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登陆中国,几家欢喜几家愁? 米罗,莫道寻常 [ mdxunchang ], 知乎《金钱有术》作者,某宇宙航总航风险狗。 2014 年 9 月份,当 Cook 船长一边演示 Apple Pay 的便捷支付,一边说“That's it”时,我就意识到新的“移动支付”模式来临了。 随着 Apple 在上海自贸区建立公司,以及随后与中国政府、银联以及银行的艰难谈判,直到今天,朋友圈已经被 2 月 18 日的 Apple Pay 登陆刷屏了,包括四大行在内的 19 家银行都在宣传。 真有那么好吗?或者只是昙花一现的噱头?本文尝试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 Apple Pay 到底是什么? 2. 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影响? 3. 未来前景以及演变? Apple Pay 到底是什么? 不知道大家是否意识到,Apple Pay 支付时是不需要联网的!不需要联网的!不需要联网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支付是离不开场景的,让我们回想一下线下支付的场景。去超市买东西,很早之前只带着现金,流程是,掏钱——付款,只涉及顾客跟商家两方;有了信用卡之后,流程是,掏卡——刷卡,这其中涉及到顾客,商家,发卡行,收单机构以及卡组织(银联等),后三方一般是 721 的手续费分配比例,这种模式一直持续,直到支付宝们横空出世。 支付宝们的革命是颠覆性的,一只脚踢开了收单机构和卡组织,另一只脚把银行踹到自己身后,用一个电子账户(实际是记账簿)关联了各家银行卡,什么都是自己来。不得不说,支付宝是成功的,越来越大,金融帝国无边无涯,但支付市场的矛盾,甚至是生死存亡的战斗就是这样打响的。 卡组织要生存,线下支付是其生命线,其与支付宝们之间绝对话不投机半句多。银行与支付宝们之间是相爱相杀,时髦点叫“竞合”,但银行也不甘心当一个默默的提款机,也要走上前台获客。 怎么办?怎么办?谁能提供一套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一方面支付体验超爽,甚至比支付宝们的扫码还爽,另一方面还能带着银联和银行一起愉快得玩耍,当然,如果安全上还能完胜支付宝们最好了!于是,Apple Pay 来了。 有人说,Apple Pay 甚至都不属于移动支付,其实质是用手机替代了卡,拿卡出去算什么移动支付,应该属于卡的划时代创新,卡介质的电子化。但个人认为,从其载体,手机终端看,仍是移动支付。 用手机代替卡,是好多人由来已久的想法,NFC 之前断断续续喧嚣过好多次,始终也没火起来,就是因为这个链条上多方的利益之争。此处涉及一个概念或模式,叫 TSM,可信服务管理,是基于“一卡多应用”技术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空中发卡”和应用管理体系,什么意思呢?一张小小的卡片上可以承载(虚拟 / 模拟)多张银行卡或应用。例如,我有工农中建的卡,共四张,每天带着太麻烦了,就在手机上虚拟出四张电子卡来,想用的时候就把手机掏出来,多方便。 虚拟多张卡这件事,有两种技术,一种叫 HCE,基于主机的卡模拟,一种叫 SE,安全单元。前者是软件实现,不用在手机上单独安装硬件。后者是硬件实现,在手机上装一个安全单元(SE),专门用来存储卡的敏感信息。 根据 Apple 自己的说法,手机中的 SE know nothing of 客户、卡以及交易。并且 SE 中实际存的是一个令牌(token),发卡的时候生成的,在 SE 中加密存储。当接近非接 POS 设备需要 Apple Pay 支付时,提示客户按指纹,获取对 SE 的访问权限,读出 token,通过 NFC 传给 POS,POS 把交易数据和 token 发给银联、发卡行,发卡行根据 token 对应到实际的实体卡,完成扣款,这就是交易流程。 你看,Apple 只是负责自己的事情,其他事情一概不参与,不知道,很克制,这就是 Apple 的聪明之处,值得大家学习。前段时间张小龙在饭否的语录被大家翻出来时,很多人都八卦东莞的细节,我却看到了张大神做微信时的克制,对,克制,是一种美德。 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影响? Apple Pay 的影响力,Apple 以其卓越的品牌且携中国千万忠粉开了一个好头,但其最终影响力度,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主要看银联给不给力。在这场战斗中,银联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应该是最主要的推动者。 还是从发卡行、收单机构、卡组织来看,由于 Apple Pay 没有过多触动大家的利益,只是提供了一种可选的支付模式,所以,对发卡银行而言,并非重大利好。现在银行搞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是获客,获客,获客,Apple Pay 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对银联而言,这反而是机遇,一种无论线下还是线上都可以与支付宝们争夺的利器,把纯粹依靠卡的支付抢回来,把线下刷卡抢回来,把扫码支付踢出去,把线上支付咬一块肉回来!但是,但是,银联愿意付出多少呢? 并且还有三个赤裸裸的现实摆在面前。 一是移动支付场景为王,没有商城就没有话语权,再好的支付方式商城不支持,怪谁? 二是用户的消费习惯引导,把卡添加到 wallet 再激活,信用卡还要打客服电话,门槛真不低,就拿现在支付宝和微信的扫码来说,为了引导这一习惯,砸了几十亿都属于保守估计,还有他们的地推力量也鲜有企业比得上。 三是 iPhone 用户的数量,Apple 没有公布具体数字,但看市场各种分析,千万是有的,相比支付宝和微信,那也是小众。 如此种种吧,我看好这个模式,但不认为 Apple Pay 能支撑银联的期望。银联抢夺市场的能力,那简直是…… 未来前景以及演变? 还是那句话,好模式,开了个好头。Google 带着 Android Pay 可以回归了。有 Apple,Google,三星,华为等大企业在,手机代替卡的时代已经向我们招手了。 如果银联、银行,跟这些企业一起努努力,或许跟支付宝们有一拼。但我始终对马总充满信心,保不齐改天支付宝也加入 Apple Pay 了呢,银行卡的实质是什么,其实并非账户,而是身份,银行柜台已经验证过的身份,Apple Pay 本质解决的也是身份识别问题,支付宝账户也是身份啊,真想谈,没问题的。 我对这件事情最大的期待就是,什么时候实体卡可以完全用手机代替,然后支付方式多种多样,有扫码,有扫脸,有指纹,有各种 Pay,客户,小商户得了各种实惠……至于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商户,它恨不得自己发信用卡呢。 我其实觉得扫码挺方便呢…… 晚安。 声明:本文内容与作者所任职单位没有任何关系。 发自知乎专栏「莫道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