃不到猪肉也见不到猪跑。而我们,无肉不欢!

    --

    行:

    岛上的有钱淫都是有豪宅大院的,而且小车基本上每家都有。走在路边也有很多烂车停在一边,报废没人要的。估计回收成本比较高,所以直接当做废铁遗弃在路边了。当然,能够摘走的零件已经所剩无几了,只有一个烂壳。像这样子的:

    [​IMG]

    因为岛上没有工业,所以这样子也算是比较环保的方式了。拆走的零件会摆在路边,写上电话号码,周围没有人管,也没有偷。很多小店都是摆着一些小玩意在门口,偶尔见到一两个人走过去拿着一个走了,丢下一枚硬币就算了(一枚硬币 100KMF),简单的很。

    岛上最多的是小轿车,只要你有车开出去就能成为的士了,市内(不大的小镇)250KMF 一个人,随便拼车。所有的出租车都是野鸡车,丢了的东西就永远找不回来了,没有发票没有凭据,就是这样子的。岛上没有公交,没有铁路,去到遥远的村落也只是面包车。有时候在下乡工作的路上看到一头活生生的羊站立在面包车的顶端,迎风而行,威风凛凛。工业很多东西都以来进口,科摩罗没有钱,所以只能依赖国际援助了。

    --

    住:

    穆斯林的建筑还是挺有特色的,岛上的建筑都高,最高也是四层,走在路边很多房子都是起了地基然后就不建了,很多都是屋顶用茅草或者铁皮装好就入住,地上铺一个毯子就睡了。

    还是上图吧:

    [​IMG]

    当地的清真寺,比较豪华的建筑,地标性建筑了,两层。

    [​IMG]

    [​IMG]

    [​IMG]

    当地一所高校的涂鸦,还是挺专业的,去到乡下的地方也有一些涂鸦,不过技术就要差很多了。

    [​IMG]

    当地很多起了一一半的房子,因为没钱了就先起这么多了,什么时候有钱了就继续接着起了。

    [​IMG]

    已经竣工的房子,就是这样子的。

    [​IMG]

    [​IMG]

    [​IMG]

    [​IMG]

    在下乡工作的时候拍的一些图片,算比较有特色的建筑了。当地人喜欢米黄色多。

    [​IMG]

    如果下雨,只能呵呵了。为了不弄湿丈夫的皮鞋,妻子只能在水中搬石头让丈夫过去了。

    --

    穿:

    [​IMG]

    穆斯林的女性,多有包头的风俗吧,不过这位女士已经很前卫了。

    [​IMG]

    更多的是这样样子的,还有这样

    [​IMG]

    小孩子不穿衣服太正常了,不过也有例外吧:

    [​IMG]

    [​IMG]

    [​IMG]

    长大后绝对是美女一枚。

    穿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出门一定要穿金戴银,至于真假么,Who Cares?

    [​IMG]

    除了这个,头发也是另外一项浩瀚的工程

    [​IMG]

    起初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见到我们几个中国的女孩的长发及腰那么羡慕,她们的头发长不长,所以总喜欢摸一摸。编辫子还可以避免经常洗头的麻烦。当地的自来水系统也非常糟糕,所以当地人都是直接承接雨水来满足日常的需要,包括煮饭。当然,这仅限于一般的老百姓吧。至于高层人士,生活在这样子的国家也能过得好一些吧。

    --

    总结:

    其实科摩罗的生活非常简单,民风淳朴,也不会有多的争斗,见到很多人都是笑嘻嘻的。很多人都是享乐主义,永远不会为明天的生活担忧,即使贫穷,也过得开心,穷开心!

    --

    能够得到那么多赞非常开心,谢谢大家的支持。

    我来这里只是分享而已,无意探讨这里的文化好不好。

    相对于其他的答案,我感觉自己过去的这趟经历真的非常美好了,也非常幸运。因为出去的时候还是在校学生,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校的项目中,所以学校也比较注重人身安全。能够活着回来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这段经历对我的求职工作也非常顺利,不久的将来我将继续行走在非洲大地上,谢谢大家支持。

    [​IMG] 王子君,新鲜智造联合创始人

    1. 我是大二暑假去的,加上请假的时间差不多 5 个月。现在人早已在帝都搬砖;

    2. 西非旅游资源其实一般,我去那也是工作为主,所以不大可能天天游山玩水;

    3. 广院的童鞋你们好,记住防火防盗防师哥。

    --

    [​IMG]

    我:哥,哥,那栋楼,好像,好像是塌的……

    司机:啊,已经好几年了,习惯了。

    我:.........

    飞机刚降落在尼日利亚拉各斯默罕默德机场,在跑道上慢慢减速。跑道尽头的拐角处,有一架破旧不堪、疑似被烧毁过的飞机残骸。我身边的老台胞看我一脸疑惑,悠悠地说:

    “好几年前坠毁的,没钱拆,就一直放那了。”

    我心里顿时扫过一整屏 [审核不能] 的弹幕。

    小半年下来,感觉非洲的生活最大的特点是……无聊

    身为一名互联网从业人员,说我认识的华为员工天天闲的在维岛别墅里,赶自己养的鸡玩,显然不好,那是黑友商的行为。毕竟我自己也在小区里天天追小动物玩,而且以矮胖之躯,硬生生抓到这玩意:

    [​IMG]

    当我兴高采烈地把这小家伙秀给我爸看时,已经旁观我奔来倒去一个小时余的老爸,露出一脸绝望的表情,就跟以前被我老师叫去学校一样。

    不是我自闭,我也向往出门转转,象牙海岸烧个烤、摩洛哥市场买个牙神马的。但我他喵的是在旱季到的拉各斯,旱季!路面温度烤鸡蛋,车内温度蒸人肉叉烧包,配合动辄三四个小时的堵车,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一路上看看民兵,听听当地朋友介绍哪里晚上枪战比较多(我那时还是亚拉杜瓦时代,略乱。可惜,这位清廉的化学老师未能完成带领尼半军政府转型的任务,2010 年逝于任上),最后历经千山万水,拖着蒸得半熟的身体来到的目的地,很可能长这样:

    [​IMG]

    我广院西街(又名残街)“赛西单”秒杀有木有!

    不过晚上来到这会更有风味。拉各斯许多城区几无供电能力,路灯是奢侈品(现在好很多),夜里小商贩会把拖鞋、水果、T 恤这类小商品堆好,然后点一盏小灯在脚下。遥遥望去,如豆之火相连数街,也算一景。

    好吧,我说的有点煽情。实际上是幽暗烛火下,一副副白牙眼白在夜里漂浮。嗯,黑人皮肤夜里是可以融入夜色的,加上我这五百度近视。夜里在黑人群中行走,总感觉胯下一股暖意。

    好吧,没啥逛的,吃的总有吧?

    [​IMG]

    爸!咱家的印度方便面呢!?

    [​IMG]

    儿子!管够!!

    [​IMG]

    好吧,我不能够黑得这么过分。西非的腰果还是非常有名的,较印度产的更脆、更甜。关键是便宜,这么一大把,50 奈拉,折人民币也就 2 块钱。

    [​IMG]

    外面的世界好怕怕,赶紧回家。

    中间那栋就是老爸买的,160 平的房子,后面是 200 平的花园,被我等功用主义中国人改成了小仓库。每当国内朋友嘲笑我爸在非洲买房,老爸总是嚣张地说:

    永久产权!上至 XX 米天空下至 XX 米矿产,都是我的!

    众友沉默。

    当然,即使标榜自己是“Diamond District”,这个小区每天也就来自来水半小时,每个星期能来电一小时。没水可以挖井,没电呢?嗯,你可以用柴油发电机。听上去没啥,但是假如你用一个台式电脑,你又有一台不怎么稳定的发电机。你就看到我爸平均每半小时暴骂一次然后跳出来吭哧吭哧拉动发动机的美景。

    爸……还是割了……哦不,卖了吧……

    -- 正经点 --

    普天之下,哪没中国人?和亚洲许多民族相比,中国人其实已经很开放兼容。如果能打通外语关,即使白人视之畏途的非洲,照样能有数百万人之众的中国人。

    但在落后的非洲国家,日子显然不会太好过。钱是其次,相比起一晚上敢花掉一个星期工资的老黑,我对国人的赚钱能力放心。关键是,娱乐。

    有几个人能知道桑海帝国、马里帝国、加纳帝国?分得清的就更加少了。努比亚王国的遗址和埃塞尔比亚黑人基督教的古迹其实很有意思,但是非洲文化在国际上的弱势,导致几无中国人去关注。

    [​IMG]

    流传数百年的尼日利亚直棋,我至今不知道怎么玩。

    文化影响是娱乐的极大加分项。没有文化影响,我连当地的电视台都懒得看。古代文化不彰,现代媒体贫弱,能产出什么内容?打开电台,不是法语的圣经布道就是阿拉伯语的可兰经诵读,听几次就腻了。制作粗滥的画面、莫名其妙的语气和三十年前的英美电视剧,电视很多时候比收音机还无聊。

    没有文化的娱乐,接下来就是食色二字。鉴于非洲饮食与我国存在数量级的差距(不要拿象牙海岸的烧烤做例子,你吃十次试试),许多人就只能奔着色去了。

    当然,实在无聊还可以去赌场玩。不过那都是高富帅的游戏,我这种公司年会从没抽到过奖的屌丝还是罢了。

    没啥好逛的,没啥好玩的,没啥好吃的,没啥好看的。晚上,电停了。我和几个朋友围着蜡烛坐着,抽烟。我突然想:百万年前,我的祖先是不是也是这样,围在火边?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