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朋友圈里的「人生赢家」,是真的优越吗? 小友,友心人,你懂心理学的好朋友,陪你一起探索灵魂深处。微信号友心人(yosumn) 小友说:相信我们都会在身边遇到一些人生赢家。他们有令人羡慕的人生,让人嫉妒的每一天。看着他的朋友圈,与他一起生活,你会倍感空虚,甚至让你产生自我怀疑:我的人生为何会这么暗淡……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统称为:虐“狗”。 虐“狗”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如果把关注点放在“狗”上,也许一个“惨”字就能讨论完了。但我们把目光转向虐狗人,那些人生赢家上,他们是真的很成功呢?还是想虐你而已呢? 事实证明,如果拥有一系列简单的探测工具,你不仅可以让自己觉得好过的多,也能认清这些所谓“人生赢家”的弱点和虚伪表象。 一、阿德勒:用优越感代替自卑感 与弗洛伊德同时期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他创造了术语 “自卑情结” 来形容那些寻求优越感的虐“狗”者,他们只是为了掩盖心中的恐惧。 据阿德勒的说法,部分觉得低人一等的人通过阿德勒所说的“寻求优越感”来代偿自己的自卑感。这些内心不安全的人们,唯一能觉得快乐的方式就是让别人一下子感到自卑和不高兴。对于阿德勒来说,寻求优越感是神经症的核心问题。 二、自恋:我自信 就是让你不自信 我们现在认为热爱“晒命(粤语:显摆)”是自恋人格紊乱的一项特征,非正常的发展使得一个人不断地寻求提高自尊的办法。 自恋者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浮夸的人(感到超级高高在上) 一种是脆弱的人(不虚张声势,感到虚弱和无助) 有人认为这两种自恋者自尊水平都比较低,但是浮夸的自恋者可能更擅长表面功夫。其实无论是哪种情况,当你身边有人让你觉得自卑时,很可能是他自己的自尊在作怪。 自恋虽然很少到达病理学的地步,但是多多少少它能描述出一个人的特性。一些人格研究者更愿意使用“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来替代“浮夸”和“脆弱”,能让你学习到更多每天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自恋类型。 自恋者同样可以分为两种: 显性自恋者:浮夸的人 隐性自恋者:脆弱的人 英国德比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布鲁克斯(James Brookes)决定调查“自恋”的人们在两个方面看待自己: 自尊水平 自我效能(相信自己能成功的主观判断) 他用了一组大学生的数据,分析了显性跟隐形自恋、自尊水平、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布鲁克斯发现: 显性自恋有更高的自尊水平:他们需要感到“特别”这一行为似乎对于吹嘘自我的个体来说是最重要的; 隐性自恋者则表现出了更低的自尊分数。 再来看自我效能,比起他们更加高敏感和不安全的搭档来说,显性自恋者同样也分数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显性自恋者来说,他们需要凌驾他人之上的权力,这看起来给他们自己可以无所不能的感觉。 三、我不安全,所以我想让你不安全 布鲁克斯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能够补足自恋型人格的描述。他指出:缺乏安全感也是一种自恋的内在表现。在以下四种虐狗的情形里,除了被虐的你产生了不安全感,你有没有留意到对方也是缺乏安全感的呢? 1. 不安全类型的人会让你对自己也感到不安全 当你开始质问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你附近是有谁或哪种类型的人时常出没?如果你能发现这一点,这的确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如果你基本上不会感到不安全,只是有某类人出现的时候才会感到不安,很有可能就是这些人把自己的不安投射给了你。 2. 不安全类型的人需要展示 ta 的成就 成就感对于缺乏安全感的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需要展示出自己的成就来让他人相信,他们做的事情是非常有价值的。或许你会因为他们展示出来的光鲜亮丽而受到打击,但你也可以这样想:小到在菜市场砍价成功,或大到成为年级第一,也许你也有他们念念不忘挂在嘴边的各种成就,只是你没有发现,并不热衷于显摆而已。(暂且是吧?) 3. 不安全类型的人经常谦虚自夸 谦虚的自夸看起来是一种自我贬低,实则还是在自夸。也许这就是让你感到不舒服但又不知道怪谁的原因。 4. 不安全类型的人总是抱怨一切都不够好 自卑的人总喜欢展示他们有的高标准。你可以把他们称为自以为优越的人,但是你看到他们装模作样越多,你越会觉得他们实际上比你好。也许你能猜到,他们所谓的高标准是维护他们的手段,不仅证明他们比其他人都好,也让他们让自己保持严厉的自我评价标准。 参考资料: Brookes, J. (2015). The effect of overt and covert narcissism on self-esteem and self-efficacy beyond self-esteem.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85172-175. doi:10.1016/j.paid.2015.05.013 回到布鲁克斯的研究,显性自恋的一些表现可能的确对于树立信心有帮助。然而,随之而来的代价是让周围的人都变不自信了。友心人(微信号:yosumn)希望你能识别出展现优越感的人,认识到是他们内心的不安全感投射到了你身上,这对你远离自我怀疑或许有帮助。 真正的人生赢家总是有的,而上述解释你可以认为是一种没卵用的强行科普。真的没有用吗!?毕竟人生已经如此艰难,用心理学拆穿他人,能麻痹一下自己受创的心灵。 哦对了,记得点击这里,利用心理学了解自己,这样才不会随便质疑自己。 作者 | Susan Krauss Whitbourne Massachusetts Amherst 大学心理学教授,她的新书是《The Search for Fulfillment(寻找满足感的道路)》 翻译 | 青葙 编辑 | 何为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转载前请阅读友心人(微信号:yosumn)《点这里阅读转载须知》,如需加入白名单,请提供微信公众号 ID。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