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小说中可以看出西方文学的影响么?如果有,有哪些例子? 张佳玮,公众号: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金庸的情节上,有许多变化了 19 世纪西方通俗小说,尤其是大仲马的桥段。 比如,《连城诀》,狄云遇到丁典,被指点出自己冤狱的缘由,激发复仇之心。《基督山伯爵》的剧情。 比如,《射雕英雄传》,洪七公去舱底偷酒,发现炸船阴谋,于是带郭靖先行避开,让欧阳锋自己烧船自作自受。《二十年后》的剧情。 比如,《雪山飞狐》,胡一刀苗人凤兵器各自被人上了毒而不自知,这个剧情从《哈姆雷特》之后被用了不知道多少次。 比如,《飞狐外传》,胡斐请汪铁鹗带他为内应,周铁鹪派个替死鬼来帮忙。比如,《碧血剑》,夏雪宜勾引何红药偷金蛇剑。这些剧情,都是 19 世纪浪漫主义连载小说常见桥段。 但不止于此。 金庸还化用了中国小说许多东西。 比如《书剑恩仇录》里文泰来夜追瑞大林前那段饮酒戏,完全是《水浒》笔法。 比如《鹿鼎记》里韦小宝写字一段,戏仿《红楼梦》贾宝玉去秦可卿房里的段落。 比如《天龙八部》里耶律洪基与楚王之战,全是中国评书演义打仗的套路。 比如《书剑恩仇录》里说及鸳鸯刀时,说韩世忠用长短刀,典出冯梦龙《三言》。 所以若论细节,其实是兼容并包,无所不采的。 但金庸真正受西方影响的,是小说的写法。 中国古典小说,您回忆四大名著看,大多是全知描写,很少金庸这样,“第三人称单主角视角加大量心理描写叙述”的。这是西方小说写法。 《射雕英雄传》,郭靖和黄蓉在墙壁里七天七夜疗伤,看外面你方唱罢我登场,金庸自己都承认是戏剧手法。 《雪山飞狐》文本形式极其妖艳,之前的情节和悬念,是靠大家你一段我一段,补叙出来的。所以实际故事情节不到一天,主要是大家在来回叙述。这种手法,《基督山伯爵》用得极娴熟,而先前的中国小说几乎没有。 情节是小事,贯穿其中的叙述方式才是了不起的。 马尔克斯认为,纯粹讲传奇故事的技法,《基督山伯爵》已到极限。 我也可以这么说,纯讲传奇故事的技法,金庸是集合了 20 世纪之前,中西文学的巅峰了。中国古典小说那些套路和 19 世纪西方通俗小说的叙述,他都用到炉火纯青了。 之所以他的故事还显得古意盎然,是因为: 他的语感深厚,之后的修订版里加了大量中华文化细节,让你读不出翻译腔和西洋句式来。只有《飞狐外传》里保留了相当多西式句子,读程灵素死去那段可知。 真正学西方技巧学得通透的,是可以不带翻译腔的。金庸如是,老舍先生后期王小波也如是。 他自己,以及那一代小说家影响力太大,以至于大家可能都没意识到“这玩意是西方技法”。这里还是多说一句。金庸先生、老舍先生、后期王小波、张爱玲,以至于鲁迅先生这些位,因为语言老练扎实,所以看着不太西式。 得拿他们的小说跟中国古典小说对比,才看得出来他们化用得多好。 比起满是翻译腔,恨不得让大家看出自己学西洋大师多么道地的写作者,他们这几位属于得意忘形,融汇贯通了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