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剑桥宿舍那么多,但我选了外观最难看最煞风景那一栋 程兔子,已正式从物理系叛逃至地球科学。 (为了知道这个房间里现在住的谁我夜闯了三一学院的门禁…… 结果成功把门卫大叔逗笑了。) 宿舍当然是真的,现在还有人住也是真的,连窗外那棵苹果树也是真的,不过牛顿祖师爷并没有在那棵树下悟道,不对,被苹果砸到脑袋。 然而,这个房间现在住的人并不是学生,而是院士(fellow),这么好的福利怎么能让学生抢去了呢。我溜进去的时候整个学院方庭空旷灯火通明,但这个房间黑灯瞎火,有可能院士只是把这个房间当办公室而已,当然也有可能出差了。不过从居住环境的角度来讲,这个房间并不是特别理想;晒不到太阳不说(从中式庭院的角度看,这个房间不就是最不适宜居住的“倒座房”吗),直接面对着城里最繁忙的三一街;四月之后游人如织,假如是学生住在里面的话,分分钟被游客的脚步以及照相灯闪得不想学习。(院士就无所谓了,反正他们不考试……) 至于这个房子历史上有没有学生住过就不知道了,最重要的是在我们的牛顿祖师爷成名之前有没有学生住进去过,当然他成名之后这个房子一下就跟着他也成名了。牛顿当时在三一学院的身份是工读生 sizar,学院给予他财政补助,他在学习的同时也为学院打工。sizar 的住宿费都很低所以估计他的房间也好不到哪儿去;当然,现在这个房间是不是设施还跟当年一样,就不一定了。 (http://heirloomheritagetours.com/wp-content/uploads/2014/06/Newtons-apple-tree-and-rooms-at-Trinity-College.jpg) 被苹果树挡住的那个房间就是。这棵苹果树是传言中那棵苹果树的后代。但是牛顿提出万有引力的时候并不在剑桥,而在他的家乡躲避瘟疫;据维基百科说他应该是在一棵毛栗子树下,额,简直毁。想象一下我们的牛逼顿祖师爷被一颗长满着尖刺的毛栗子砸到了他性感的卷发上,所以,万有引力定律大概是在医院里提出来的吧…… (http://www.ascotheathcejuniorschool.co.uk/_site/data/files/images/class%20pages/EA419FC0FD4AE20EC79098CDB89C7811.jpg) 几百年的宿舍根本不是问题,这在剑桥简直是太常见了;别忘了剑桥的校史已经有 800 年,大部分剑桥的学生都在有一定历史的房间里住过。牛顿所在的三一学院由亨利八世在 17 世纪创建(没错就是那个娶了六个老婆的亨利·克妻狂魔·都铎)并不是剑桥最古老的学院;剑桥一共有 32 个学院,而比它历史更久的如彼得学院、国王学院、王后学院等,有很多超过 500 年的庭院。 (稍微偏个题,剑桥大学的学院不是按照专业分的。具体可参考维基百科 Collegiate university ,或者想象一下哈利波特里的四个学院) 以我所在的王后学院(Queens' College)为例,我们学院创立于 1448 年,现在最早的庭院叫做旧庭院 Old Court 保存至今。虽然中间经过了几次装修,但还是保留了最初的格局。这可是 600 年的房间了哦亲,不过这并不影响它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宿舍区,每年选宿舍的时候非常抢手,从来都是第一个被选完的,一般只有排队非常靠前的学生才能选到。 学院的旗帜只有在重要的活动或纪念日才会被挂起来,这张是我入学典礼时候拍的。塔楼上有两只窗户,那里面也是学生宿舍你信不信?要进这两个房间,需要走过这样的楼梯: 嗯,塔楼上的房间没有洗手间。 所以在月黑风高的夜晚你半夜起来想去上厕所,一定要抓好绳子。 在剑桥一些历史悠久的学院就读的一大好处(当然有些人并不觉得这是好处)就是可以选择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房间,这才有真正的 Cambridge Feel。比方说,王后学院建造于中世纪,建筑风格也横跨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和维多利亚时期。所以选宿舍的时候,可以选择刚才那种霍格沃茨式的塔楼房间,可以选择维多利亚式的套间,当然也有现代的房间可以选。旧式的房间虽然设施可能没有现代的那么好,但是这才是剑桥啊!想象一下你以这个房间第 100 个主人的身份踏上稍微有些嘎吱作响的木地板时,说不定已经被游荡在房间角落的 99 个学霸之魂围观了一遍。 这个门位于我们学院的“核桃树庭院”(Walnut Tree Court),是 18 世纪(巴洛克时期)建造的。后来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了上半部分,现在看到的是重建过的,不过房间里的陈设还是非常有维多利亚风情;我进过高年级学长的房间参观,精致的壁炉上面摆了一排锃亮的高脚酒杯。剑桥的学生宿舍中有壁炉什么的是很常见的事情,只不过现在当然没有人会真的在里面烧柴了。 这个是旧庭院的图书馆,尖尖的窗户,就是典型的哥特风格。你不想在这样的房间里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你确定? 这个回廊庭院的窗户已经尖的没有那么明显了;从哥特式的尖顶到维多利亚式浑圆的拱形,在剑桥的学院里漫步就像走在一个建筑博物馆的画廊里,从历史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变化清晰可见。当然这个庭院是院长住的,我们只能打个酱油。 (Plate 224: Queens' College, President's Lodge, Interior of Gallery) 去年 9 月我为学院募捐被院长请进这个庭院里他的住所喝红酒,结果被惊艳到语无伦次;跟我小时候在图画书上见到的维多利亚房屋内设完全一样。就是上面这张照片这样。 说了有壁炉嘛。 剑桥的魅力就在于所有的古建筑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是伸手可触的生活的一部分,在现在的大学中仍然坚守着它们的职责,是以刘瑜称剑桥为“琥珀之城”。 比方说我们学院初建时的教堂,壁上的彩绘依稀可见,现在已经走下神坛被改成了学生的图书馆。由于是古建筑,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不像其他图书馆那样灯火通明;夜里穹顶高挂,室内像室外一样晦暗,每一个学生面前却是一片明亮的区域,无数的孤灯之岛悬浮在一片书海中。 往近了看,学院也有维多利亚式的建筑,比如说上面这个红砖砌成的半圆形费希尔楼就修建于 1911 年。 (https://www.conferencecambridge.com/wp-content/uploads/2011/08/St-Johns-Landscape-Bedroom1-530x398.jpg) 我记得以前有费希尔楼内部维多利亚式陈设的照片,不过现在找不到了,只能用这张圣约翰学院的学生宿舍顶替,这样的拱形窗户是典型的维多利亚风格。 你是愿意住在这样的房间里,还是毫无特色的现代宿舍中? ……反正我认怂了,我最后还是选择了我们学院公认外观最难看最煞风景的现代宿舍楼,挡不住有自己的浴室可以随时去洗澡啊_з」∠)_ 不过这又如何呢,只要每天推窗能看得见剑河的春风柳色,只要每晚经过数学桥一抬头满天星斗,一低头镜水如空。夜晚一枕清梦星河全是先哲们的幽思啊。 (不好意思,这是我的房间)(Update:字是我老爸的!我哪能写这么漂亮的字……) “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徐志摩 (除标注外,照片均为本人拍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