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熊本熊没帮上忙——日本地震,那些做对和做错的事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6-04-19.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相关链接:日本近 80 人被埋在废墟下,熊本地震已致 41 人遇难

    [​IMG] 一财君,爱商业,爱生活。

    4 月 14 日(周四)晚 21 时 26 分,位于日本九州的熊本县发生震源深度 11 千米、里氏 6.5 级地震。之后人们发现,16 日(周六)凌晨发生的一次里氏 7.3 级地震才是本次一系列地震的主震,此前为前震。光周六这一天,熊本及其周边观测到的地震就有 113 次。

    [​IMG]

    4 月 14 日,日本九州地区发生地震。

    震灾发生后,有几个现象尤其引人注意:

    (1)尽管此次震级与 1995 年阪神大地震相当,遇难人数却远少于当年的 6434 人。截至 4 月 17 日,遇难者为 42 人,且多为高龄者。

    (2)没有出现大量志愿者无秩序涌入的情形。救灾处理相对高效有序。

    (3)使用无人飞行器进行广范围调查,使用救灾机器人在危险区域搜寻生存者。

    [​IMG]

    由日本国土交通省派出的无人机在空中探查灾情时拍摄的图片。

    (4)能看出媒体在信息发布时有自我约束。比如,极少出现渲染悲伤情绪的镜头,没有出现像遗体、受伤惨状等可能引起观众心理伤害的画面,但也因此,各媒体发布的信息同质化严重。

    所以,针对这次日本如何做灾害危机处理,我们整理了 9 个你可能关心的问题:

    Q1:日本地震危机处理做得好吗?

    首先,日本灾害处理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

    (1)针对此前发生过的问题,采取对策防止再犯。

    此前东日本大地震时,有过灾民避难长期化与健康恶化的经验,所以主要考虑居民避难的生活质量。措施包括:

    ——向避难所配置移动电源车,发放充电器。

    ——对残障人士与透析患者实施转院。

    ——提供水源、医疗支援的同时,也解决洗澡等问题。尽快恢复供电与煤气。

    其实,早先日本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吸取经验教训。1995 年,阪神大地震的遇难者当中,有八成以上死于木造建筑倒塌。由此,政府制定《建筑基准法》,对耐震建筑标准提出要求。对于既有住宅,地方政府与机构会出资援助耐震诊断与修补。

    [​IMG]

    1995 年的阪神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出台了法律规范了防震建筑的具体标准。

    同样是基于 1995 年这次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志愿者管理方法也得到改进。阪神大地震发生 2 个月内,共集结了 100 万志愿者;1 年内共来了 138 万志愿者,其中 7 成没有志愿者经验。其中有一个地区,4 天之内,登录志愿者数量就有 3500 人,到第 8 天已有 5000 人,但由于当时负责的职员只有 20 人,志愿者陷入慌乱状态。这些人后来被称为“志愿者难民”。2011 年东日本震灾,日本开始在各地设置“志愿者中心”,统筹管理志愿者活动。

    阪神大地震还促生了《受灾者生活支援再生法》,将受灾程度评定不同级别,灾民可以据此申领生活补助金。

    东日本大地震时,也出现了下水道问题——有 642 千米下水道、120 多个下水道处理场受灾停用,当时预计,恢复正常要花两三年时间。一旦厕所无法使用,对人的生存状态与传染病防范都带来威胁,后来,政府一方面加强主干道下水道防震处理,一方面在防震宣传时呼吁并教授简易马桶的制作方法。

    [​IMG]

    在东京防灾手册中,专门教授简易马桶制作方式。

    (2)针对过去发生过的所有地震灾害,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种类做出预测,然后提出不同对策预案。

    (3)事前教育,不断提高居民防灾意识。我们会在后面具体谈谈,在一个不错的事前教育案例中,东京这个城市都做了哪些事。

    也正因为防灾意识的不断普及,灾害发生时,居民能够按照之前的指示有序避难。但高龄者以及一部分行动不便的人,在避难过程中处于劣势,有时会因未能及时撤出或不愿撤出而遇难。

    (4)有意识的心理创伤处理。一方面,更重视灾民的情绪变动,注意及时疏导与抚慰,另一方面,针对媒体提出要求,比如,在避难所张贴告示,呼吁媒体不要未经允许进入避难所,或随意采访灾民——但这次 NHK 的报道中,也有采访被认为是打扰灾民。媒体在报道中也不去发布带有刺激信息的画面,各家媒体的灾情报道重点,包括灾民采访在内,目的更多在报道受灾情况更新与对策处理情况,而非渲染救助时的感人或悲伤情绪。

    其次,本次救灾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的社交网络账号,一开始未能通过社交网络及时更新灾害信息。熊本县厅宣传部与警察本部在 14 日 21 时 26 分地震发生当下没有任何反应,针对粉丝的询问,也没有任何应答。警察本部到 15 日 6:33 开始发布第一条灾害相关信息,县厅宣传部在 15 日 8:59 才开始有所反应。县内各个地区从地震 2 小时后才开始陆续发布避难所信息。

    [​IMG]

    [​IMG]

    这是熊本县宣传部和熊本县警察本部最早发出与地震有关信息的 twitter 截图,对于政府机构账号来说,这个反应被吐槽太慢。

    (2)熊本熊反应失策。人气形象熊本熊有大约 44.7 万粉丝,本来有极强的信息发布与传播能力,但在此次事件当中也没有关于灾害的任何反馈。最初,也许可以将这种不回应粉丝关心的态度考量为“回应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中的角色是否安全,可能会让人质疑,政府资源应用是否偏离救灾重心”,但后期没有利用这个形象作为信息发布渠道,等于是浪费了一次危机处理的机会。

    [​IMG]

    周日,由漫画家们发起的“熊本熊加油系列创作”开始在 twitter 蔓延。一位粉丝发布推文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张熊本熊照片,希望熊本加油。但熊本熊账号在地震后迄今没有发布信息。

    (3)在阪神大地震救灾处理过程中,曾有将资金挪用至与救灾复兴无关的项目的先例,2011 年东日本地震之后,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善。此次熊本地震灾后处理的预算使用情况也将得到公众监督。

    Q2:听说地震时,日本居民手机会有警报?

    目前,日本已经在 35 个都道府县地区(大概相当于我们的省级)建立了“灾害信息共享系统”,还有 12 个县仍在筹备中。此次熊本县已经设置完成这个系统。

    首先,各级政府与机构负责发布的信息不同,中央级别主要发布警报与气象预报,都道府县发布防灾信息与通知,各个地方区域发布灾害发生时的避难劝告、指示与通知,另外,煤气、电力、交通、通信等生命线信息也在这个发布范围内。

    然后,这些信息统一发送到各个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电信运营商、电子看板(比如室外大屏幕、车站信息屏,甚至自动贩卖机的电子小屏幕),这样,电台、电视台、网站、手机、各个电子看板终端就会在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收到警报或通知。电视台的话,一开始大多使用顶端字幕“速报”的形式,电台采取的方式是紧急播送,网站上会有置顶文字信息,手机则是无论你是否处于静音模式,直接发出警报——当然,并不是每次地震都有警示,由政府发布的信息会根据震级大小与所在地,判断是否推送给居民,自行下载的警报 app 则会事无巨细在后台推送。目前汽车 GPS 终端的信息警报仍在推进中。

    Q3:受灾后,政府确认并公开了哪些受灾情况?

    (1)统一发布具体人员伤亡及建筑具体损害情况。

    (2)警察厅报告道路具体损害情况、110 通报情况。

    [​IMG]

    熊本县的著名历史旅游景点熊本城部分坍塌。

    (3)国土交通省报告包括公路、铁路、机场的道路通行情况。

    (4)消防厅报告避难情况,内阁府报告物资与生活支援情况。

    (5)核能规制厅报告核电站状况,经济产业省报告电力、煤气、自来水、加油站状况。

    (6)总务省报告手机通信出现的具体问题、灾害留言板服务、无线网络免费使用情况。

    (7)确认公共电视台 NHK、民间电视台、电台畅通情况。

    (8)日本邮政集团针对灾民采取灾民储蓄、保险业务的灾害时期处理方案。

    Q4:政府各部门如何应对?

    (1)内阁府在受灾现场成立对应处理本部。

    [​IMG]

    日本民进党组成的灾害应对本部。

    (2)气象厅在地震发生 2 小时后第一次召开记者发布会。然后每天定时多次召开记者发布会,并持续发布气象预报。

    (3)公开不同部门的救援人员派遣状况。

    (4)熊本县发布具体救援需求。

    (5)气象厅、内阁府消防厅、防卫省、国土交通省、核能规制委员会、熊本县县厅各自公开网址,发布受灾信息更新情况。首相官邸、内阁府以及熊本县几个政府机构的 Twitter 开始更新。

    Q5:除了这些,还有什么信息也很重要?

    (1)发布受灾生活相关信息,比如火灾预防与灾害复兴融资支援。

    (2)发布灾后重建对应处理方案。

    Q6:媒体做了什么?

    此前日本地震灾害时,在灾区传递信息最有效的媒体依然是电台与电视台。这里主要分析电视台。日本的电视台主要分为公共电视台 NHK、民营电视台分为总部位于东京的核心局,以及各地方局。

    在灾害报道领域,媒体们更多意识到一个词——意料之外。近年来,各种意料之外的灾害——火山喷发、龙卷风、更大级别的地震灾害持续在日本发生,他们已从技术与事前预案两个角度来加以改善。

    从技术上说:

    (1)设定备用信息发布地。比如 NHK,假设位于东京的电视台受灾机能停止时,会以另一个城市——大阪作为应急备案。

    (2)增加装备,比如风力或太阳能驱动的摄像头。像朝日电视台,在日本东北沿岸设置了 8 个防震摄像头,即便停电,也能在海啸袭来瞬间记录关键画面。

    (3)大数据信息处理。NHK 正在与一些机构与公司合作,根据手机位置信息与汽车 GPS 信息,统计灾害发生时的灾民行为数据,根据数据,判断媒体下一步该对受众做哪方面呼吁或应对方案。但也有人提醒,需要防止私人信息不当利用。

    全国性质的电视台,除了“不渲染情绪”,“更多传递事实”等基本纲领之外,会立刻共同成立特别报道组,在前线不断更新消息。至于这些前线报道组——民营电视台会联合同属一个系列的地方电视台,NHK 则是自己在熊本的分部。

    [​IMG]

    NHK 镜头下的日本灾民。

    但是也正因为这些预案与一些道德上的自我规制,各家报道内容几乎都呈现一致特征,比如,主要信息来源是官方与政府机构,演播厅补充信息也倾向于科学常识普及与解释。街头采访极其小心,重视保护灾民隐私。一方面,这的确能够抑制公众恐慌情绪,但自从周六晚间开始,由于缺乏更多信息以及成本考量,各民营电视台陆续恢复常规准备的节目。

    另外,由于日本仍采取无线电视信号,地方台的信号范围主要覆盖当地,在灾害发生时,他们会在自己的节目时间段更多针对本地,播出避难呼吁、避难场所及当地信息传递、物资信息公布、灾后重建信息等内容。

    Q7:公司们做了什么?

    生命线设施:

    1、雅虎日本推出基于地图服务的“道路通行实时信息”

    [​IMG]

    图中带有 X 的红圈表示监测到通行受阻,蓝线表示监测到可以通行的道路。

    2、丰田推出畅通道路地图

    [​IMG]

    3、Google 推出拥有透析设施的医院地图

    [​IMG]

    红色:可实施透析的设施;蓝色:保证水源就可以实施透析的设施。

    4、电信运营商“NTT 东日本”设置免费手机充电区与免费 Wi-Fi 区地图

    [​IMG]

    5、电信运营商“NTT 西日本”推出“灾害留言板”服务

    [​IMG]

    避难所与物资支援:

    1、雅虎日本推出“避难所地图”

    [​IMG]

    避難所マップ(熊本県)在这份地图中明确显示了避难所的基本情况,只要输入关键词变能搜索到自己家附近的受灾避难所所在地。

    2、Google 推出食品及支援物资发布所

    [​IMG]

    3、房产中介公司Apamanshop宣布,自己管理的房产中,可以提供短期免费出租服务。

    4、Airbnb 宣布,在 4 月 14 日至 20 日期间,在熊本及其周边,一些空屋向受灾者免费开放。

    [​IMG]

    5、当地一些温泉旅馆提供免费入浴服务

    募款

    AEON 超市、全家、罗森、7-11 等拥有大量门店的公司,以及雅虎日本、乐天,以及各家银行、红十字会,分别开始作为募款窗口,向社会公开募集地震支援资金。

    Q8:目前日本针对灾害危机处理还有哪些想改进或没解决的事?

    (1)刚刚提到的预算与资金处理问题。

    (2)避难所收容人数与物资准备、避难经费问题。

    (3)通信问题。东日本震灾时,网络在受灾地之外起到极大作用,但是在震区未必能完全有效。当时灾区最有效的信息获取方式首先是电台,其次是电视。而且,避难所设备与通讯未必能全部得到保证。需要注意的是,基于救灾时特殊情况,可能会发生私人信息安全诈骗问题。

    (4)灾民生活补助需要一大笔预算,如何确保足够资金,需要进一步讨论。

    Q9:传说中很受欢迎的《东京防灾》手册都说了什么?

    这是由东京都向东京居民免费寄送的事前防灾指南,书店同时也会低价销售。由于设计简明易懂,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广泛传播。但是更值得借鉴的是它的内容——它对我们的意义在于,一本好的灾害预防手册该说些什么,以及灾害事前教育需要做到什么程度。

    [​IMG]

    《东京防灾手册》中文版

    这套印刷品内容包括:

    一、一本《防灾手册》:

    1、震灾发生时怎么办?

    [​IMG]

    2、平时可以做哪些防灾准备?

    [​IMG]

    3、除地震之外的灾害防止对策(大雨、暴风,泥石流,雷击,龙卷风,大雪,火山,恐怖袭击,传染病等)

    [​IMG]

    4、应急处理方案

    [​IMG]

    5、关于灾害的知识

    [​IMG]

    二、一份简易防灾地图

    [​IMG]

    [​IMG]

    这样,即便遗失手册,也能通过这张纸得知最低限必要信息,然后查出自己所属的避难所。

    对这本《东京防灾》感兴趣的人可以戳“我要防灾”下载中文版 PDF。

    注:图片来源于 CFP 图库以及网络,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通过后台与我们联系。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