篴迪,化学控,前婴幼儿食品行业从业者,略懂婴幼儿食品 6 月 8 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公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 2016 年 10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这个新政实施,是针对进口奶粉与国产奶粉实行相同的政策,结果显而易见: 消费者蒙圈 有的企业忍痛退出 有的企业心头大石落地 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最关心的还是这个新政是否和我们有半毛钱关系或者是对我们购买奶粉有没有什么影响。 首先,先来看看《办法》中和普通消费者比较相关的几个点: 第九条 【《办法》实施后,要先审核工厂,工厂获得生产许可证后,再到食药监局进行配方注册。已被审核通过的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链接: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专栏。国产的没找到,抱歉。】 这个条例的涉及的恩怨情仇比较多,要说的故事也很多,但是暂不展开说,主要说一下这个条例对消费者有哪些好处。 关于第九条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且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提高了门槛,把贴牌的中小婴幼儿奶粉企业淘汰掉,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到的奶粉更有保障,无论是供应还是产品质量方面。 其次,《办法》出台后,有三分之二的奶粉配方被淘汰,四分之一的奶粉企业将出局。很多人会担心奶粉会因此提价,毕竟现在市面上的奶粉动不动就三百多,价格虚高。其实并不会,《办法》实施后,预计市面上婴幼儿市售价会逐渐降下来,消费者购买奶粉的价格会相对低一些。但是代理商和经销商的利润会降低。 最后,消费者会少花点冤枉钱(这个是期望,但不一定会实现)。举个例子:X 妈给宝宝喝的是 A 奶粉,企业为了赚钱,新推出 AB 系列奶粉,配方在 A 奶粉基础上对某种营养素添加量略做改动,换了包装和名字,但是价格却贵了三分之一,宣传卖点改了。X 妈被推荐从 A 系列奶粉换到了 AB 系列奶粉,因为 AB 在宣传方面说相对于 A 来说更有利宝宝 X、Y、Z 方面的发育。结果是,X 妈不仅被误导而且也浪费了钱。 《办法》出台后,将限制企业这种行为。那么,X 妈在购买同品牌奶粉的时候,因为规定了配方系列的数量,产品配方也相对应存在一定的差异,X 妈也可以根据配方和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奶粉了。 第三十二条 这个条例主要是针对: 奶源、原料从国外进口,但是生产是在国内完成的奶粉,属于国产奶粉。 现在市面上这一类产品都可以从罐身上清楚地辨认出来: 新政之后,有何改变? 举个例子: A 奶粉的乳粉是从新西兰进口的,罐身上标注的是“进口奶源”。但是新政实施后,罐身上就必须标注“新西兰进口奶源”或者是“源自新西兰 XX 牧场进口奶源”。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奶粉的时候就能从奶粉罐身上清楚看到这罐奶粉的原料或者奶源具体来自哪个国家或哪个牧场。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的内容,真的算不上新规,都不知道说了多少年了。) 婴幼儿配方奶粉作为供给 0-36 个月婴幼儿食用的食品,其实并不是药品或者保健品,只是企业为了建立品牌区隔,会针对婴幼儿奶粉进行最常见的宣传“最接近母乳”、“智力更出众”、“长高”、“预防腹泻”等等。 在奶粉中遵照法规添加安全的营养强化剂来模拟母乳中的营养,其实对于宝宝是有利的,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些营养强化剂有保健或者药物作用。 “不添加”、“不含有”、“零添加”这个的话,是最常见最容易误导消费者的。比如:一段婴儿奶粉,国标是明确不能添加蔗糖和香精香料的,但是很多企业还是拿出来宣传或者印在奶粉罐身上。这就好比,一辆汽车对外宣传说“我的车子可是有 4 个轮子的”一样让人费解。 这条条例实施后: 标签上有涉及违反以上规定的,会标注为“不合格产品”。(大家经常看到公布的不合格奶粉,其实不乏因为标签不合格的,但是普通消费者不明所里,都以为是质量问题。) 减少对消费者的误导。(这个也是美好的愿望) 以上。 【个人观点,欢迎拍砖讨论。】 还有不明白和想知道更多的话,来值乎撩我吧。 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723199114833063936 (二维码自动识别) 声明:除知乎日报外,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未授权进行转载,本人将进行索赔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