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国家间的经济差距是在扩大还是缩小?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4-20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你猜得没错,国家之间的差距确实是越来越大了

    [​IMG] 扣小米,经济学博士生,在德国

    首先说一下理论。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的理论就是收敛理论,来自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主要分两类,一是无条件收敛,二是有条件收敛(或者叫趋同)。

    无条件收敛(Unconditional convergence)认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存在一个稳态(steady state),越是偏离这个稳态远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应该越高。也就是说穷国终有一天能赶上富国。具体什么是稳态,请看下图:

    [​IMG]

    这幅图描绘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出。首先这里的生产函数是 Y=A F(K, N) ,产出(Y)取决于技术水平(A)、资本(K)和劳动力(N)。

    纵轴是产出 - 劳动比,横轴是资本 - 劳动比。蓝色曲线可以看作人均产出。绿色曲线是储蓄率 s 乘以产出函数 f,虽然写的是 Investment,但这里为了方便我们称之为储蓄。红色直线是投资需求。绿色的储蓄和红色的投资需求的交点就是稳态的点(储蓄等于投资需求),对应的纵轴上的值和横轴上的值分别是稳态时的产出水平和资本水平。如果在稳态值的左边,即储蓄大于投资需求时,人均资本会增加,产值也就会上升,即沿着曲线向右移动。当在稳态右边时,则相反。

    无条件收敛理论认为,如果两个国家具有相同的储蓄率、人口增长和技术水平,即上面那副图对于两个国家是一样的,那么贫穷的经济体(即在稳态点左边且离稳态点比较远)向稳定状态趋近的速度会比富有的经济体更快,因而最终会赶上富国。一个历史经验来自美国内部,1880 年美国南部各州的人均产出只有北方的三分之一,一百年之后这一差距缩小到 10%。另一个例子是 1990 年统一后的德国,东德与西德的差距正在缩小。接下来看这张图:

    [​IMG]

    图中的散点代表 25 个发达国家 1960 年到 2003 年的数据。纵轴是这 43 年里的人均 GDP 的平均增长率,横轴是各国 1960 年的人均 GDP,衡量国家在当年的富裕程度。按照无条件收敛理论,初始时候的越穷的国家(横轴上靠左的国家)应该增长率更高(也就是纵轴上越高),即横轴和纵轴应该呈负相关。我们可以看到这 25 个国家大致是负相关的关系,即收敛形态。

    但是再看下一张图:

    [​IMG]

    横轴纵轴代表的一样,时间仍是 1960 年 -2003 年,但国家扩展到了 102 个,包括了大量发展中国家。这张图就没有显示出负相关的关系,许多贫穷国家的增长率甚至是负值,而富裕国家的增长率能够达到中游水平。这里并未出现收敛。无条件收敛是站不住脚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多实证研究的证实。

    有条件收敛(conditional convergence)为此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考虑了生产率不同的情况,见下图:

    [​IMG]

    这张图与上面第一张类似,只是字母稍微有所改变。左右两个图是两个不同国家,左边是富国,右边是穷国。两个国家最大的不同是生产函数 f(k),生产率高的国家更富有(如在相同的 k0 下,左图的 y0 大于右图的 y0)。这两个国家拥有一样的初始条件人均资本 k0,但由于生产函数的不同,二者的稳定状态的位置也不同(即 k* 和 y* 在两图的位置),这个理论认为生产率高的国家增长率会更高(即左图 y* 与 y0 的差距大于右图 y* 与 y0 的距离)。

    这一理论有不少经济学家进行过阐述,解释方法有一些区别,假设条件会有所不同,比如增加了教育水平、基础设施、产权等因素。如果把这一问题延伸到究竟是什么引起了国家间的经济增长的差异,那我们就可以再增加内生增长、技术进步和创新等概念,而以上这些因素都都可以解释为何各国生产率会出现不同。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些不那么主流的理论也对此问题进行了解释,比如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Roal Prebish,1901~1986)在 1949 年提出的中心 - 外围理论(Core and Periphery Theory) 。他认为国际劳动分工将世界分为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工业中心”,另一个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生产初级产品的“外围”,由于技术进步的传播不平等,导致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相互关系的不平等。

    最后再上一张图:

    [​IMG]

    数据来源:Maddison Project Database

    (数据的货币单位为 1990 年价格水平的 Geary-Khamis 美元,感谢 @民逗公知 提醒)

    纵轴是人均 GDP,单位是美元。很明显可以看出,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各大洲间的经济水平差异逐步扩大,原因上面已经提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水平是最根本的原因,如果没有这些基本投入,其他的影响因素都只是空中楼阁。另外制度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关于这一点可以读一下阿西莫格鲁(Acemoglu)与人合著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Why nations fail)。

    参考文献:

    Blanchard, O.; Amighini, A.; Giavazzi F. (2010): Macroeconomics: A European Perspective

    Burda, M.; Wyplosz, C. (2009): Macroeconomics: A European Text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