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你得_____ *** 你在国外名校遭遇过哪些坑爹的体验? grapeot,简单介绍自己,让知友有机会认识你 我们学校(哥伦比亚大学)紧邻纽约治安混乱的哈雷姆区。里面中餐馆都装铁条窗,露个小洞收钱。学校外面有个公园,据说里面一挖一具尸体,毒贩横着走,半夜以后警察都不敢进去抓人。好了扯远了。我们学生苦逼,熬夜赶作业拱论文是常有的事情。大半夜回家,公园又不敢进,明明横穿公园 2 分钟的路非要绕道走个十五分钟。有天半夜三点,漫天大雪,一个中国哥们赶完 deadline,身心俱疲,决定回家睡一会。走到公园口,在绕路和冒险横穿之间面临着挣扎。想了一会把心一横,哪有那么恐怖,都是自己吓自己。今天太累了,就这一次。 雪夜的公园异常宁静。周围只听见脚踩在雪上的沙沙声。快走出公园的时候,根据各种港剧的经验,一般下定决心就这最后一次肯定会出事。果然被一个劫匪拦下来了。劫匪有经验,从后面冲上来先把他的胳膊扭住,另一只手上拿了把枪顶住头,就开始厉声要钱。 各种抢劫我校学生那是见得多啦,随身都带着 20 美元保命钱。据说是一包白粉的价格,大叔大妈们抢到了 20 块钱根据道上的规矩就不会为难你。劫匪找到了哥们的钱包,翻翻倒倒就找出来 20 块钱现金。眼看就要放小哥走了,突然发现小哥身上刚买的羽绒服闪闪发亮。于是劫匪就用枪指着小哥的头,逼着他把衣服脱了下来。纽约的冬天非常冷,还在下雪,看着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哥,匪徒也动了恻隐之心。他脱下自己破破烂烂散发着臭气的外套,披在小哥肩上,还善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就把小哥放走了。 小哥出了公园,后怕之余习惯性地把手往衣服口袋里一揣,卧槽翻出来一千多块钱……感情这哥们抢了一晚上的钱全在这里了…… 熊孩子看掌,掌风强劲,跟好娘亲。 那年赶上飓风 Sandy,风来之前已经是宣传地沸沸扬扬,什么百年不遇啊,停水停电断网断粮啊,所以提前两天去超市买了两袋面包,几捆菜,两盒牛肉一瓶奶,还有一板巧克力,觉得撑个三天绰绰有余。Sandy 登陆的前一天下午,已经是妖风四起了,下了课回家,走到 113 街的时候发现了一条很长很长的队尾……还以为是什么店打折还是买一送三,再往前走了 2 个 block 发现居然是家门口那家菜市场 + 超市。 我!的!天! 当时我和舍友并没有停下回家的脚步,一边感慨一边说幸好我们提前备了粮。 直到我们走到了家门口,楼上的大叔正张罗着家里人从车上往下搬东西……有巨型桶装纯牛奶 X3,超长法棍 X5,各种装在塑料袋里的蔬菜、熟食、水果 etc,以及,两个巨大的,长方体的,蓄电池?? 大叔看到我们愣在门口,非常友好地问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迎接 Sandy,我说 yeah,买了点儿。大叔当时就冲我吼了起来,exo me?? 买了“点儿??” come on!这可是 Sandy!不是 candy!you have to be fully prepared, at least for a week. 而且你还买生菜?到时候没有燃气给你做饭的!然后大叔就给我们描绘了 Sandy 来袭之后的恐怖景象,黑云压城,狂风过境,房倒屋塌,内涝成灾……末了还非常担忧地说,快去吧,你看风越来越大了。hurry up! run ! run your heads off! 我和同学仿佛看了一场 2012 大电影,面面相觑了一会儿,觉得是不是我们把 Sandy 想的太简单了,难道国内的飓风真的和大美利坚的没法比? 犹豫了一会我们决定相信大叔,于是顶风冒雨地去了超市之外排队……进去以后已经是这样了…… 我们更紧张了!因为我们来晚了!纯净水没有了!果汁没有了!可乐没有了!牛奶鸡蛋火腿肉都没有了!最后求生的欲望让我们买了很多平时都不会去看的肉桂……面包……和好几桶味道奇怪的碳酸饮料,毕竟活着更重要对不对! 然后 Sandy 来了,下城都淹了,个别惨烈的房盖儿都被掀起来了。然而,我哥伦比谁睡更晚大学地处上城 highland,水电网气齐全……除了停课和不太能出去门儿,丝毫感受不到世界末日的恐怖…… (不过停了两周课真的很好啊) 宅在房间上网看剧玩游戏,或者招呼对楼的来打牌(x 然后印度老师就发邮件了,我们耽误了两周课,但我们的期中考试不能拖延,我看今天风势小了很多,你们下午来考试吧。 科倒是没挂,伞挂了。 但是差点死于肉桂面包和碳酸饮料。 许之一,RA administrator at Harvard 关于哈佛经济系经常有的论文答辩(或者说是展示,或者说是研讨会)。 哈佛经济系有好几个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大牛,于是每年都会招一大批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和 PhD。那些人中每周都会有一两篇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论文或者报告被写出来,然后邀请其他的人来旁听这个展示或者说是答辩。 我跟的教授恰好是研究中国经济的,于是我每次都可以拿到这种小研讨会的邀请函。主题每次都关于中国经济嘛,所以来的绝大多数也都是中国人。 一般来说,因为每次展示教授都会在,所以大家都还比较规矩。英文版论文,英文版 PPT,英文版的展示……口音虽然 chinglish 了一点但教授也还是听得懂的。一群中国人 + 一个美国教授 + 一两个外国学生挤在一个小教室里说英文,其乐融融。 然后有一次展示的时候刚刚讲完三分之一,教授突然接了一个电话,就说有事要失陪一个小时,让大家继续,接着就出去了。说时迟那时快,台上的主讲人学长突然诡秘一笑,然后歉疚地看了教室里唯一一个白人哥们一眼,咳了一下,就娴熟地把 PPT 换成了全中文的,接着说道:“刚刚有几个问题我可能没解释清楚,我现在用中文再解释一遍。” 教室里其他人则非常淡定地哦了一声,接着异常热烈地就用中文讨论了起来,显然不是第一次了。 我:(目瞪口呆.jpg) 阅读原文