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同性恋之都「上演」中国形婚 宋宇航,世界说|主编 世 界 说 专 员 孙 谦 发 自 德 国 柏 林 当意大利导演索菲亚(Sophia Luvarà)第一次听说中国的“形婚”时,她长呼一声,当时的惊诧无异于消费者看到一个高科技产品在万众期待之下面世。五年后,她把中国“形婚”的故事拍成了电影。 今年 2 月,第 66 届柏林电影节,索菲亚的纪录片《中国“柜”里》来到了这个被称为同性恋之都的城市,竞逐为 LGBT 主题的影片专门奖项——泰迪熊奖(Teddy Award)。我们在柏林电影节上采访了索菲亚,和她聊了聊一个意大利人眼中的中国形婚。 (为了保护影片主人公,我们对部分画面做了模糊处理) 观看完整视频请点击:视频 | 同性恋之都"上演"中国形婚 “形婚”是“形式婚姻”(marriage of convenience)的简称,在中国的同性恋圈里是个人尽皆知的“解决方案”。迫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为了要一个夫妻的名分,中国同性恋要与另一人举行婚礼、在法律上办理结婚手续,以示“正常”。但正如这个名字的描述,形婚只是形式上的,并不是实质上的婚姻。 对于索菲亚来说,这是件不寻常的事。 不同于很多道德卫士从反人权的角度大书特写,索菲亚的第一反应是,中国人是如此的“聪明”:不管法律如何规定,世俗压力有多大,上有政策必然下有对策。索菲亚决定拍摄一部记录片,讲讲这个中国同性恋圈里极其盛行的“形婚”故事。 在中国,大多数同性恋还生活在“柜子”之中。他们多多少少没有公布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正因为如此,索非亚从准备到拍摄完成整整用了五年。在她镜头下,男女主角的生活里,形婚的目的是隐藏。有的人向父母隐藏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有的人尽管向父母出柜,却仍然要向父母的人际关系圈“做交代”,让家人在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追问时可以把话说圆。他们披着异性恋的形婚外衣,隐藏在目前对同性恋容忍度并不高的中国社会里。 与隐藏相反,纪录片的目的是要讲故事,要呈现。在某种程度上,是揭露,更是本质上的互相抵触。 △《中国“柜”里》预告片截图 拍摄一部讲述“形婚”的电影并不容易。最难的,就是找到愿意接受拍摄的形婚者。 当索菲亚提起要拍摄形婚影片的想法时,她找中国朋友帮忙,大家的一致反应却是“没戏”,但她并没有立即放弃。当最初的想法渐渐成型,她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中国制片人伍晴暘,一起寻找合适的拍摄对象。而这个过程困难重重,很多人愿意接受他们的采访,但不同意被拍到电影中。直到索菲亚和晴暘打入同性恋圈子,才逐渐找到一些愿意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且接受拍摄的人。 片中的主角最后锁定为安迪(Andy)和樱桃(Cherry),分别是男同和女同。影片的情节,便是顺着他们寻找各自形婚的对象的过程展开的。面对形式婚姻,他们要讨论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说怎么应对家人和朋友,是否要生养孩子,怎么解决照顾下一代和养老的问题等等。 看“中国柜里”的感觉,就像是在和知心的朋友聊天。导演索菲亚成功地把她的个人风格放进了这部纪录片。虽然在拍摄的过程中,他们不得不“创造”一些善意的谎言来获得部分重要的拍摄素材。比如片中有一幕是在 Cherry 的老家进行拍摄,是中国南部某省的一个小县城,Cherry 的父亲是非常严厉保守的。所以当时 Cherry 跟父亲说剧组是来拍摄一部关于鱼虾养殖的纪录片的,才拍到一些 Cherry 家庭的画面。也许是索菲亚的善意打动了 Andy 和 Cherry,影片才能够完成拍摄,导演和她的两位主角也在拍摄中成为了朋友。 △制片人伍晴暘和导演索菲亚 (Sophia Luvarà) 在 2016 年柏林电影节 片子选题的角度沉重,但是叙述方式却娓娓道来、节奏舒缓、没有太多的戏剧冲突。这源于导演索菲亚最初拍摄这部影片的动机。 索菲亚和很多来自西方试图反映中国社会问题的导演不同,她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中国社会的人权问题进行批判,而是出自于对于形婚这种现象的好奇心,尝试通过这一现象折射中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关系。她坦言自己来自意大利南部,在当地的社会语境中,家庭关系很重要,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非常亲密,因此她能理解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但中国两代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还是让她感觉到震撼。这是一种极其深沉、无私但同时又压抑的感情。 索菲亚也提到,中国同性恋这一话题,可以涵盖的面非常广。想要在一部片子当中面面俱到,既不现实,也会令纪录片失去它纪录的意义。她不希望“中国柜里”做成一个新闻片式的中国同性恋情况调查报告,而是去展现两个形婚亲历者的历程。因此虽然影片涉及了暗访心理医生,参加同性恋父母互助小组等,也只是点到为止。 她只是想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讲这个故事。当然,若是这个故事能够展现深埋在海平面下的冰山一角,也算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 △END△ 【如需引用、转载请联系世界说】 世界说 - 知乎专栏 为你提供国际资讯和全球故事 和你一起生活在别处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globusnews 发自知乎专栏「世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