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虫子,用心感受下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3-10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研究昆虫的硕士或博士平时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IMG] 克莱德

    我是做昆虫分类学研究的,其他诸如分子,病理,生态方向我也不清楚。

    先说一下昆虫分类学,这个学科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是现在却相当冷门,特别是以昆虫形态特征为研究方向的传统分类学,其主要工作是以昆虫外部形态特征为基础,对昆虫进行鉴定,分类,命名发表新的分类单元,修订已有分类单元,工作比较偏文科,从业人员日渐稀缺。

    而说到高校昆虫分类学研究者的日常,也大致要分两种类型的人来看。

    第一类,通过调剂或者其他原因稀里糊涂进入昆虫分类圈子的,也就是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或者对这个专业不了解不擅长甚至有排斥心理,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入坑的人,这应该是昆虫分类学专业的主力军(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所有冷门专业的通病)。这一类从业人员,发展好的,会喜欢上这个专业,认认真真做好工作,积极上进;发展较好的,能老实本分的做好研究工作,不出岔子;发展一般的,能比较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但是不会再深入研究;发展差的,浑浑噩噩度日,连文章都是别人帮写的也是有的。(注,这里的发展指的是自己对该专业的态度,并非指在该领域的头衔的发展程度(研究生,博士生,讲师,副教授……),昆虫分类研究做的好与不好与头衔无关,除开一些硬件条件的限制,只与你对这个学科的态度有关)。除了发展好的,一般浑浑噩噩的人属于被动工作,有些人到了毕业专业技能还只是很初级的阶段,甚至还是负的,不懂搜集文献,不懂命名法规,不懂翻墙,不会采集标本,不知采集的辛苦,不懂标本的宝贵……反正就是太多的不懂。

    第二类,对昆虫比较喜爱,热衷分类事业的,这类人很少的,虽然我就是其中一个,我本科英语翻译专业,对甲虫有浓厚的兴趣,研究生考入昆虫分类专业,从事蜚蠊(小强)的分类学研究,研究对象很不让人待见,但是就因为不受人待见,空白很多,能研究的空间很大,自然研究生活也过的很充实。这类人一般都会主动性的自己开展研究工作,除了老师能提供的文献,自己经常没事就到处谷歌文献,除了老师安排去野外采集,自己也会主动去野外采集,反正就是各种主动,各种如饥似渴,也会在昆虫爱好者圈子里瞎混和其他昆虫分类团队交流,到处交流换取标本,如今分类专业日渐衰落,而昆虫爱好者却日渐壮大,不和爱好者搞好关系会很吃亏的,大牛土豪爱好者在传统分类方面秒杀科班出生的情况不是没有过。

    无论是第一类还是第二类,我们的日常都很寻常,娱乐消遣为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局看电影,逛某宝;老师来任务了,就完成任务,做传统分类的学生,主要在看镜子,拍照,绘图,PS 图片,看各种古老的英语的法语的拉丁语的德语的日语的……文献,各种盯着标本看个不停;做分子的各种做实验,各种跑树,各种分析;无论做分子还是传统,各种整理标本,分子的整理酒精标本,传统的整理干插标本,负责任的还的好好整理标本姿态,男生基本都得在虫季(一般在夏天)出去山上当野人,抓虫子,女汉子也得出去抓虫子。关于野外采集,很辛苦很累,没采集过的人老以为手到擒来,出去就各种虫子等你来抓,诚然,出去采集都会到各种风光秀丽的地方,但是路途的辛苦,干咽的压缩饼干,渴得来只能喝不知带没带细菌的溪水的痛苦,晚上睡的木板子,越发黑亮的肌肤,被蚂蚁蚊子咬的痛苦你们懂吗,标本不是手到擒来,采集标本的快乐和痛苦只有去了才知道,越是采集的多,越是知道采集来的标本的珍贵和不易,但是遇到一些从没有采集过标本但是还是在这圈子混并无耻伸手要标本的人,他们真以为标本都是小意思,可以肆意糟蹋,乱搞,可以不尊重标本采集者,面对这种情况,辛辛苦苦采集的标本真的是喂狗了,无论是爱好者和科班出身的人,都不愿意自己辛苦采集的标本落入这类人手里。除了虫季,其余的日子基本都在实验室度过,做着实验室的工作,采集能减肥,但是回来实验室又是个真肥的过程,我是从早坐到晚的典范之一,有时连饭都不愿出去吃,直接叫了外卖,每天做的工作很繁琐,如果不喜欢会觉得无比枯燥,我每天都在 p 图,看各种文字的文献,解剖,这一呆就到晚上 12 点,一直到凌晨两三点还不想走的情况都有。发表昆虫新种是我们最典型和常规的工作,写一篇分类学文章看似简单,但是却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因为搜集资料是个不确定的过程,标本的添加也是不确定的,比如你把文章写好了,突然又得到一批标本,里面还有新种,你就不得不再把那个新种加到你文章里。

    关于分类发表的文章,除非涉及分子什么的,要不影响因子一般不会很高,一般来说 zootaxa 和 zookeys 是传统分类能发的最好的文章了,而且传统分类学专业恰恰不能以影响因子来衡量文章的质量,虽然传统分类的文章套路很简单,但是文章内容的负责与否却因人而异,文章能不能比较完善也和做的昆虫类群有关,如果不幸捡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很严重,标本稀缺不好采集,又不好鉴定的昆虫类群,文章自然很难写好,遗漏的问题自然也很多。同样是发 zootaxa 或者 zookeys 看似影响因子一样,但是有的人却能够写的很好,图版做的很精美,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很负责的把自己的类群做好,趋近完美,而有的人却只能各种添乱,那样后果自然是被后人臭骂,留下历史遗留问题让后人擦屁股。

    马马虎虎写了一些,继续 P 图去了……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