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MDG)时限到了,它们实现了吗?它们受到世界地理或历史的影响有多大? Shan Ye,守望之夏-既能挖化石也能挖数据 这些问题比较应景,但很碎,只能想到哪说到哪了。 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即 MDGs)的时限已经于 2015 年结束之际到期。它的最终完成情况,根据不同的标准、角度或观点,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评价。总的来说,我认为:有不小的成就,但是距离理想目标仍有一定距离,而距离完全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 8 个 MDGs 分别是什么: 1. 消灭极端贫困和饥饿; 2. 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 3. 促进性别平等,给女性更多权力; 4. 降低幼儿夭折率; 5. 改善产妇健康状况; 6. 对抗 HIV 为代表的各种致命病毒和疾病; 7. 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 8. 增强全球合作、共同发展。 这 8 个 MDGs 覆盖了新世纪全球所面临的 8 个最大的社会挑战:贫穷、教育、性别平等、儿童健康、身孕健康、疾病、环境和国际合作。所有 8 个 MDGs 的时限都是 2015 年。 这些目标看起来都很笼统,似乎很难评说怎样才算达到了。实际上,在每一个 MDG 下面,还有一个或几个比较具体的小条目(target),并有具体的指标(indicator)来辅助评估相关目标的实现进展。 例如,在 MDG-1 里,就有三个小条目: 1. 极端贫困的人口数量较 1990 年减半(极端贫困的标准是每日的生存资金小于 1.25 美元); 2. 所有人都有体面的工作,可以参与生产活动(用就业率等 4 个指标来评价); 3. 受饥饿影响的人口(包括 5 岁以下体重不达标的儿童,和严重营养不良的人)比例减半。 根据官方统计,从 1990 年到 2015 年,极端贫困的人口从 19.5 亿下降到了 8.36 亿,其中绝大部分的极端贫困是在 1999 年以后被解决的,刚好达到了目标的规定。但受饥饿影响的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却未能达成(从 23.3%到 12.9%)。 其它的每一个 MDG 下面都有类似的小条目。详细的可以参考维基百科。 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些条目有很多都达到了,但也有的没达到。其中第一个被达成的条目是 MDG-7 里的一条:让世界上 88%的人可以喝到安全的饮用水。在 2010 年 3 月,世卫组织 WHO 宣布,世界上有 89%的人已经可以喝到安全的饮用水了。 其它的各 MDG 的完成情况也各不相同: MDG-2:在计划实施后到 2010 年期间,有 3 千万原本无学可上的适龄儿童获得了上学的机会。 MDG-3:九成国家在 1995 年以后,女性上学的人数比例有所提升。虽然确实有更多的女性获得了上学或工作的机会,但还有很多国家存在歧视妇女的情况。 MDG-4: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疫苗的推广,帮助很多国家降低了幼儿夭折率。全球的 5 岁以下幼儿夭折人数从 1990 年的 1270 万到 2015 年的 600 万。 MDG-5:这一条基本同上。并且,从大国派往发展中国家甚至欠发达国家的医生和护士们为这 MDG 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很多欠发达国家,母亲在分娩的时候终于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接生和保护。全世界的新生儿夭折率从千分之九十(1990 年)下降到了千分之四十六(2013 年)。然而,对于母亲的保护仍然做得不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仍然有一半的母亲在产子时得不到专业医护人员的照顾。 MDG-6:在对抗致命传染病病毒的方面,世界各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距离阻止 HIV 的传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MDG-7:除了上述的安全饮用水,还致力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然而后两项的实施情况明显不及安全饮用水这一条。 MDG-8:全球合作确实有加强(特别是在面对贫困和饥饿等社会问题的时候)。 具体的完成情况可以参见这里:http://www.theguardian.com/global-development/datablog/2015/jul/06/what-millennium-development-goals-achieved-mdgs MDGs 有很多条目已经达成。我们完全可以说 MDGs 还是为世界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并不能因此就说这么多的社会问题就已经被解决了,更不能说 MDGs 让世界已经变得很美好了。要达到那样的境界,路还远着呢。 那 MDGs 还差在哪里呢? MDGs 不是万能的。它们有很多“盲区”,制定的目标并不完美。 第一,这 8 个 MDGs 并不是要彻底根除这 8 个社会问题,而是致力于将它们的恶劣影响减半。例如 MDG-1 名字是消灭极端贫困,但小条目里说的却是极端贫困的人口减半。减半不等于消灭。2015 年,全世界的极端贫困人口数目确实已经不及 1990 年的一半。然而,世界上仍然有超过 8 亿人,每天的生存资金不足 1.25 美元。这些极端贫困的人口仍旧是一大社会问题。无论是从道义上,还是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他们的生活条件都是急需改善。 第二,世界各地在实现 MDGs 的过程中,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张地图是 globalwa 在 2011 年对各国的 MDGs 进展状况的评分(来自:http://globalwa.org/2011/01/gauge-country-level-mdg-progress-with-a-new-online-interactive-tool/): 除去没有数据的西欧、日韩、澳洲和北美等本来就较发达的地区,我们可以发现,东亚和南美的进展情况远比非洲要好。这里面起作用的,不仅有自然地理因素,也有经济、宗教和政治等因素。中国为什么能拿到最高分?除了那几年经济发展不错以外,义务教育对 MDG-2 的作用、多年以来逐渐形成(至少在大城市)的男女平等的观念对 MDG-3 的影响,等等,都是不可忽略的。而在非洲,湿热的自然条件导致了疾病多发,经济落后导致医疗水平低下,政局动荡导致扶贫工作无法进行,等等,都直接或简介地影响了 MDGs 的进展。 再比如说,根据世卫组织 WHO 的报告,MDG-5 在西亚和大洋洲取得的进展最为明显,在美洲、欧洲和中亚也有不小的进展,但在东南亚和非洲收效甚微。上面提到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仍然有一半的母亲在产子时得不到专业医护人员的照顾。但在全球范围内,这一数字从 41%减少到了 29%。 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差别是受到了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的影响。在东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糟糕的经济状况让它们无力引进或更新基本的医疗设备,也无法培养专业的医护人员。国际上的援助毕竟是有限的。缺少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再加上当地本来就是致命疾病的高发区,这样就导致了在那些地方,分娩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虽然 MDG-5 在其它国家取得了收效,但对于东南亚和非洲的国家,高夭折率的问题仍然摆在那里,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第三,在有的情况下,MDGs 在制定计划和目标的时候,也有没有考虑到的盲区。 例如 MDG-2。在一些穆斯林国家,因为宗教原因,女孩是不允许去上学的(对 MDG-2 和 3 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自然就没能完成 MDG-2 的目标。但是,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很多国家,在各自的官方报告中,都声称已经满足了 MDG-2 的要求。实际上,虽然很多国家都声称 MDG-2 的目标已经达成,但这其中还是有不少问题或水分的:适龄儿童有学可上,但教育资源分配极其不均衡。 MDG-2 的评判标准之一是看学生有没有学校可上。很多地方虽然有了学校,但还急缺老师。这就是 MDG-2 的一个盲区。就算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这种问题都还存在。比如我在做 community service 时,去过的底特律、萨吉诺以及巴特尔克里克附近的一些相对贫穷的社区的公立学校,它们的教师水平和相关资源(课本、教具等),根本就很难满足小学教育的需求。而且,有些公立学校的老师的水平堪忧。有时候他们的一些不恰当的用语,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一些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对后进学生或少数族裔学生的不友好的暗示等等。也许他们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不专业所致,但这种恶劣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这样的情况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都有,相信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是有的。这样的教育,岂不是和 MDG-2 的初衷背道而驰了么。 师资问题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也是存在的。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在中国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里,一个老师带好几个年级的学生,或者身兼好几门课的老师。这样的学校,即使满足了 MDG-2 的要求,又能对学生的小学教育带来多大的帮助呢?因此,要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小学教育,挑战还很多。 所以,MDGs 虽然有成效,但做得还远远不够。2015 年是 MDGs 的终结年,不会延期了,但联合国又继续推出了 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把关注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从 8 个扩展到了 17 个,以致力于帮助更多的人群、更全面地保护地球和环境。 MDGs 是让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减半,而 SDG 则是希望在 2030 年以前完全解决这部分的社会问题(extreme poverty --> poverty;reduce --> no)。至于 SDGs 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还要看世界各国的参与程度和重视程度。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