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这是第一次,上海人口真的在减少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6-03-02.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如何看待上海人口 2015 年首现负增长?

    [​IMG] chenqin,数据帝

    上海人口负增长是一个很值得深挖的话题。

    我在 中国的人口数据 - Clean Data - 知乎专栏 里提过,2005 年,上海就已经犯过低估人口的错误,在 2006 年统计年鉴 上说当年上海人口为 1778 万,等 2010 年人口普查结束,修正成 1890 万,上调 112 万。同样的错误,这次会再犯一遍吗?

    首先参考一下其他变量。

    第一是通勤人口数。2015 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显示:

    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 66.41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0.9%。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 30.68 亿人次,增长 8.5%;公共汽电车客运量 25.48 亿人次,下降 4.4%。​

    同样的指标在 2014 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则是:

    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 65.85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3.6%。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 28.27 亿人次,增长 12.8%;公共汽电车客运量 26.65 亿人次,下降 1.7%。​

    事实上,近 5 年,每年的公共交通客运量的年增长率都在 2.1% 到 3.6% 之间,只有 2015 年突然下降到年增长 0.9%,这表示上海市的通勤人口增长出现了停滞。

    当然,公共交通客运量不能说明所有问题,相对于总人口,他在某些方面低估了常住人口(一些人口不需要通勤,一些人口使用私人车辆通勤),也在另一些方面高估了常住人口(上海市的旅客量从 2014 年开始连续两年增长,2015 年接待的外省市旅游者增加 6.8%,一些游客也会使用公共交通),我们还需要观察别的指标。

    第二是居民用水量。用电量会和天气有关(上海被曝居民用电量骤降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因为人口大量撤离吗?和经济的关系大吗? - chenqin 的回答),但是用水量和天气的关系要小一些。从 2010 到 2015 年,上海市居民用水和人口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橙色的线条代表居民用水,蓝色线条代表当年常住人口总数。可以看到,用水量在 2013 年达到了顶峰,19.69 万立方米,随后连续两年几乎保持不变,略有下降,到 2015 年是 19.64 万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从 2013 年到 2015 年,上海市的统计人口也保持不变,与用水量数字相呼应。

    [​IMG]

    当然,居民用水也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和用电量类似地,用水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天气的影响,比如 2013 年天气太热,气候极端,用电用水可能都会显著上升,进而导致 2013 年在人口少于 2014 年的情况下,用水量却仍然高于 2014 年。

    但是,2014 年和 2015 年的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异,2015 年的用水量却仍然在下降,这就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通勤人口停滞,说明上班需要乘坐公共交通的人没有增加;生活用水下降,可能意味着人口下降。那么哪些人减少了呢?总不能是上海的老人到外地养老了吧?想一想,我们还漏了什么?

    是的,是那些不需要通勤,吃住在集体宿舍的产业工人。所以,我们要看的最后一个指标,就是工业增加值

    统计公报说,上海市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7109.94 亿元,比上年增长 0.5%,但我们把 2012 年到 2015 年的增加值画出来,见下图:

    [​IMG]

    大家要觉得奇怪了,明明从 7362.8 到 7109.9,下降了 4.5%,比 2012 年还低,怎么能说是增长了 0.5% 呢?这里就要说到这个「增长」的定义了,一般来说,有统计意义的增长必然去除了价格因素,比如你去年生产了 100 辆汽车,今年同样生产一百辆同样的汽车,你的产值增长理应为零,但由于汽车价格变动,你的「现价产值」有可能是会变动的,去除价格因素,就是要把汽车价格的变化给消除,算出「实际产值」的变动情况。

    那么 2015 年上海市工业生产的价格因素怎样呢?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 96.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 90.6。​

    也就是说,你买进的原材料,价格低了 9.4%,你卖出去的产品,价格低了 3.9%,那么再采取双缩法,把 2015 年的现价总产出除以 96.1%,减去中间投入品除以 90.6%,就得到了「可比」的增加值了。所以,尽管现价工业增加值显著降低,但实际上,他,咳咳,他还是升高了,咳咳。

    价格因素,可以说是 GDP 计算里一个最说不清的因素。明明看着每个季度都在萎缩的现价 GDP,一经过价格调整,不知怎的,增长率一下子就正了过来,而我们又不能像观察 CPI 一样用生活体验观察出厂价格,也只好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言归正传,工业增加值显著降低,哦不,增速放缓,又是通过哪些产业来体现的呢?上海有一套「六个重点行业」的定义,这些行业无论是从业人数还是总产值都占所有制造业的一半以上,而这些行业在近些年来的工业总产值(这六大行业没有公布增加值,只公布了总产值)如下所示:

    [​IMG]

    我们看到了同样的趋势,上海市从业人数占制造业从业人数六大重点行业,2015 年的工业现价总产值低于 2012 年,有些行业甚至是连年下降,这三年间,电子信息行业下降 9%、石油和精细化工行业下降 15%、钢铁下降了 26%,如果只看 2014 到 2015 一年,石油和钢铁行业的总产值就分别下降了 11% 和 20%(如果去除了价格因素,这几大行业在 2015 年产值下降 0.2%,钢铁行业也下降 7.6%)。

    2014 年,上海市工业从业人员总量达到 366 万人,其中外来人口比例超过 60%。制造业的衰落,必定会导致这部分外来人口选择上海的其他行业,或者离开上海。那么,上海市有没有其他快速增长的行业,可以容纳这批产业工人呢?

    去当建筑工人?不行,2015 年上海市竣工面积下降 4.3%。

    去当农民?也不行,2015 年上海市农业产值下降 12.7%。

    那么只好去服务业了。这个是个不错的建议,2015 年上海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居民服务业都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但转行可不是那么容易的。2012 年,上海市进行了一次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我们发现,一来上海就从事制造业的外来人口,只有 6.9% 最后转行到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居民服务业,其他人则始终从事制造业。而且,这 6.9% 这还是多年来的转移存量,不是说今年制造业要裁员 6.9%,这 6.9% 的原产业工人马上就能转移到其他行业去的。在当年没有足够岗位吸纳这些人口的情况下(别忘了外来农民和外来建筑工人也有可能找工作),他们只能选择离开上海。

    综上所述,结合停滞的通勤人口(白领通勤人口不变)、萎缩的用水量(总人口略微减少)以及多个部门的工业产值减少这三个因素,我们能够推断,这次统计局也许没错,上海市人口真的在减少。这批减少的人口,主要是上海的产业工人(也许还包括一些外来农民和建筑工人),他们原本生活在宝山、青浦、金山等上海郊区的工厂里,吃住都在工厂,平时并不会进入我们的视野。

    当这些工厂倒闭关停,减少生产,他们也选择了离开上海。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