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出征 Facebook」事件冷却后,来看看「不爱国」的德国人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2-03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IMG] 姚颖楠,世界说专员

    发自德国法兰克福

    上周,帝吧攻占脸书事件轰轰烈烈,1.5 万中国年轻网民集体“翻墙”,在脸书用表情包和美食感化“台独”分子,维护祖国统一。生活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德国,我对爱国主义在中国一部分年轻人中一呼百应的强大感召力感到好奇。这类事件会发生在德国吗?

    在德国,中国人从小熟悉的爱国教育形式几乎绝迹:街道上鲜有德国国旗;中、小学没有升旗仪式;很多德国人这辈子没唱过几次国歌,挥国旗也仅限于世界杯;联邦国防军一向低调,没有阅兵;主旋律电影不宣扬祖国的“伟光正”,而是自揭二战时的“黑历史”;媒体和中小学课本上,很少有“爱党、爱国、爱人民”这样的爱国叙事。

    如此看来,德国人对爱国主义教育实在是“不上心”。这种“不上心”源自对爱国主义的审慎和对民粹主义的高度戒备。这自然和纳粹德国这段特殊历史有关。在战后,德国人对纳粹的崛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当年那种洗脑式的爱国和忠党教育,让他们至今心有余悸。

    为祖国而骄傲,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被认为理所当然。在德国学校里也常常出现这样的讨论:“我应该为自己是德国人而骄傲吗?”但是,讨论结果常常是否定的,理由很简单: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需要国籍来定义我,自然也不用为这个标签而骄傲。

    不仅如此,在德国,“爱国主义”几乎就是“民粹主义”和“新纳粹”的代名词。2015 年 9 月,汉堡的新纳粹团体要求设立“爱国日”,被州宪法法院禁止;脸书上一个偏右翼的小组页面,叫做“我是爱国者,不是纳粹”,已有 12 万人点赞,从反面说明了“爱国”在德国“污名化”。

    那么,在对爱国主义如此审慎的德国,如何培养公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非常具有德国特色的政府机构:联邦政治教育中心(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简称 BPB)。事实上,BPB 确实以教育国民,特别是青年人为己任。其教育的核心,可以简单概括为“民主价值”和“公民社会”——这么玄乎的“政治目标”,要怎么落地呢?

    [​IMG]

    △以公民教育为己任的联邦政治教育中心

    在官方网页上,BPB 如此描述自己:“民主需要一个有活力和有争论的公民社会。只有当公民们积极参与政治和社区生活,民主才有效。德国在 20 世纪产生了两个独裁政权,所以联邦政府对民主价值在日常政治和社会中的接受和遵守,负有特殊责任。BPB 为此而生。”

    今天的德国,以民主建国,民主又以公民社会为基石。公民教育,某种意义上,承担了爱国教育的作用。

    每年,BPB 面向学生和民众组织各式活动,从非洲游学,到政府机关的民众开放日,不一而足。机缘巧合,我参加了两次由 BPB 协办的国会议员和青年座谈会,全国关心政治的青年来到国会大厦,和各党议员讨论当下的热点政治话题。讨论会的主题五花八门,会讨论“自由贸易协议(TTIP)和欧债危机”,“数字化时代对经济和工作生活的影响”等国际社会都关注的议题;也有意在和年轻人聊聊人生、谈谈理想的话题,比如:“我们的欧洲,我们的价值观” ,“文化、信仰和团结:后现代社会的奢侈品?”,“为了年轻人的政治:代际公正和可持续性”。

    议员们固然口若悬河,让我常有在脱口秀现场的错觉;但更精彩的是年轻人的提问,各种旁征博引,既有彬彬有礼的讨论,也有尖锐的质疑,全然一副“国家主人”理直气壮的问政姿态。

    来自柏林的左派青年杨,一头长辫子,穿着 T 恤衫牛仔裤,提问偏右派的执政党基民盟(CDU)议员:“您怎么看待美国在中东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德国会任由中东安全形势恶化吗?”

    马可是拜仁的微型企业主,梳着大背头,西装革履,提问偏左派的社民党(SPD)议员:“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中流砥柱,您评估过最低小时工资对中小企业造成的影响吗?”

    会议晚间,与会者们分成小组,由国会工作人员组成的志愿者主持下对特定话题进行自由讨论,没有对错胜负,更没有强制性的灌输,只有视角的切换和观点的碰撞。这无疑是对独立思考和关心政治的鼓励。2014 年的晚间讨论,题目是伊斯兰国(IS)的崛起,到了 2015 年,当然是欧洲的难民政策。

    撇开党派左右,地域南北,议员们对年轻人的呼吁倒很一致:如果你对现实不满,请加入我们,积极地参政议政,推动力所能及的改变。

    这样的公民教育,在启发独立思考、激发公民责任感上,不可谓不成功。其成果之一,就是压缩了靠煽动民族情绪壮大自己的极右势力的空间。和欧洲其它国家的横向比较中,德国的极右势力最为势微,其代表德国国家民主党(NDP)几乎一度被禁,更不要说进入国家议会了。

    用公民教育代替爱国教育,可谓德国特色,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放眼世界,德国人对爱国主义的审慎戒备也实属少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感,以至于德国人今天还在“是否该为祖国骄傲”等问题上纠结,不到世界杯不敢挥国旗;但另一方面,却降低了民众被道德绑架,以“爱国”之名做出疯狂或愚蠢之举的风险。


    【如需引用、转载请联系世界说】

    和你一起生活在别处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globusnews


    发自知乎专栏「世界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