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常在天气预报里听到的西伯利亚,为什么这么「高冷」?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2-04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西西伯利亚在气象学中有什么特殊的地位,为什么每次冷空气都从那里开始,而不是北极地区?

    [​IMG] Yang Shu,公众号met-info, 分享气象相关工作、学习机会

    寒潮确实是从北极那来的。但是每次听到说是西伯利亚来的强冷空气也是有原因的。

    一般而言,寒潮源地有三个:新地岛以西、新地岛以东和冰岛以南。对应的路径也有三条。而根据中央气象台的资料统计,大概有 95%的寒潮要经过西伯利亚地区的 70°-90°E,43°-65°N 区域并在那累积加强后南下,这一区域也称为寒潮的关键区。

    [​IMG]

    所以冷空气是以北极附近附近为源头,但是在西伯利亚加强后才南下形成寒潮的。

    [​IMG] 漠北,深陷大坑难以自拔/大气科学

    早早的关注了这个问题,既然大家都说的很明白了,我就来补充一个例子吧。

    空气既然是流体,可以类似于水来看它。

    当冷气团翻越乌拉尔山或者从北极沿着中西伯利亚高原的边缘进入的时候,遇见了广袤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就如同打翻的水一样倾泻而下,后受到了蒙新高地(阿尔泰山、蒙古高原、哈萨克丘陵、天山山脉等等的合称)的阻挡。冷空气有两个选择,渗透过去或者堆积后翻越而下。(地名下面的地图上都能找到,图挺大的,点开来看。)

    冷空气堆积之后密度自然要比周围空气要高,形成冷高压。一般冷高压的中心气压值的高低也可以反映冷空气的强弱。目前世界最高气压记录是在蒙古境内(关键区东侧杭爱山附近)测得的 1085.7hPa,对比一下地理教科书中蒙古高压的平均强度 1040hPa。

    [​IMG]

    冷空气在关键区附近堆积之后的常见的几个选择

    [​IMG]

    1. 沿着阿尔泰山与杭爱山翻越蒙古高原从内蒙进入我国。(黄线)
    2. 沿着天山北界从河西走廊进入我国。(紫线)
    3. 翻过整个蒙古高原沿着大兴安岭、太行山从东北进入我国东部。(深蓝线)

    又到了喜闻乐见的举栗子时间了~~又带着小伙伴们看天气图了~~

    天气图来源于韩国气象厅(KMA)。中央台的找不到存档,就用韩国的了(因为之前见到有小伙伴评论说为什么不用中国的。。这就是手边有什么就用什么,希望不要多想)

    2016 年 1 月 3 日 -6 日的天气图

    1、1 月 3 日 北京 08 时,世界 00 时(以下省略世界时)

    我们关注的是绿框框内的系统,红框框内的 H 是高压中心的意思。目前高压中心的是 1052hPa。还要关注一下已经描出来的数值为 1024 的这条等压线,目前它在河北河南一线。

    可以看出来冷高压的触手是向着华北伸去的。

    [​IMG]

    2、1 月 3 日 20 时 冷高压堆积出了两个中心,原中心南下渗透的时候受到了阻碍,所以继续堆积了。两个中心的气压值都是 1052hPa。与此同时,随着冷空气的渗透,1024 线已经南压推进到了山东北部。

    [​IMG]

    翻看一下上面的地形图

    [​IMG]

    堆积处就是在阿尔泰山和杭爱山附近。

    3、1 月 4 日 08-20 时 冷高压中心继续向南推进,由于地形作用有些变形。原中心由于冷空气向南堆积,原来的中心气压已经降到了 1048 左右了,而新中心的气压值是升值了 1056hPa。

    [​IMG]

    后随着继续向南流动,部分冷空气翻过了蒙古高原,中心气压值有所降低。

    [​IMG]

    1024 线已经南下到了苏北安徽一线。

    4、1 月 5 日 08 时,原中心继续得到补充,1024 线已经南下到了苏南和两湖平原一线。

    [​IMG]

    5、1 月 5 日 20 时

    中心翻过蒙古高原和太行山倾泻而下(想象装满水的塑料袋突然散开,就那种感觉),冷空气彻底进入中国(大举南下),冷高压中心由于冷空气散开大幅降低到了 1031hPa,同时 1024 线压过了上海到了浙江一线。

    [​IMG]

    6、1 月 6 日 08 时,冷高压中心入海,新的冷高压又在北方堆积。同时 1024 线已经南下到了广东福建一带。

    [​IMG]

    以上就是一次冷空气从寒潮关键区先堆积、渗透(1024 线被冷空气推动南下),后翻越的过程。它选择的路径就是上面的黄线路径。


    专栏 大气之象 ,不定期更新,欢迎关注~

    本人主页 漠北 欢迎关注~

    除知乎应用外,转载请先私信联系我,谢谢~~~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