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奖的最佳混音与最佳音效剪辑这两个奖项的差异在哪里? 黄浔,一个电影录音师 这真的是个好问题,前几天我们班的群里也有人对此十分困惑,大家也做了很热烈的讨论。 我来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声音编辑和声音混录是电影声音制作的两个关键环节,这也是为什么要将两个奖项分开设置的理论依据。 电影录音(sound recording)并不仅仅只是将声音录下来(record)就可以了,声音需要经过复杂的多个处理环节,最终才能够呈现到观众的耳边。 电影声音简单来说包括对白,音效,和音乐。每个部分都包含了编辑和混录的环节。 先说对白。 电影在拍摄过程中会进行对白的同期录制,录音师需要近乎偏执的控制拍摄现场的噪声,选用合适的话筒,记录下演员的台词。 好的同期录音师,ta 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录,ta 能够在拍摄现场这种复杂的环境里,利用相对有限的器材,对单只或多只话筒的声音进行混合(mixing),直接得到一条有效的同期对白声轨。在模拟开盘录音机或 DAT 的时代,多只话筒的声音必然要 mix 到两轨,如何调度多只话筒,现场直接进行混音,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如今,基于硬盘的录音技术已经普及,将多个话筒的声音分别记录到不同轨道,在后期阶段进行混合调整,使得现场混音没有那么重要。不过,一条好的同期声轨能够节省后期大量的时间(钱!)。另外,为了便于画面剪辑的操作,一条混合好的单声道同期声轨也是很有必要的。 对白进入到后期,则首先需要进行编辑,主要目的是挑选合适的 take 和 track,清理或控制同期对白里所有噪声。如果需要配音,则会有 ADR 的录音,编辑,和混录。 所有对白声轨进入混录阶段,通常被称为对白预混,英语则是 dialog premix,或 dialog rerecording,这个环节则是对对白的音色和空间感进行调整和控制。 再来说音效: 粗略地说音效包含动效(动作效果,拟音,foley),特殊效果,和环境。 这几个分类大部分都是由后期部门完成,每个分类都需要单独的进行录制,编辑。然后,和对白一样,进行预混。 电影声轨中最吸引耳膜的部分,大部分来源于音效环节,而这个环节的主要执行者是划归音效编辑部门的。当然,拟音师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好的拟音师不仅是提供脚步衣服摩擦之类的基本动作效果,还会创造很多特殊音效。 音乐相对独立,当然也有编辑和混录环节,但评奖时归属于配乐相关奖项了。画面内的有源音乐则划归音效。 在以上三个部分就位后,声音进行终混(final mixing)。 综上,如果功利的来说,同期录音师,对白、动效、音效、终混混音师只能提名最佳声音混录;声音剪辑,拟音师只能提名最佳声音剪辑。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部电影可能拿到两个奖提名,甚至同时拿到两个奖,比如 2008 年伯恩的最后通牒,因为这部影片在声音剪辑和混录方面都有杰出贡献。获奖者也分属于混录和声音编辑两个环节。 题外话:有时候我们还会看到同一个人同时获得两个奖项提名,比如, Skip Lievsay:Gravity 2014 Inside Llewelyn Davis 2014 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08 True Grit 2011 Randy Thom: The Polar Express 2005 The Incredibles 2005 Ratatouille 2008 Forest Gump 1995 Gary Rydstrom: War Horse 2012 Saving Private Ryan 1999 Jurassic Park 1994 Terminator 2 1992 解释上述现象,我想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把听觉类比成味觉,有些人擅长培育食材,有些人则擅长烹饪,但也有少数人,两者兼顾了。 另一个题外话:奥斯卡的两个声音奖项,名称其实一直在变,题主所说最佳音效剪辑是曾用名,比如 1999 年的 Saving Private Ryan 拿的就是 best sound 最佳声音和 best sound effects editing 最佳音效剪辑。现在则是 best sound mixing 和 best sound editing。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