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手帖】立春:正月的葱 蔓玫,新书《节气手帖》 http://dwz.cn/27M7dG 【美人小葱】 小葱有股美人气质。《红楼梦》里,形容美人的样子是「水葱似的」,四个美人在一起,便是「一把子四根水葱儿」。这样的联想其实算是理所当然——纤细,苗条,清秀,水灵灵,就连散发出那一点清甜辛辣味,也像是青春年少女孩子身上的小骄傲和小泼辣。人世很像铺开一副筵席,清汤寡水与烈火烹油兼备;这些小葱般水灵水秀的妹子们,还真是席间活色生香的风景啊。 ( 细香葱 Allium ascalonicum,一名火葱。图片来源:The Best Way to Use Chives, From Soups to Vegetables to Main Dishes) 【硬汉大葱】 美人固然好,却只是葱们诸多形象中的一个侧影而已。严格来说它并不算是中国人的「葱」——这样的小葱,真名细香葱(火葱)者,乃是后期由西亚地区流传而来;至于根正苗红的葱们,实际上是与之近缘的另外一个物种,数千年来,被牢牢掌握在北方人手上。想必长江以北的人民群众不会同意把葱和美人联系在一起的比喻,因为他们的葱长得实在是太豪放了……粗壮,厚实,如当地的人情世故一般,虽也叫我暗自佩服,却总是下不去嘴。相比南方人切了翠绿的细细的一小撮作为点缀,北方人对葱才是大刀阔斧的真爱——可不是吗?从北京烤鸭到山东烙饼,葱往往是其中举足轻重的担当。若是要和一个来自北方的厨师说:「请不要用葱吧。」那可真是难煞人。隔着屏幕,我都能想见厨师甩着一口卷舌音说:「不用葱?那咋成呢!」 (葱 Allium fistulosum,即中国人常用的「大葱」。英文中一般称之为 scallion,green onion 或 spring onion。此外又有「leek」,一般认为是体积更大的葱属植物 Allium ampeloprasum,国内不常见。图片来源:Scallions_Your Way) 源远流长如天朝饮食,大葱的地位应算是元老级的才对。春秋时期管仲带着齐桓公(就是名叫「小白」的那位)北上征战,据说身上就带着葱,打仗的同时还大大扩展了葱的种植范围。这事乍一听上去挺搞笑,但联系彼时的处境,却也不无道理:长久跋涉征战,又是北寒之地,士兵难免辛苦;葱虽不能果腹,却能带来辛辣刺激的味觉体验,就算不能提振精神,就着它多吃点干粮也是好的。到了秦朝,葱更是被列入了常规军人的伙食配给里,可见这一做法应该是真的有效。除了兵家之事,礼节律法里也有它的一席之地——按《礼记》的记载,「凡进食之礼……葱渫处末,酒浆处右」,以葱为代表的佐料在席设上都有自己的专属地位,更被认为是那个时代「礼」的表现之一。真没几种蔬菜能获此等殊荣啊。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吗?直到如今,北方人口中还流行着一脉相承的俚语:「你算哪根葱?」乍一听上去,好像是说比葱更加低微渺小,但若知道这后面排山倒海的典故,恐怕才能真正领悟「葱」的存在价值,并对语气中的揶揄会心一笑吧。 (山东的大葱卷饼。在华北地区的许多饮食中,大葱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图片来源:好客山东――吃货的天堂) 那么……也并不是说南方人的小葱就无关紧要的。你知道葱油面吗?虽然我不能确定它的起源究竟是南是北,但至少就现在来看,它已经被认为是江浙沪的招牌了。一碗面,没有菜也没有肉,加入的调料无非也只是葱油,酱油和糖。可是就是有这么神奇啊,让我这个并不怎么喜欢吃面的人,每每见到它都是很欢喜的。尤其上海那些开了许多年的老餐馆,哪怕桌子永远有一层拭不干净的油腻,菜单永远也是磨掉了边角的粗糙破旧,但当一碗葱油面清清爽爽端上来,却总能在一点点沉下来的夜色里,让晚归的我吃出一点值得回味的质感。沪菜里的招牌都是如此:鲜肉月饼,生煎馒头,排骨年糕……都要这样浓油赤酱却不失温和,铺开一盘现世烟火气的最佳表达。 (葱油。 图未知出处。) 葱油面的做法也是细巧的。如果非要把南北特色做个归纳总结,并对号入座,这样细巧的做法也只能是属于南方人了。煮面且不说,得把鲜绿嫩白的小葱洗得干干净净,晾得没有水分了,细细地切起来。锅下热了油——一定不能是自个儿异香扑鼻的油——开着小火,把小葱「哗」地投进去,就等它们自己耗着吧。新鲜的水分在油的滋扰下,哔哔啵啵地响,像是小葱们知道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终将归于干瘪焦枯,那一点傲娇不情愿的絮语牢骚;而葱香味也渐渐窜上来了,绵密的,醇厚的,原先的互不相容终于变得柔润缠绵,直到最后一点翠绿也消失殆尽。趁热浇到煮熟的面条上,再加老抽,加一点点的白糖,欢天喜地拌起来,就可以吃了。听起来很简单不是?可每一步都充满玄机啊——切葱已足够让我这样敏感的人泪水涟涟,下入油锅了,还要擦干眼泪时刻警惕葱油的进度:时间短了不够香,时间久了,又焦黑发苦,实在是试炼。就算这些步骤都完毕,还有煮面和拌面两大难关等着你:油太少,面就糊作一团,油太多,又淋淋的叫人发腻……反正笨手笨脚如我,想要自己做一碗完美的葱油面总是失败,每每只能捧一碗残次品,就着「情怀」和「这样其实也还好啦」的阿 Q 精神吃下去。而如果要举办一场考验厨艺的大比拼,我也很乐意投葱油面一票……当然,身为一个并无太多手艺的门外汉,这种说法,也权且是个玩笑。 (图:世界各地各个版本的葱油面。相关做法我就不介绍了,实在没这个资格充美食达人……) 古人说「正月葱,二月韭」,被认为是最顺应天时的食物。看着它们翠绿兴旺地从地下生长起来,倒也确实让人对接下来的春色满园多一点期待。青葱二字,同样是对年少轻狂那一段不可替代的时光之注解,鲜活蓬勃如许,用力揉一揉,却辛辣得叫人淌出满眼泪。多妙的比喻。 (手绘:@蔓玫蔓玫) P.S. 作者知乎首页 蔓玫。若有意关注,真是谢谢你:) 发自知乎专栏「花事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