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等等,我到底是在看段子还是在看经济学?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2-21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经济学里有什么有趣或者奇葩的结论?

    [​IMG] 温义飞,用过都说好。

    上世纪 60 年代,美国政府设立了多项交通法律来增加汽车的安全性。比如强制使用安全带,安装防碎的汽车挡风玻璃以及软面的操控台等。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事故死亡率。

    然而到了 70 年代,芝加哥大学的 Sam Peltzman 指出,这些安全条例并不会降低道路整体的死亡率。原因很简单:由于汽车更加安全了,所以车祸对驾驶员造成的伤害就更小了,因此驾驶员开车时就会更容易放松警惕。这就导致了虽然每个车祸的死亡率虽然低了,但是车祸总数量增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行人并没有受到这些新法律的保护,却需要面临更多的车祸,因此行人死亡率也提高了。

    这项研究也被经济学家称为“杀人的安全带”。

    路人纷纷表示,“是不是智障?”

    其实故事到这里,我还可以硬着头皮告诉大家经济学家只是理性的可爱。实际上,上文的部分也被收录于曼昆版的经济学教科书中。

    但是接下来的一切就太刺激了。面对路人的鄙夷,经济学家们想要切实证明自己的明智。于是他们提出假设,如果把安全带取消,你们开车会不会小心点?UCLA 的 Armen Alchian 教授因此起草了一个“真正可以减少车祸的方案”,即在方向盘中间安装一把利刃,对准驾驶员的心脏。如此一来,驾驶员就会小心开车,交通事故数量一定会大大减小。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惊呆了。是不是智障?

    其他经济学家也都义愤填膺的推翻了 Alchian 教授的建议。“在驾驶员心口顶一把刀是一个减少事故的好主意(啥?),只是没有把“轻松的驾驶”这项效益考虑进去,胡乱开车虽然可能会死,但是同时也能得到胡乱驾驶的快乐。因此我们不应该阻止大家胡乱开车。”

    Excuse me? 唔该?歹势?弄啥咧?原来想要安全驾驶,真的得放一碗水在副驾驶里吗?零到一百公里,谁敢与你们为敌,是不是啊秋名山车神?

    有瑕疵。

    虽然这个例子很蠢,却也生动的为我们解释了曼昆原理的第四条。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芝加哥大学(数学系)的兰兹伯格教授也提及过这条原理,他总结道:

    "如果把经济学简化为一条理论,那就是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而其他一切模型都只是对这条理论的补充。" 司机确实会在因为身处险境而更加小心。

    这条理论很朴素。没有人会对银行降低利率导致存款减少感到惊讶。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想过老板为什么要让你做手上这份任务,朋友为什么要组局吃饭,同事为什么突然提及他新认识的美女,还有为什么大家都那么爱我(未解之谜)。但是在人际交往中时,对方在说了什么并不重要,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才是交流的关键。希望各位读者大老爷能将对“动机”的计算融入生活的每一秒,这也是经济学思维的一种应用。当然了,女朋友是不适用这条理论的,毕竟女朋友们发脾气,就仅仅是因为她们想发脾气。

    Reference:

    1. Sam Peltzman (1975), "The Effects of Auto Safety Regul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 Steven E. Landsburg (2012), "The Armchair Economist," Publisher: Free Press, ISBN-10: 1451651732.

    [​IMG] Richard Xu,经济学本科僧 sx349.github.io

    今年,亿万富翁 Donald Trump 宣布竞选总统。坐拥九十亿美元身价的川普宣称自己很有钱,因而竞选资金完全不需要依靠捐赠(尽管实际上他还是募捐了不少钱),因而可以避免以往总统和政党受到经济力量把持的状况。

    然而,亿万富翁想要影响政党的决策,并不是一定要通过捐钱的方式。聪明的亿万富翁可以不花一分钱达到自己的目的,他要做的只是利用一下囚徒困境。

    政党在议会斗争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援。这种资金被分为硬钱(Hard money)和软钱(Soft money)。硬钱的捐赠是收到联邦选举委员会的严格监控的,这些钱被用于“Political Campaign”即政治宣传活动;软钱则不受监控,但这些钱只能用于“Party Building”政党建设。两者的区别有些微妙,不过反正是政党所需要的资金,自然是多多益善。由于硬钱的额度收到限制,软钱成为各政党募捐的更重要来源,其额度也一再上扬。

    2000 年,美国国内又掀起了一波提议禁止软钱或加强对软钱监管的呼声。假定现在有一个法案(Bill)计划禁止软钱,而且这个法案即将进入国会进行最终投票。对于两个政党来说,显然禁止软钱是要他们的命,可以想见相当一部分议员将会投反对票。那么,亿万富翁是否能够在这里插上手呢?

    另一位远比川普著名的亿万富翁 Warren Buffett(沃伦·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片假想这种场景的文章,名为《The Billionaire's Buyout Plan(亿万富翁的买断计划)》,其中写道:

    Suppose some eccentric billionaire(not me, not me!) makes the following offer. If the bill is defeated, this E.B. will donate $1Billion in soft money to the party that delivers the most votes to getting the reform passed.
    假定有一个古怪的亿万富翁(不是说我,不是说我!)做出了如下的承诺:如果法案没有通过,这位古怪的亿万富翁将会捐赠十亿美元给投出更多支持票的政党。​

    简便起见,我们假定国会里只有一个民主党议员和一个共和党议员,再假定需要两人都支持才能通过法案,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博弈,其支付矩阵如下图所示:

    [​IMG]

    我们可以看到,这其实是一个经典的囚徒困境博弈:

    对于民主党议员来说:

    1. 如果共和党议员选“支持”:

    1)如果自己选择“反对”,法案无法通过,共和党获得十亿美元,自己一分钱没有,结果是比对方少了十亿美金;

    2)如果自己选择“支持”,法案通过,双方都没有拿到钱,也都无法再获得软钱,双方打了个平手;

    综合 1)2),应该选择“支持”。

    2. 如果共和党议员选择“反对”:

    1)如果自己选择“反对”,法案无法通过,什么都不变,平手。

    2)如果自己选择“支持”,法案还是无法通过,还能多拿十亿美金。

    综合 1)2),应该选择“支持”

    所以无论共和党议员选什么,民主党议员都应该选“支持”,这被称为“占优策略(Dominant Startegy)”。同理,共和党议员也应选择“支持”,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纳什均衡:均选择“支持”。

    但是,从图上就可以看出:均选择“支持”并不是最优解,最优解应该是均选择“反对”。法案通过了,双方虽然表面都没拿到那十亿打了个平手,但是双方都没得拿软钱了,比原来的处境更加糟糕。

    更加气人的是,因为法案通过了,那位古怪的亿万富翁按照约定,也不需要付那十亿美元。

    这才是经济力量控制政治的真谛啊~

    原文在这里:nytimes.com 的页面(需科学上网)

    我的回答是二手自 mit.edu 的页面 的内容

    对评论区的几点回应:

    1. 为什么双方要为了十亿美金放弃潜在的所有 Soft Money?在巴菲特的原文中已经提到了,2000 年总的软钱是 360M, 一方就是 180M,1B=1000M 相当于 5~6 次竞选所需要的全部金额,在有折现的情况下这笔钱足以超出潜在的软钱收益。

    2. 关于许多进一步讨论,主要还是说,这个例子只是作为一个模型。共和党民主党的议员数目也好,是否串通也好,咱们现在不考虑这些,因为首先就不可能有这样古怪的亿万富翁吧。

    实际上,巴菲特此文的本义并不是介绍亿万富翁如何影响政治——相反,他只是借一个非常诡异的例子(这个 Eccentric Billionaire)来说明,不应当让金钱影响选举,选举应当坚持其本来的原则,正如他在一开始就说的,他长期以来都在发现被低估的股票,而不是去获取政治影响力。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