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国产汽车能追上国际一线品牌的品质吗?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1-18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IMG] 匿名用户

    作为一汽大众员工说一点我工作以来才几年时间的感受。我们公司生产大众和奥迪两个品牌,由于项目原因接触到的奥迪项目比较多。

    楼上的朋友有提到设备精准度的问题,我刚好对这个感受比较深。

    我所在的部门负责设备技术,负责冲焊涂总其中之一的生产线上所有的设备。就只说设备电气设计方面,奥迪有专门负责设备电气的部门与所有有合作的厂家制定奥迪专门的产品参数数据,也就是对所有设备与厂家都有详细的具体到每一个细节的技术参数要求。有奥迪的同事常驻中国专门负责厂家电气图纸的审核,奥迪有自己的专门的电气图纸 Eplan 标准格式和模版,奥迪还有设备零件材料认可表规定了设备零件能选择的厂家与型号,被收录到这份表里的绝大部分也都是各个领域的翘楚比如西门子、杜尔等。机械方面从一开始的方案制定、任务书编写到实施制造等也都是全程细节跟踪。

    此外公司内部的质保环节也相当严格。比如新上的奥迪 A4 车型有矩阵式大灯,底盘也有好几种,我们的质保部要求要对每种大灯和底盘组合在这个车型正式批量生产前就分别用大量的车作实验,校准大灯及底盘设备,校准光强等,这种内部测试所耗费的时间和员工的精力是非常大的,但是这是公司的硬性要求。

    因此我认为短期内不可以,因为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内部积累,也需要国内工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由于所在部门关系,我上面所说的都是针对设备的要求,至于汽车本身的零部件我不太了解,但是想必要求也是很苛刻的。对整车质量的控制不是光靠产品设计就能实现的,它还要求你的设备设计、以及对设备质量检测、标定的质保体系都达到很好的水平。

    但是正如开头所说,我才刚参加工作没几年。说的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多指教。

    [​IMG] reven

    德资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世界 500 强。目前被公司调到德国这边工作。

    如果不考虑成本,办法肯定有的。大气一点,直接用钱砸,把奔驰宝马整个公司买了。当然,人家以前怎么干,今后还是怎么干。咱不插手,只是背后的所有人变了,变成天朝国产汽车的海外基地了。

    如果觉得这个方案太过蛮横,还是想从头做起,那么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1. 设计

    设计是需要积累的。后人是在前面几代工程师的基础上慢慢改进的。

    即使你花大价钱请来原班人马,他们也无法平地给你设计一个顶级汽车来。

    况且,作为世界顶尖级的车企,很多汽车上的改进,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现成的方案。所以,根本找不到可借鉴的东西,这些都是在不断的探索和挫折中取得的。

    国内大多数车企恐怕还多是借鉴国外车企已有的一些东西,来设计汽车的。这个高下立刻可见。

    此外,汽车行业的设计,是需要很多辅助工具的支撑的,包括硬件,软件等等。顶尖企业里面的很多工具都是自己公司做的,典型的长期需求积累,量身定制,外面根本没有,有钱都买不到。

    当然,你可以说基本上外面也能买到类似的第三方设计工具。但是对于通用的东西和定制出来的东西的区别,你可以想象一下外面连锁店糕点和顶级酒店秘制糕点的区别。

    2. 生产

    生产的工艺,流程,品质监控,没有太多涉足过,鉴于前面有人已经提过了,我也不参和了。

    然而,本人之前在生产汽车配件的设备部门工作过,我想从生产设备方面补充一下。

    这个也是悲剧,在中国,你可能连一个看似简单的螺丝都找不到,需要进口。别笑,按照德国人的标准,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制造生产汽车的设备生产线,不比生产汽车本身简单。所以除了一些简单的,要求不高的设备外,其他都需要进口。

    你可以说,我花大价钱,请奔驰宝马同样的供应商,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并不是。

    首先,很多产品的制造,是和产品规范紧密相关的。人家不可能依照奔驰宝马的产品规范,给你提供设备,这不仅没有意义,法律上也是不允许的。通常供应商都有保密义务的。

    那么,你自己提需求买设备了。生产方面很多细节的需求,也是要不断积累经验的,并且这个也和设计是紧密相关的。在产品的设计阶段,你就必须要考虑如何生产了,譬如,如何进行产品测试。

    测试标准是什么,精度误差范围是多少等等。

    所以,提不出好的要求,就得不到好的生产设备。而提要求的能力,目前也不是钱能解决的。

    3. 供应商

    前面生产部分,已经部分提到了供应商的状况。这里再补充一些。

    我所知道的我们公司在德国的某些供应商,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以中国人的看法,这纯粹就是一本地作坊。人少产品也少,看起来很不稳定。可是人家能数十年如一日的为我们提供非常稳定高质量的产品。

    可能也就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部件,但是就是在别的地方买不到。

    你能想象这种事情发生在中国吗?或者这时,你想花钱找他们买,对不起,不卖。

    这种德国的本地小供应商可能只要有一两个大公司客户就能喂饱,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共生的关系,联系非常紧密且稳定。如果还有额外的生意过来,有可能产能不够,或者根本就是不差钱,也不想扩张。

    没办法,德国人的有些文化,和中国人的很不一样。

    4. 人才

    高校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类汽车人才。德国的教育体制又保证了不仅能提供优秀的工程师,还能提供合格的低端技术人员,这些都是汽车行业设计,制造,管理所必需的。

    另外,企业也给高校提供了非常多的实习,论文机会,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赞助,造就了大量的人才储备。

    不少企业里面的中高层,也会转去学校里面当教授,这样的教授,不仅具有理论知识,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企业文化方面,企业给工程师提供了很多机会,能让他们在一些很窄的领域进行长时间的钻研,达到精益求精的结果。很多人可以自豪地说:我做的东西,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在做。

    敝人有幸,周围有不少工程师都是这样的。

    这些方面,完全就不是钱能解决的。政府及社会在各个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总结来说,德国汽车的成功,绝对不是孤立的几个著名车企的成功。背后还有无数个著名,非著名的公司组成的强大产业链,以及政府,学校对于政策,环境,人才的支撑。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