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大学 Tisch 艺术学院就读是种怎样的体验? 张潇潇,NYU Tisch 电影学专业研究生 在 tisch 上了一个学期的课了,在这里回答一下,也算是对过去一个学期做个总结,应该会持续更新。 首先纠正一个观念,Tisch 是艺术学院,不是电影学院,这个问题的标签是不准确的。这意味着他除了电影专业外还有很多很酷炫的高大上专业。Tisch 下设专业如下: Art & Public Policy Dance Design for Stage & Film Drama Graduate Acting Graduate Musical Theatre Writing Performance Studies Cinema Studies Graduate Film Rita & Burton Goldberg Department of Dramatic Writing Undergraduate Film & Television Clive Davis Institute of Recorded Music ITP NYU Game Center Photography & Imaging Open Arts 其中四层的 ITP 和在布鲁克林的 game design 是我觉得尤其酷炫,不明觉厉的专业。每次走过四楼 ITP 的感应木头镜子都有一种误闯霍格沃茨的感觉…… Musical Theatre Writing 也是极其高大上,又要学作曲,又要学编剧,又要学戏剧,简直逆天了。 当然,Tisch 最著名的还是电影专业,不然也不会被误贴电影学院的标签,实际上,很多老美提起 Tisch 也是第一反应是电影。Tisch 属于电影的部分叫 Kanbar Institute of Film& TV,不知道为啥 acting 和 dramatic writing 不在 kanbar 里面,可能因为这两个也包括戏剧的部分。我所学的专业名称叫 cinema studies。所以说体验,很大一部分体验只能具体到本专业的体验了。 先说说总体的不局限于本专业的体验。(提到就读体验我总得和之前上过学的地方比较一下,不吹不黑,我对所有就读过的学校都是深深的爱。)相比我本科的北师大,交换过的加州伯克利,纽大的学校服务做得很好,图书馆 24 小时开放(不是全部)三个健身房免费,就业指导中心,国际学生服务等学生服务也做得很到位。反正我觉得学生服务可影响就读体验了,比起在北师为一点小事转圈盖章三顾有关部门茅庐,在伯克利的放任不管,纽大的服务没得说,要办个啥事基本上很方便就搞定,各种课外活动也很丰富,很多东西确实是国内和国外大农村不能比的,毕竟交了那么多钱在里面。 举个例子,刚开学的第一周,迎新活动,北师大活动有体育场上开学领导讲话,体育馆里开学典礼,学院迎新活动(我的学院是院长讲话加本专业欢迎会加学长学姐经验分享),社团迎新活动,游校园加校史馆。伯克利是无官方活动,体育馆白拿一通各个社团和商家的赠品,各个社团组织一些迎新活动,无院系活动。而纽大,开学前一个月发布了 nyu welcoming guide,下载专门的 app,里面详细描述啦欢迎周中多达几千个活动,有学校的,有学院的,有本专业的,有社团的,有国际学生的。里面还要分成学术指导,生活指导,纽约逛逛逛吃吃吃玩玩玩等等一堆分类,看到简直惊呆了!第一周我光参加 tour 就参加了无数个,游校园,游图书馆,游学校周边的教堂,学校周边的电影院,学校周边的音乐酒吧,学校周边的中餐,学校周边的小吃,学校周边的……纽约的各种旅游景点,布鲁克林大桥啦,高线公园啦,大都会啦……还不算纯玩的豪华游轮夜游哈德逊河,各种 show 各种赌场之夜啥的。还不算学院的活动,在一个巨豪华的礼堂里搞的 dean's welcome,学院的请吃饭,本专业的请吃饭,国际学生的请吃饭,数都数不过来了吧,Tisch 还专门为国际生设计了十多次游纽约,专门设计与艺术相关的路线,找学院的教授讲解景点的历史,然后每次游完又是请吃饭。吃了那么多次饭,我能不嘴短么?能不夸纽大的服务么? 再具体到 Tisch,学生服务也是做得没话说,对学生真心重视。首先一点,会给每个学生(包括本科生)拍照然后骄傲地挂墙上,虽然拍得很丑,还要特别丢人现眼的挂到毕业……但这至少表示对学生重视嘛!在国内只有教授有这个待遇吧?在学院丢了任何东西都能找回来,这点我读书的所有学校里只有 tisch 能做到!这对我这种丢三落四星人简直不能再重要了!除此之外,每周四免费的下午咖啡茶点聊天,每周三免费的晚餐加讲座活动,每周五免费的电影放映,这些都是学院的常规福利,而且由于 tisch 强大的校友圈,不定期会有特别活动,比如卡罗尔的编剧是 tisch 校友,所以可以提前看到电影加编剧见面访谈。还有一点对学电影的学生很赞的是学校周边电影院太多了!纽约的电影节,电影活动太多了!可以说很少有电影在纽约看不到。 说点学术上的事吧。能感受到,纽大很以 Tisch 自豪,Tisch 中又尤其以电影专业为傲。这一点从在纽大的 bookstore 里除了 tisch 学院的纪念品之外又特意摆一堆 Kanbar Institute of Film&TV 的纪念品就可见一斑。这是在纽大的书店里唯一一类不是印学院名的纪念品,好像说自己是 Tisch 的还不够骄傲,一定要单摘出来说是学电影才够劲。在校内校外说自己是纽大学电影的,别人也是,“哇”,然后各种羡慕眼神。如果是中国人一定会说,“那你是李安校友啊” (其实著名校友还有马丁斯科塞斯,科恩兄弟,斯派克李,奥利弗斯通,查理霍夫曼等等一堆,其实校友牛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tisch 的电影专业确实牛,每年的奥斯卡,艾美奖,金球奖,等等一系列奖项吧,学院官网上会有校友提名名单,点开一看,我的妈,长的不要不要的,作品全都吓死个人。每次看到这个我心情是复杂的,如下图 电影专业的牛还表现在强大的师资阵容,具体到我这个专业吧,我这学期选的课的老师有 Dana Polan,好莱坞研究的大牛,电影学协会的主席,Cinema Journal 的主编,写了 200 多篇论文加 8 本书;Bill Simon,奥逊威尔斯,希区柯克,金维果,马利克等导演研究的大牛;JungBong Choi,一个超级凶残的韩国老师,写了四本书,一个韩国人居然讲美国电视,说话像行走的 gre 红宝书……还有超多牛到让人想哭的老师,看到他们简历上一个进度条都翻不完的著作和论文,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如下图 可想而之,跟这些老师上课的情况是爽并痛苦着的,爽在老师讲的确实好,痛苦在课前要读的论文真心多,课后要写的论文也真心多。在我选课挑的最轻松的课的情况下,每周的阅读页数也有三百页左右。我曾经打印其中一门课的阅读资料就把图书馆一个大打印机的纸打完了。这还不包括每门课都要求的两三本书。这还是我拣最轻松的课选的。我没选的课中有一门关于小说的除了要读论文外每周还要读一本小说,洛丽塔那么厚的!我想了一下自己连一周读完一本中文小说都不能保证还是算了吧。那些 seminar 的课就更虐了,因为本身就是每周抱一堆阅读资料去读然后上课各种讨论,如果不读上课只能大写的懵逼。again 在我没选虐到死的写东西令人发指的多的课的情况下,写的东西也多到让人痛苦死,每周一篇小论文,一篇网上讨论,期中每个课 8 到 12 页的论文,期末每个课 14 到 20 页的论文。一学期里我用自己烂到爆的英文码了一百页的字,过程从抓狂到崩溃到绝望到死去活来,唉,此处省略 100 页心酸血泪史。 最痛苦的是我常常想,周围同学是不是都像我这么痛苦呢?环顾四周,妈蛋,弱鸡好像就我一个。美国本地人不说了,各种藤校、电影专业牛校本科学历加若干个 ma。没错,很多人都是读第二个硕士!中国人中,只有我是没有电影专业相关经验英语又烂的。其他人除了北电中传就是美本,还有从小在美国长大英语是母语的,而且大多数人都有电影方面的工作经验。相比之下真是,从智商到颜值到家境到努力程度全方位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被碾压成碎渣渣。所以在 tisch 的第一个学期我读得挺焦虑的,除了学习困难的焦虑,怕毕不了业的焦虑,还有怕自己水平太差毕业找不到工作的焦虑。研究生项目短短两年,我一枚学渣能顺利学会一个新领域的生存技能么?这种焦虑简直太可怕了,但随着吓死人的期中和跟期中无缝对接的期末,这焦虑不久就被我总不睡觉会不会猝死了以及能不能活到论文写完的焦虑取代了。一直焦虑到期末三篇大论文写完,成绩下来了,还有俩 A,我还活着,人生还是很美好的嘛。 我跟自己说,下学期能好好活下来就行了,别想那么多了。 第一学期在 tisch 的体验,就酱。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