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用户,驾驶、摄影、数码爱好者,汽车后市场从业者。 这是个发人深省的好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了每个人都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那位站出来“炮轰”的日本专家就是这个哥们: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之父,这哥们叫“人见光夫”,在 1 个月前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2016 论坛”上,他是这么“炮轰”的:如果按照现在的发电方式进行计算,(从 CO2 减排的角度)电动汽车几乎没有意义。当时的场景大约是这样的: 这哥们还用一个长达 50 页的 PPT 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下面这个图是当时这哥们发表的 50 页 PPT 演讲中的几页,大家感受一下(其他很多内容都是在说自己家的创驰蓝天技术有多牛逼,这里就不帖了): 这哥们还说:“即使在日本,改善内燃机就可以轻松超越电动车环保指标。”而在以火电为主的中国等国家,电动车的环保性可想而知。如果把汽油车都换成电动车,将对电网和电能提出巨大的挑战。而未来随着发电环保性的提高,太阳能、风力发电带来的成本提高,会直接体现在电费上,届时,电动车的使用经济性就会面临考验。只有在巨量低排放电能的条件下,电动车的环保路线才切实可行。而在目前环境下,电动车不具有意义。 而面对这一“炮轰”,环保部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副主任丁焰认为,以目前的发电方式和生产方式,如果做全周期评价的话,电动汽车是否绝对环保确实存在较大争议:单纯的从环境的角度讲,新能源汽车整个生命周期里面确实不一定是很环保的。 介绍完背景,该上结论了:我认为,日本专家炮轰的对(仅代表个人观点)。 首先看看有哪些形式的新能源车呢?看下图。 注意,图上红框圈起来的地方。虽然新能源车有很多种类型,但未来 20 年我国将重点发展的,就是这两类新能源车:混合动力、纯电动。 那么,现在燃油汽车跑的好好的,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车?1 是对于石油能源(非可再生能源,用完了就没有了)的担忧,如果现在不研究新的能源,等过上几十年石油用完了就没有能源可用了。2 是要减少对于石油进口的依赖,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但石油能源短缺(是的,你没看错),每年要从中东、北美、西非、俄罗斯等地进口大量石油。3 是对于当前燃油机动车对大气污染的担忧,有充分的数据表明当前大气污染的主要贡献力量之一就来自于机动车排放,如果有更加清洁的能源用来驱动车辆,天空会变得更蓝。 ok,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小小的结论:关于日本专家“炮轰”中国新能源车这个事,说到根本,其实是在说能源,具体的说就是电能。 既然是说电能,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我国的电能能源结构。《BP 2035 世界能源展望 国家和地区专题 – 中国专题》:到 2035 年,中国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费将增长 81%,煤炭仍然是主导性燃料类型,其市场份额从当前的 77% 降至 2035 年的 58%。bp.com 的页面 请注意两个数字: 77%:目前中国有 77% 的电能来自于烧煤 58%:再过 20 年,中国依然有 58% 的电能来自于烧煤 那么烧煤会产生烧什么问题?会导致严重的雾霾(或者说空气污染)。来自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课题组在 2014 年发布的一份专题报告《煤炭使用对中国大气污染的贡献》:nrdc.cn 的页面。我想这应该不是巧合吧,煤炭消费量越大,雾霾天数越多,也就是说大气环境越差。 既然烧煤会导致污染,那么减少烧煤行不行?很遗憾,不行。在中国,煤炭几乎是整个能源领域的霸主,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烧煤。尤其是电力行业,哪怕再过 20 年,电力行业依然有很大的百分比(58%)要使用煤炭。 各位看官,中国现在有 77% 的电力来源于燃煤发电,再过 20 年这一比例会下降到 58%。试想一下,你买回家的电动车(或者说新能源车)虽然没有一个突突突冒黑烟的排气筒,但你给它充进去的电却来自全国无数个突突突冒黑烟的大烟囱。华北和华东地区大型火电厂最集中,空气也是这里最差。 好了,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 1、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是燃煤(和机动车排放),燃煤的主要用途是发电和工业; 2、依靠燃煤发电的能源结构不改变,空气污染就不可能得到遏制和缓解,是否大力发展电动车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至于电动车越多空气质量是否会变得更差,目前尚没有看到数据,不妄加评论; 3、解决空气污染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增加成本。但中国在未来是否能明显改变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水力、可再生生物能源等清洁能源用来发电,这是一个未知数,我们只知道中国煤多,烧煤的发电厂随处可见,上面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也许等到 20xx 年我们的空气质量会明显改善,不知道我们是否能活到那一天。 (哦,对了,刚才提到的机动车排放也是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那么根源是什么呢?除了内燃机技术之外,核心还是不够清洁的燃油!由于和题目不相关,就不展开讨论了,元凶是谁大家自己脑补) 另外,有不少人表示日本专家的这种“炮轰”是为了保护日本汽车产业,日本作为汽车生产大国,有很多著名的品牌和大量的出口汽车(燃油车),一旦全世界都大力发展了电动车,势必会影响到日本的汽车发展,说的直白点就是日本会少赚钱。那么实际情况怎么样呢?实际情况是 2015 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日系车仅次于国产车排名第 2,占中国汽车销售市场的 15.9%。因此,这有可能成为日本车企(包括日本人)认为中国现阶段不适合发展新车能源车的理由。汽车销售台数速报 中国 2015 年 然而,对于中国来说,马自达(这哥们是马自达的人)是否会因为担忧自己未来销量的问题而坚持中国不应该发展电动车呢?非也。马自达在中国的销量实在不怎么样,过去 7 年里有 5 年没达到目标,而且和日产、本田、丰田的销量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你说这哥们有必要为了这点销量(大约占全球销量的 1/8)站出来说这么冲的言论吗? 另外,日本电动车(及充电设施)的数量远多于中国,日本电动车的技术积累也远远领先于中国,假设全世界都发展电动车,对于日本来说,中国的实力不足为虑,就像现在的燃油汽车一样。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这位日本专家“炮轰”的出发点还是基于能源和环境,而不是基于汽车产业的经济。 既然日本那么多电动车(以后还会更多),日本怎么发电?也烧煤吗?当然也烧煤。但是 2009 年日本用来发电的能源结构中只有 28% 来自燃煤(我们是 77%),其他比较多的是核能 27%,天然气 26%。 等到了 2030 年,燃煤、核能、天然气的比例将分别变为 26%(小幅下降)、20-22%(小幅下降,主要是受到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27%(基本不变),而且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还将大幅提升。而中国到 2035 年发电用煤的比例还将高达 58%。 上面数据说明电动车在日本的发展将更有利于清洁空气,对于日本的意义更大。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发展新能源车的必要性。汽车工业是老外发展起来的(这么说毫不为过),中国的汽车工业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应该说在内燃机发动机的时代中国已经没有了任何机会,但是面对新能源车,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还是可以拼一拼的,毕竟大家谁都还没做好呢,更何况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销量最多的国家,眼看着未来就要成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如果中国不借助新能源车迎头赶上,那么这事就实在说不过去了。一旦中国的新能源车崛起,老百姓都愿意购买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那么对谁的冲击更大?首当其冲就是日系车。 但是,难道人家不“炮轰”,我们就闷着头搞吗?我们 77% 的电力靠燃煤的事实就不存在了吗? 所以,再重复一遍结论:我认为,日本专家炮轰的对(仅代表个人观点)。 -- 补充 -- 1、我要表达的并不是“中国不应该发展新能源车”,而是“现阶段发展新能源车并不能降低污染”,请参考我原答案的最后一段,关于“中国发展新能源车的必要性”。中国是一定有必要做这件事的。而在发展新能源车的过程中,未来 20 年内是避免不了要发展电动车的。我个人并不反对发展电动车,但我很期待我在给车充电的过程中能够心安理得的认为我开电动车,我污染小,我环保,我为环境做了贡献。而现在我一点也不心安。 2、关于烧煤是否产生污染,我个人认为答案是很肯定的。可以参考上面答案中的一份来自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课题组在 2014 年发布的一份专题报告《煤炭使用对中国大气污染的贡献》:nrdc.cn 的页面。结论就是少用煤空气会更好,或者说大幅提升现阶段对火电厂排放的处理技术空气会更好。 3、关机集中治理和分散治理的问题,在另一个问题中有人打了个很形象的比方:污染就好像嗑瓜子,一堆瓜子皮和一地瓜子皮哪个更容易清扫?很明显一堆瓜子皮容易清扫,因为它很集中。机动车排污,每一个排气筒都是一个瓜子皮,绝对是一地瓜子皮,看上去很难清扫,但所有的瓜子皮产生的污染只有两个出口,一个是汽车生产商,另一个是燃油供应商,控制好这两个出口其实就很大程度控制了污染问题,所以问题是一堆瓜子壳和两堆瓜子壳的区别,我认为清扫难度没什么区别。从这个角度讲,发电厂的排污可以集中治理,排气筒的排污同样可以集中治理,就看国家治不治了。某些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大城市)汽车保有量比我们多,人家的蓝天白云怎么来的?当然了,不能把空气问题都赖到汽车身上。 4、关于电动车生产商骗补贴,这早已不是秘密了。生产出来的车根本不用流向市场,从左手卖到右手(都是自己的公司),然后一辆车好几万补贴就赚到手了,车还是原来那个车。这方面国家应该坚决予以打击。 5、今天我看到一个新闻,说有个国内的公司叫 Techrules 号称要在下个月的日内瓦车展上发布一款概使用“涡轮充电”技术的电动车,这车有三大特点,1 是用天然气做燃料,2 是最高马力高达 1033 匹,3 是巡航里程超过 2000 公里。假设这公司没有吹牛逼,我想新能源车的问题已经被我们解决了,其他国家在这些数据面前所作出的各种努力也都白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我死活没找到这公司的网站)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