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不是所有的不幸福,都源于没结婚 灰蓝色的喵,我喊声miao你敢答应吗 去年年底,我还是单身,正跟爸妈打电话时,忽然觉得气氛有点不太对,于是刻意停顿了一下,感觉二老有话要说。 果不其然,我妈顿了顿嗓子,以一种极其不自然却努力装作极其自然的声调,试探性的问我“谈恋爱了没?有中意的男生吗?” 我心里一惊,想他们之前从来没问过啊,这也太突然了,刚刚不还是让我吃好喝好注意安全么? “矮油,你们好烦”,我故作傲娇的回答。 可让我没料到的是,这才只是个开始。 随后的几次电话,我爸妈步步紧逼,问题已经从当初的试探转至赤果果地“你也老大不小了,这事儿得放在心上,你看那谁谁现在可着急天天相亲呢……” “哦。” 就连不常联系的亲戚,我记得上次见面还“哎呀,好久不见又长高了呢”,这次直接是“有男朋友没啊?哎呦初中跟你一班的 XXX 上个月都订婚了,你也要抓紧了哦” “嗯,阿姨您吃菜。” 心情有点不太美丽,想约个朋友出来喝茶。 “周末?周末不行我要去买东西呢哎呀结个婚好麻烦的等你结婚就知道了你啥时候结婚哪哦对你还没对象是吧?” “……” 众人的围攻,成功地让我开始着急了。 何止是着急,我简直是焦虑了!!! 我也开始进入题主所描述的纠结。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我就在纠结。 越纠结越失眠,越失眠越纠结。 为了不至于浪费一晚上的睡眠,我在迷糊之中做出一个决定: 那就来实际了解下吧,选一些样本,看看结了婚或者没结婚,哪边人更幸福。 然后我就睡着了。 醒来我简单画个图,如下: 然后我就按照这个框架,开始搜集所有我认识的、能接触到的、现在城市的或者老家的、大龄女青年。(其实当时我也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但寻思着即便不能得出数据性的结论,一些直觉性的判断总会有的吧。)抱着这个想法,我开始继续对她们“深入了解”。 所谓深入了解,就是尽量找机会和她们接触,约一起吃饭,约一起出去玩,翻微博微信,没事找事聊天……然后我果然有了新!发!现! 我的新发现是,这个世界竟然如此规律,除了聊得来的,就是聊不来的。 所谓聊得来的,就是和一些人呆在一起,我很容易就忘记本来的目的了,只觉得太开心,时间过得太快: 有个单身同事,爱吃不胖,32 岁的年龄 23 岁的身材,爱美酒,极其爱烹饪,第一次去她家我俩就开始切磋厨艺,自己吃嗨了还做了满满一大盒甜点第二天带给办公室同事。 有个美女姐姐,20 出头就嫁人,生完孩子身体完全没走样,回到职场还自带干练气场。看向自己老公孩子时眼神瞬间放光,解释不爱在朋友圈晒娃是因为“都是正常生活嘛,也没什么好晒的”…… 而另一群人,何止聊不来,简直是不用“我就是来了解一下”来安慰着自己,你都想收拾东西立马走人。 “每个周末都差不多吧,在家呆着,身边人都结婚了,结婚了谁还理你呀,眼里都是自己的丈夫孩子,我也不自讨没趣……唉,我虽然没结婚,但男人也未必靠得住,结婚了离的不也多的是,至少我也没折腾……” “男人,都是结婚前一个样子,结婚后一个样子,没一个好东西……婆婆更别提了,不就看我是外人,全都欺负我,说到底这世界上最疼自己的还是自己爹妈……哎呦,宝宝来妈妈这里,哎呀我就指望我家宝宝了,宝宝你要争气哦” …… 话说,聊了一圈时,我开始反思我最初的想法,是不是哪里出错了? 如果按照我第一开始的设想,那我所了解的这些一点意义都没有。 单身也有幸福的和不幸福的,已婚也有幸福的和不幸福的。 这时我才反应过来,是我最开始的归类就错了。 怎么会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只要选择不结婚或者结了婚就会幸福? 生活里,本就不是 而是 我们所有的迷茫与纠结,恰恰因为我们把目光只放在【结婚】或者【不结婚】,我们辗转反侧,因为我们期盼只一种选择便可以带自己过幸福生活。 但如果只是一张证就能决定幸福与否,人生未免也太轻松了吧? 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取决于你内心的标准和你为之付出的努力。当你内心有一种“我要过怎样生活”的期望,你所有的选择会向它靠拢,引导你过上如是的生活。要不要结婚、跟谁结婚,这也是个人应该承担的选择。 不愿意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希望一劳永逸,希望别人指出哪条路是正确的,以便于当结果有偏差时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这是懒惰。 对自己的生活懒惰,那又能指望生活回馈给我们什么呢。 懂得如何让自己幸福的人,在单身时会幸福,也会幸福的结婚。她们自己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 无法让自己幸福的人,在单身时不幸福,即使结婚,也无法幸福,更无法给别人带来幸福。 然后我就想通了。 并为自己之前的纠结感到羞涩(chǐ)。 所以写这么多,也是希望把这个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趁早摆脱纠结,抓住每一天的幸福。 以上。 利益相关:不是独身主义者,也不主张大家都要结婚。只是不建议大家把所有的不幸福推给单身、或者推给结婚。 毕竟是自己的生活,咱能推给谁呢?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