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太阳怎么形成的之后又将怎么消亡? 三种不同的红色,好读书不求甚解 首先,太阳是一颗小质量恒星(质量小于 2.3 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为小质量恒星,介于 2.3 倍~8.5 倍太阳质量之间的恒星为中等质量恒星,大于 8.5 倍太阳质量的为大质量恒星)。 其次,目前太阳正处于主序星阶段,正当壮年。 以太阳的质量,它会在主星序中停留 100 亿年,而现在太阳的年龄不过 50 亿年,所以,太阳会将现在的体积至少保持 50 亿年。 50 亿年之后,太阳核心部位的氢燃料将燃烧完毕,只剩下氢燃烧后剩下的炉渣——氦。由于氦燃烧需要的温度更高,所以在太阳内部会暂时失去能源,无法产生强大的辐射压力,因此太阳核心会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坍塌收缩,在收缩过程中,由于巨大的压力,会使温度极速升高,而巨大的压力也会把太阳的外壳推开,从而形成内核收缩、外壳膨胀的局面。核心部分巨大的压力产生的极高温度也会点燃氦的核聚变,而外壳部分超高的温度则会点燃外壳中氢的核聚变,从而使得太阳核心燃烧氦,外层燃烧氢,所产生的能量使得太阳外层更加膨胀,从而形成红巨星。 换言之,那时太阳体积将极大的膨胀,到底能膨大到多少呢?这么说吧,到时候地球也在太阳的肚子里。 太阳在红巨星的阶段将停留 20 亿年,最后核心的氦也被烧光,只剩下新的炉渣碳和氧。和以前一样,太阳内部又失去了能源,没办法抵挡外层巨大的重力,因此外层会再次急剧收缩坍塌,但是由于碳和氧核聚变需要的温度极高,而太阳的质量太小,压缩产生的温度不足以点燃碳和氧的核聚变,因此太阳核心的核聚变就此结束,只是在外层中的氢和氦继续燃烧,维持着太阳的光芒,这时太阳已经是风烛残年了。 这时,由于太阳核心失去了能源,因此外层会在重力作用下极度收缩,密度越来越高,直至达到 6×10^7 克/立方厘米时,恒星内部的电子之间会产生一种压力,阻止物质继续被压缩,这种压力叫做“简并压力”,这时太阳核心体积极小,温度极高,这就是白矮星。而太阳外层持续膨胀,越来越大,直至和核心脱离,形成弥漫空间的行星状星云,星云膨胀很快,大约 5 万年后,就会被完全吹散,不复存在,只剩下中心一颗孤零零的白矮星,大小大约和地球差不多。 由于白矮星没有任何能量来源,只能靠以前的积蓄来维持温度和辐射,当耗尽积蓄的能量后,最终会暗下去,变成黑矮星。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