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谈判者通常具有哪些特质? Cody,互联网,二级市场 以前因为工作的关系,研究过一段时间的谈判学,还算有一点算是心得的小体会吧? 简单的说,我认为每一场谈判都最少包含 3 个基本元素,1. Factor(信息因素);2. BATNA;3. Mediator 先说第一个,1. Factor 顾名思义,就是基本情况元素,在每一次的谈判中,了解对方和己方的,背景,诉求,事情进展,预期事件和外部影响因素等等信息,是每次谈判之前最基本的工作,展开来说,每一个基本因素要研究的深入,都可以罗列开来很多东西,像 @市井徒 的答案说的,跨文化谈判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谈判学中有很多道理和案例,都在讨论跨文化谈判,比如最典型的美国人谈判喜欢直来直去,而中国人谈判要从建立关系开始,这就是不同文化背景导致的谈判氛围偏差。搞清楚谈判的 factor 非常重要,因为有时候你会发现,一场长期谈判下来的成本,甚至高于谈判结果本身,所以选择谈判这一出发点从开始就是错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于,要会分辨这个 factor 在谈判中是属于 position(立场)的,还是 interest(利益)的,什么是 position 和 interest 呢?在 coursera 的上个的那个关于谈判的公开课那个教授举了个例子让我记忆犹新。 假设有一个标准圆饼,甲乙双方分这个饼,甲负责如何切,乙负责如何分配,那么应该如何切割呢?正常人应该想的就是中间一刀竖切对吧?因为这样公平。这就是典型的基于 position 的想法,作为一个谈判者,一定要学会问 Asking Why.许乙方只是想要圆饼最外围的那一圈,而不要中间含有果酱的那一部分呢?如果我们继续追问下去,发现乙方有糖尿病,要控制糖分,而刚好甲方有个无糖馒头,是否又可以作为交换,换取乙方的分配权,从而得到整个圆饼呢? Asking Why 是个非常好的习惯,不只在谈判中,我发现即使在面对面交流中,有时候信息都会因为交流双方的情绪等因素发生很大的偏差,而这个时候 Asking Why 就像一次屏幕消磁一样,Duang~ 的一下,让交流重新进入一个平衡状态。 然后第二个,2. BATNA BATNA 全称是 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最佳替换方案)。说的通俗一点,就是 Plan B。这是几乎每一本谈判书籍都会谈到的一个缩略词。被称为商务谈判的最后王牌,其作用类似于你在玩 Blackjack 的时候那张底牌。 BATNA 的强弱,决定了你在整个谈判方案中终极优势有多大,是否具备主动权,主导权,甚至裁判权。一个优秀的谈判者,一定要掌握的就是,自己的 BATNA 是什么?对方的是什么?我所了解的对方的 BATNA 是否真实准确,对方呢? 事前准备一般是不可能详尽摸清对方底细的,都是要不断的交流碰撞中,去发现对方的底牌,又或者故意展示自己底牌的冰山一角以便示威,而在谈判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很多心理学和谈判学的跨界技巧,比如锚定效应,比如 first offer 等等,具体的就不展开了。都是一些很技术层面上的东西,专业从事这一行的人,应该从技巧转变为一种习惯了吧。 最后第三个,3. Mediator Mediator 可以简单的解释为调停人,或者中间人的角色,有时候,你会发现,人真的是很神奇的生物,即便你从逻辑上分析,不管你的 factor 也好,还是 BATNA 也好,都是几乎无可挑剔的命中要害,但是对方就是不会接受你这个所谓的 I'll make you an offer that you can't refuse.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尊严比生命还要昂贵吧? 所以遇到这种难题的时候,要学会找第三者介入来达成整个案子,而找什么样的第三方,也要依据前两者的来定,比如你最终目标是要巩固这段关系?还是说要取得绝对性的优势结果?mediator 的选择范围可以从最亲切的德高望重的长者,或者居中的法庭仲裁,甚至最野蛮的暴力压迫(比如港片里面,一伙古惑仔谈不拢,桌子一掀,拔出水果刀就开始 duang~duang~duang~),不一而足。 总之,商务谈判也是一门学问,我了解的不过是九牛一毛,而且在实际运用中,不会出现这么规矩的流程,有时候在生活中,谈判这种事情是会半路跳出来的,而这个时候依靠的还是平时锻炼内化出来的技能,或者说 street smart。其实我推荐有兴趣研究谈判的人除了看些基本教材,比如《getting to yes》外,还可以去看看一些著名的外交大使,他们每一个都应该是谈判领域的顶尖高手,像周恩来总理的“求同存异”方针就是个非常好的谈判策略,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这是一种打破谈判固有流程的方式,就像你跟别人谈买卖,我先跟你讲你的好处是什么,我们再来谈具体的合作事情,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会提高不少谈判效率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