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去加尔各答做义工照顾垂死之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6-2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我第一次出国,就去了这里照顾 100 个垂死的人

    [​IMG] Abby

    我第一次出国,正值大四毕业之际,刚好空出来一段时间,就只身跑到印度加尔各答申请了垂死之家的义工。两周,面对着 100 个垂死之人,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恐怖?

    先来解答一下垂死之家(The home of dying),这是 1979 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生前所创立的收容所,希望让濒临死亡的穷人,有机会在人生的最后享受到温暖与爱,平安离开人世。

    垂死之家就位于加尔各答最混乱、游民最多的 Kali 女神庙附近,只有 50 个男病人、50 个女病人床位。垂死之家门外是脏乱、喧嚣的贫民窟,门内则是相对整洁、有序的避风港。

    [​IMG]

    义工在这里做什么?

    义工在这里的工作分不同的阶段,大多数义工刚开始都只做些简单的洗衣、晾衣、叠衣、缝补、洗碗等,慢慢可以给老人喂饭、喂药、擦身、剪指甲、陪老人聊天等,经验丰富的义工或者有医学知识的可以协助修女做些简单的包扎护理、打针换药工作。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是琐碎、极需耐心。

    就拿洗衣来说,这里病人的衣服全靠手洗,消毒刷洗、过水清理、洗衣粉清洗、漂洗、拧干、晾晒,像流水线一般的流程,需要很多义工共同去完成。修女们或者经验丰富的义工前辈会主动承担起第一道令人作呕的工序,给沾满大小便的衣服和毯子消毒、并刷子清理大便,刷完还要过水用手清洗一遍,恐怕这道工序就足以吓跑、吓吐很多义工。

    [​IMG]

    来自不同国家的义工因为文化氛围与价值观的不同,对待工作的方式也不同,欧美义工更愿意表现自己的热情与爱心,拥抱病人、跟病人聊天,给他们擦身喂药,带病人到院子晒太阳,对于洗碗、洗衣、晾衣、打扫这种工作通常不太感冒;而亚洲的义工则比较内敛,不太敢跟病人接触,分配到什么就做什么,洗衣、晾衣、缝补、打扫等等一切脏活累活照单全收,马不停蹄。

    [​IMG]

    垂死之家资料图片。

    每个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的义工,都开始会有自己常常照顾的病人,我永远忘不了第一眼看去卧室的那些老人们,从未见过这么瘦的人,皮包骨头,佝偻着躺在床上,可能你上周还在照顾喂饭,陪他聊天,这周他就去世了。

    印象最深的有一个老人,脑袋圆圆的,每次喂饭他都会冲着我笑,在一群瘦骨嶙峋、沉默不语的病人中很特别,可是在一个黄昏该喂饭的时候就找不到他,四处找遍了,最后问了义工前辈,才知道已经去世了。明知道这里的每个人都会有这一天,但那一刻突然出现,却无法不难过。

    加尔各答,天堂还是地狱?

    在深入讲解垂死之家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这座城市。加尔各答(孟加拉语 Kolkata)是印度第二大城市,著名诗人泰戈尔的故乡,很长一段时间,加尔各答都被作为贫穷的代名词,在泰戈尔的童年记忆里,加尔各答没有电车也没有汽车,城市里只有马车来往奔驰,自来水管还没出现,电灯无法想象的奢侈,妇女出门必须坐在密不透风的轿子里,在陌生人面前也一定要用面纱遮住脸庞。

    [​IMG]

    如今这座城市在东西方文明、贫富巨大差距以及混乱秩序中挣扎着,恢弘大气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与贫民窟并存。作为印度最早地下有地铁的城市,有轨电车、马车、汽车、人力车、自行车、摩托车各种交通工具在地面上拥堵着,空气中尘土飞扬、垃圾漫山遍野、蚊蝇占领城市,很多人乞讨、露宿街头,吃喝拉撒都在众目睽睽之下……

    [​IMG]

    维多利亚风格殖民建筑。图 /Abby

    [​IMG]

    贫民窟。图 /Abby

    [​IMG]

    街头拥挤喧嚣的黄色出租车。图 /Abby

    [​IMG]

    垂死之家就坐落在这里,1952 年开始,特蕾莎修女建立了著名的垂死之家,细心照顾濒临死亡的人,让他们获得最后的温暖与尊严,现在已经在在全世界建立了数千所分址。

    垂死之家门外是脏乱不堪的贫民窟,生存和食物是最大的追求;垂死之家里面的病人则衣食无忧,三餐、茶点、水果丰富,生活随时有人照顾。所以垂死之家大门口永远都有流浪汗排队在等待,希望有天可以被垂死之家接纳,有的甚至自残,只为了想进来,但床位有限,加尔各答无家可归的人太多。

    [​IMG]

    资料图。

    有时候也会很无奈,加尔各答无处不在的穷人我们能帮得过来吗?帮了一个两个人又能有多少用?特蕾莎修女曾说:“If you can't feed a hundred people, then feed just one.”一个时间只爱一个人,照顾好一个人,给他临终最后的关怀和温暖,于我们来说也是尽力了。

    [​IMG]

    为什么要来这里?

    从我住的小旅馆到垂死之家的路上,会经过很长一段路的贫民窟,房子是用木头、塑料和一些破布搭起来的,在房前和路边坐着的小孩子浑身脏兮兮,每次有义工经过就会跑上来要钱、抢手上的水,整片区域弥漫着各种混合的味道,一眼望去十分荒凉。

    [​IMG]

    垂死之家旁的贫民窟,图来自 Abby

    [​IMG]

    [​IMG]

    贫民窟外的孩子,图来自 Abby

    在垂死之家的义工工作是没有任何报酬或者补贴的,也不提供住宿和餐饮,只有早上会有简单的早餐供应,香蕉、牛奶等,上午有一次休息时间,可以到二楼喝茶、吃点心,其他的全部要靠自己解决。

    就是在这样极度混乱与贫穷之地,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义工加入,每个人都似一本厚厚的故事书:一对美国夫妇,老公是大学老师,妻子是野外摄影师,每年都会抽时间来垂死之家做义工;一位七十多岁的日本老奶奶,自愿在这里奉献了二十几年,自己已经成为老人;甚至有的年轻义工每年会用半年时间工作、挣钱,半年时间在垂死之家天台晾衣服;有些人只是假期旅行偶然到这里,打算做几天义工,结果却自愿延期留下一天又一天……

    [​IMG]

    前赴后继到这里的每个义工都应了特蕾莎修女的那句名言:“我们必须在爱之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的去爱、去给予,直到成伤,以非凡的爱去做平凡的事。”爱就是全世界唯一通用的语言,就是因为这种爱心,才令垂死之家成为世界爱心的集聚地。

    反对的声音

    不管你做任何事,总会有质疑声存在,希金斯于 1995 年出版的《传教立场:理论与实践中的德兰院长》(The Missionary Position: Mother Teresa in Theory and Practice)一书中曾强烈质疑特蕾莎修女对慈善的动机是以传播信仰的方式倡导受苦,而不是帮助有需求的人;账目不公开因而没人知道捐款被用在什么地方;没有救护车,也未曾购买医疗设备、整建医院或是雇用医生等等。

    有人也质疑垂死之家重复使用针头等医疗用具,以及恶劣的医护环境,包括为所有病人洗冷水澡,增加病人对病痛的追求,拒绝现代化的医疗护理等,都没有尊重病人最后的尊严。

    [​IMG]

    无论外部的评论是怎样,真正重要的是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对于我们而言,做义工只是一段历程,做完义工回到原本的生活后,思考如何让自己更有能力为这些人做些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想去垂死之家?这些要记好

    想去垂死之家做义工,并没有太多繁琐的手续,也不需要提前申请,办好签证抵达加尔各答之后,到儿童之家(Nirmala Shishu Bhavan)介绍自己并登记就可以了,拿好手册,之后就会有义工前辈带你去垂死之家,从简单的工作开始做起。

    垂死之家附近有很多小旅馆,虽然条件简陋,但价格便宜,也是义工聚集的住所。

    [​IMG]

    垂死之家附近义工住的小旅馆,图来自 Abby

    如果你没有一个铁胃,那路边的小吃摊就慎吃,否则拉肚子、发烧就不可避免。

    即使天气很热,也最好不要跳进河里洗澡(真的有人跳进去洗!),除非你是想测试一下自己的抵抗力。

    如果你生病了就去休息,不要强撑,垂死之家的病人抵抗力都非常差。

    尽量不要在街上分发糖或者食物,垂死之家附近有贫民窟和流浪汉,那也要忍住。

    不能拍照!除了墓室以及大门口外,也出于对垂死之人的最后尊重。

    最后附上儿童之家 地址:78, A.J.C. Bose Road, Kolkata – 700016

    面试时间:周一、周三、周五 ,下午三点

    (投稿文章由 KLOOK 团队 Cathy 补充资料并重新编辑,未注明图片来自于网络)

    #本文为专栏投稿,图文由 KLOOKer @Abby 原创,转载请私信。


    知乎专栏:一群旅行体验师,做最会玩的集体专栏。【通知】我们是首批开通作者“打赏”功能的专栏,欢迎投稿,一起挣大钱。

    微信公众号:KLOOK 旅行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