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说是「收起少女心,好好过日子」 ,可是这样结婚还有什么好处?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2-18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如何看待人民网微博发布的长微博《好好过日子,收起少女心》?


    微博原文:

    好好过日子 收起少女心
    [​IMG] 轩辕糖酥,Health economist,蜗居在伦敦

    一觉醒来已经过 300 赞了,感谢大家的厚爱!抱歉因为评论区讨论得十分热烈所以无法一一回复大家的评论,不过我觉得大家讨论得十分开心我觉得很高兴。

    稍微想要聊一下关于“高教育高收入女性是否愿意与收入比自己低但可以照顾家庭的男性结婚“的问题, 更新在后面。

    原答案:

    我一直没想清楚一件事。其实大家都懂,现在婚育率下降,老龄化慢慢成为问题,男女比例又畸形,愿意结婚的女性(尤其是 high social- economic status 的女性)越来越少,政府着急是肯定的。但是为什么,为什么不考虑一些其他方法来解决问题我一直没想明白。

    你想说服女性结婚生小孩,可以,好歹要让人家看见结婚的好处吧。这文章明显是在说结了婚就别想过舒服日子了,然后用这个来宣传大家乖乖结婚回归家庭?好歹拿出一些诸如婚后可以少做一半家务啦,旅游有人保护可以去稍微没那么安全的地方啦,箱子有人搬啦,电脑有人修啦这类的优点吧,好吧现在电脑大家自己都会修已经不算是优点了。没见过忽悠人买东西,还说你买的这个东西,前期投入高,后期维护难,买了人生就走入死胡同的。

    生小孩,多宣传父亲的作用,多投入托儿所幼儿园,不是比这个强吗?说有了小孩就要半夜一边工作一边看小孩,然后老公还自己睡得挺开心,这是鼓励生育还是鼓励丁克啊?!

    再说就业,其实可以和生育结合起来嘛。宣传奶爸的伟大,家庭主夫的优越性,男女平等谁在家谁工作都一样,不是既腾出工作岗位,还能让有能力者留在职场,给大家更多选择的自由吗?没钱的男人也不用担心无法结婚了,愿意在家奉献的话不是也很好?

    所以是为什么不用这些实际的方法,偏偏要鼓励牺牲精神呢?既然要让人买账你的政策,就要让人看到实际的好处。大家又不是傻子,是为什么会觉得这些文章能够改善目前的状况呢?我是真的想不明白啊!

    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关于”实际好处“的问题。其实许多高收入的女性已经不仅仅看重“钱财”本身了,虽然钱很重要,但是事业的发展也一样重要。而她们中的一些,其实是想要小孩的,但不要小孩的原因主要也是碍于事业的发展。曾经看过报纸上的一个采访,就是关于未生育女性和生育女性在职场上这件事的看法。

    未生育女性说:“虽然她工作很努力认真,但是如果小孩出了状况就必须要马上离开,其他人不得不接手她的工作。”
    已育女性也说:“虽然想要狠下心不去管,但是想到小孩没人照顾就觉得没办法忍受内心的煎熬”。​

    所以对于事业女性来说,就成为了必须从小孩和事业之间二选一的问题,那么她们中的一些即使想要小孩,也难免会为了事业放弃生育。我觉得家庭确实是一种 team work,不管是家务还是收入都很重要,但同时在婚姻中的两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很重要。对于高收入女性来说,自己的收入增加一倍能带来的好处,可能远远比不上有人在家照顾好小孩,做好饭菜,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的好处。如果收入增加一倍真的那~么重要的话,家庭主妇可能根本就不会存在吧?大家就都出门赚钱啦。

    之前在日本电影节上看过一部电影,叫做“月代头布丁”,(月代头布丁 (豆瓣))大致上也讲述了这个问题。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单亲妈妈,每日在职场奔波忙碌,不仅无法在需要的时候加班,还没办法准时去幼儿园接儿子,两头不讨好。就在这个时候她捡到了一个不小心穿越到现代的武士,武士为了感激她的知遇之恩就在家当起了完美的主夫,所有问题迎刃而解,直到武士找到了自己值得投入的事业,家庭矛盾就再次出现了。我觉得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其中对于传统式婚姻的吐槽非常精彩,比如离婚的原因是(大致上具体不记得了)

    “他每天回到家就是翘着脚看电视,完全不帮忙做家务,这样和没有结婚有什么区别,于是忍不住让他滚出家门了”。​

    所以就像电影里那个“职场妈妈,主夫爸爸和小孩的家庭一样”,对专注于事业的女性来说,如果能够解决小孩与职场之间的冲突,稍微牺牲掉一些家庭收入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老娘升职了马上这笔钱就赚回来了。更重要的是个人在事业上的满足感并没有因此而牺牲掉。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男性就真的都愿意在职场打拼吗?他们之中就没有人喜欢更为轻松安逸的生活方式吗?我觉得也不是这样的。举个例子,我之前有一个 PhD 同事的老婆就是医药公司的高层,两个人后来也生了孩子。我那个同事是个典型的学究,对于赚钱没什么兴趣。所以小孩出来,老婆修整好之后就重返职场了,他在家一边读 master 一边当奶爸,过得也很幸福。她很开心地跟我们说:“我真是一个幸运的男人啊,老妈和老婆都很会赚钱,我根本不用担心收入的问题。”然后又很担心地说:“唉,我最担心的就是我老婆上了产床还要回邮件,这可如何是好。”我觉得之所以这件事情还没有实现,主要还是传统观念的问题——觉得女人不顾家,男人不打拼就是一种罪恶。但其实如果真的抛弃掉社会对于人后天的塑造,可能并非如此。在社会慢慢发展的今天,我觉得抛开男人就一定要收入高,女性就一定要贤惠的成见,可能大家都会过得比较幸福。

    当然我仍然认为,婚姻的主体仍然应该是爱。正是因为爱情的存在,才让两个人愿意更好的协同合作。只是如果社会观念可以更开放的话,这种协同合作的方式可以更多元,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也可以更多的考虑彼此的契合度而不是可以带来的利益不是吗?

    再说说高收入人群的生育率的问题。

    其实高 SES 人群生育率下降以及老龄化,在各个国家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受教育程度越高,小孩越少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毕竟读完书之后再发展两年事业,育龄也差不多快走到头了。

    其实各国政府都频出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基于平等原则和政治正确,不能说越高收入越多奖励,所以入手的方式基本是保障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上能够双重发展。比如澳洲托儿所价格高昂,政府近些年打算鼓励多开托儿所,给托儿所更多的优惠政策,推进托儿所之间的竞争。比如另外一些国家产假共享,比如 12 个月的产假父母可以选择谁来休,只要总和是 12 个月就好。提高对于单亲妈妈的补贴,让女性即使不结婚也可以养育小孩。我在德国的朋友还可以把另一半在家的”工资“写进项目资金里,给予单收入家庭更多资金的保障。另外也有一些企业为了吸引高水平的人才(同时降低成本),也会开放一些在家工作的职位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立法保护生育女性的利益,保证女性回到职场后不会受到歧视。同时改变社会的“常识”,把”歧视生育后女性“设定为不道德,所以一旦公司“歧视生育后的女性”就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谴责。当然即使这样玻璃天花板不能不说仍然存在,但是至少比起十年前,三十年前已经有了进步。

    基本上从 health promotion 的角度来说,想要推进某些社会变革,方法无非就是宣传教育(education),促进参与(facilitate,这个不知道怎么翻译比较好,就是提供 facilities 比如育儿设施),移除障碍,改变社会观念等等。其中对于当事人的宣传教育是效率最低的手段——也许就像是评论中所说,政府不愿意出钱,稍微宣传一下是最便宜的手段。但是任何事都有它的代价,想要达成目的,又不想出钱出力,这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呢。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